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电之间长时间的博弈和矛盾,一度影向全国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成为制约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关键因素。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的煤电能源基地,担负着全国煤炭供应及外输电力的重任。作为能源大省,煤电之间的博弈,山西有  相似文献   

2.
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新闻事件中大多存在着程度不同、形式各异的矛盾,它的外在表现是新闻报道中所反映的不同事件、人物、情感,观念等方面的对立与冲突.矛盾分析法是记者采写报道时认识事件的重要手段,抓住了矛盾冲突,也就抓住了报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人们看到浙江日报上关于黄岩与平阳对比的报道,龙游、衢县与临安的对此报道,都认为这种报道劲头大,效果好,是一种好方法.那末它到底好在哪里呢?这种方法是否有普遍意义呢?在进行这种报道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对比报道的好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它能很好地暴露工作中的矛盾,并且给解决矛盾找出途径.任何工作都有两头即先进和落后这两头.先进和落后是矛盾的,是事物内部的两个  相似文献   

4.
西山煤矿总公司、西山煤电股份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焦煤企业。公司集煤炭开采加工、电力、机电修造、焦炭化工、建筑建材和商贸服务于一体,是产业多元化的特大型煤炭企业。西山煤矿总公司、西山煤电股份公司前身为西山矿务局,1956年建局,1997年改制为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4月由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股东共同发起注册设立西山煤电股份公司,公司股票于2000年7月26日在深交所挂牌交易。2001年10月16日,西山煤电集团、汾西矿业集团、霍州煤电集团合并组成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西山煤电集团成为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2…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案件报道逐渐成为新闻传播一个重要部分.案件报道在揭露违法犯罪、教育广大群众的同时,也容易给当事人造成直接或隐性的"情感伤害".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案件报道理应更充分地人文关怀,提升报道品位,发挥推进法治进程,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媒体市场化的社会背景下,记者在社会冲突事件报道中往往采用对抗性报道框架建构新闻话语:对双方当事人的报道篇幅不均衡,记者常站在弱势一方,通过选取事实、构建隐喻、关联社会敏感信息等方式,突出社会矛盾、激发读者对强势群体的想象和不满情绪,进而引爆舆论、制造轰动效应。此类报道框架激化社会矛盾,缺乏建设性,新闻媒体应致力于搭建矛盾双方的对话平台,缓和冲突、消解矛盾,着眼于问题的解决。社会冲突事件的报道框架应该从对抗性报道框架向建设性报道框架转变,这也寄希望于主流媒体的公正和建设性报道的及时介入,引导舆论从对抗走向和谐和建设。  相似文献   

7.
传媒伦理研判为何“按下葫芦浮起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颖骏 《新闻实践》2009,(10):24-26
媒体在报道"两难"新闻时,应具有开放性的眼光和气度,不应仓促妄下是非结论.随着社会转型进程的推进,人们对于公民权益、个体尊严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单纯回避矛盾或是掩盖矛盾,倾向矛盾一方或者全盘否定矛盾各方,都容易使问题更加激化.因此,必须给受众以充分的知情权,通过真实、客观地展示各个层面的真实信息,让公众自己来对新闻事件中蕴涵的伦理纷争进行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到现在,以日本NHK电视台涉中纪录片传播内容的变迁为研究对象,探索日本电视是如何来报道中国的.研究发现,日本电视媒体对中报道经历了初期、中日友好时期、友好延续时期、走向恶化初期、报道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及报道中日各种矛盾凸显时期,从中总结出日本电视媒体的报道与日本民众对中印象的评价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在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下,建设性地开展舆论监督,对于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纾解社会矛盾,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媒体肩负的重要职责.获取问题性报道的采访线索,往往较为困难,关键在于记者要改变守株待兔式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月18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雨雪冰冻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灾情发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迅速行动,从1月21日开始,打破既定节目编排,在覆盖全国的"中国之声"推出全天特别直播<爱心守望风雪同行>.全天直播持续到2月5日,先后有270多名编辑、记者、主持人、技术人员投到报道当中.从1月20日,尤其是1月29日以来,中央电台重点新闻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以二分之一左右的时长报道抗灾救灾工作的最新进展.春节期间,这两档节目重点报道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奔赴南方灾区考察抢险抗灾,慰问灾区群众的情况;及时全面报道国家应急指挥中心、国家各部委各机构、各行业、各地的抢险救灾举措和行动;同时结合广播特点,组织设计了一系列录音报道,展现各地加班加点保证煤电油运,保障市场供应,社会稳定.<全球华语广播网>多次与地方广播电台并机播出,重点关注重灾区的抗灾救灾工作.<国防时空>从1月23日开设专栏<军徽闪耀风雪同行>,集中报道奋战在抗灾救灾一线的解放军武警官兵的事迹.  相似文献   

11.
成就报道,一直是党报新闻报道的主旋律和重头戏。综观近年的成就报道,存在着偏重宏大叙事与深入人心不够的矛盾、语言“高端大气”与事实“细节不足”的矛盾、宏观“站位很高”与新闻“贴近性不强”的矛盾。如何让成就报道这种“硬”新闻变“软”,增加对读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成就报道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2.
整风双反运动中,解放日报在中共上海市委的真接领导下,由于在报道方面注意了抓形势、抓大局,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此较充分地反映了运动的规模和声势,并且根据运动的发展,及时地反映了运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了工作.各个领导部门和一些基层单位的反映都比较好,认为报纸动作快,有劲头,大家都比较注意看报纸,觉得对他们的工作有帮助.报道中的抓形势、抓大局,也就是抓实际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做好报道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曾经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整风和双反运动的发展也是这样,在运动的每一时  相似文献   

13.
典型报道如何突破窘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报道是我国舆论引导的重要载体和传统法宝,但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遭遇了不少的尴尬.人们对典型报道的读解可分为三个阶段:偏好阶段、协商阶段、对抗阶段.在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人们比较能接受典型报道中的先进人物报道.上世纪80年代后,人们阅读典型报道时赞同媒介的主导界定,但是对信息持矛盾心理,解读典型时保留了自己一定的观点.至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从某种角度讲,典型报道则受到了大众的抵抗.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深刻社会变革时期,它为经济报道提供了一个相对而言丰富得多也复杂得多的领域.同时,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人们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发生着新的变化.经济报道的解释、传达、宣传、引导作用变得不那么容易把握了.有些报道流于媚俗,其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5.
会议新闻是各类报纸,尤其是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还是重要版面的“重头戏”。然而,在各种题材的新闻中,会议新闻由于报道内容上的单调枯燥、报道方式上的僵滞呆板,一直有着一副“灰色”的面孔,并成为影响媒体传播质量的因素之一。其实,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都在矛盾中生存和发展。会议报道也是如此。在会议报道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会议新闻的报道模式和受众需求之间已经存在尖锐的矛盾。这就需要传播者善于发现其中的矛盾,并一一加以解决,才能写出鲜活  相似文献   

16.
接触党代会     
在十六大之前的报道培训班上,新华社"跑会老手"张宿堂在介绍经验时说,党代会对记者的管理很严,很多要求可能是难以想象的.记者要严守纪律,还要想一切办法完成报道任务.有时两者是矛盾的,并且难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批评性报道往往针对的是矛盾比较集中的事件和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记者要敢于直面矛盾,揭露矛盾,努力化解矛盾,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一些地方滋生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依靠党和政府、执法部门大胆地进行采访报道。但在具体的采访报道中,记者更要注意把握好原则和分寸、报道方法与技巧,并在开展批评性报道的同时做好自我保护。那么,如何在采写批评性报道中做到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8.
典型报道,重在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矛盾冲突”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典型报道的重要手法。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在刻画人物时巧妙地利用“矛盾冲突”,典型报道才能达到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的效果,才能引人人胜、吸引人惊羡好奇的目光。如何通过“矛盾冲突”写出人物的精彩?笔者认为,贵在写出人与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内地游客赴港发生负面新闻越来越多,"内地因素"似乎成为了陆港习俗矛盾中的导火索。本文选取香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东方日报》为分析对象,提取了从2013年9月1日到2014年8月31日整一年里有关内地游客的报道为样本,从报道时间、报道篇幅、报道主题、报道形式、事件性质、报道态度这几个方面来建构类目,从而进行内容分析。发现:1.总体而言,港媒对内地游客的报道负面内容居多。2.有关于内地游客的报道,港媒最关注的还是经济方面的议题。3.港媒对内地游客的报道多持中立态度。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深度报道?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的教程中提出的"三层报道"概念."三层报道"认为,新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事实性的直截了当的报道,第二层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是在前两者基础上所作的评论性和分析性报道.第一层报道是指倒金字塔结构构建的"消息"或"硬新闻",而后两层,就是以深度展示新闻内涵为旨趣的深度报道.<新闻学大词典>给深度报道这样定义: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