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以来,政治学科基本的教学方式是“教教材”,即确定目标、传授知识、完成任务,做到了这些基本算得上是称职的政治教师。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决定了教师“目中无人”,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使“照本宣科”成为最普遍的教学行为。新课标要求教师摈弃“教教材”的旧教学观,树立“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基础教学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传授基本知识 ,形成基本技能 ,为受教育者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可见 ,知识和能力是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关系 ,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 ,能力是掌握知识的条件。人们通过掌握知识去发展能力 ,也通过发展能力去进一步掌握知识。政治课教学也必须重视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的传授和掌握 ,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讲究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的有机统一 ,既做到授之“鱼” ,也授之以“渔”。一、要有效地传授学科基础知识“明事理 ,知善行。”有正确理论的指导 ,才会有正确的行动。中学政治、哲学等理论知识 ,是形成学生…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教学中“两课”教学关系薷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两课’教学既是在传授知识,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意义重大,必须高度重视。“搞好两课”教学应做到5个结合。  相似文献   

4.
广义知识观下人类后天习得的能力和方法都是由知识构成的,与广义知识相对应,知识传授不仅指知识的教学,还涵盖了能力与方法培养以及智力的发展;知识传授是能力和方法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离开知识传授,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将无从谈起.因此,知识传授多多益善,不存在“过于”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等教育教学存在着浅表化、形式化、短视化等问题,理解与实践“深度学习”是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振大学生学习力的有效途径。“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主动的知识建构,但“知识建构”与传统教育观中的“知识传授”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分别站在“教”与“学”立场的两种对大学生学习的不同阐述。大学教师应充分认识二者的辩证关系,探寻一条指向学生深度学习中知识建构的教学路径:以知识传授作为教育的重要根基与关键目标;“全景式”呈现知识,引发学生的具身学习;挖掘知识的负载价值,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6.
徐萍 《吉林教育》2006,(12):49-49
“教学任务”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完成的任务,关于教学任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些共识:教学任务是传授知识;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教学任务是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的能力的统一,等等。  相似文献   

7.
曾建国 《中学文科》2009,(9):117-117
分析说明题是政治考卷上的“重头戏”,是政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答卷最容易失分的部分,培养学生解答分析说明题的能力,是对传授知识的升华和运用。那怎样培养学生解答分析说明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戴国芬 《教师》2012,(24):24-24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政治学科的思想引导与知识传授的双重功能,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应当将其作为重要方向,潜心研究教材与学生,将先进的教学改革成果运用于自身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相似文献   

9.
1.教师的“三抓”。1.1抓课堂: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谁抓好了课堂,谁就掌握了教育教学的主动权。因此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必须选在课堂上。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明确提出把长期以来学生服从教师,“学”服从“教”的观念变为教师的“教”服从学生的“学”。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  相似文献   

10.
探究素养发展的教学认识论,旨在澄明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及其转化的认识论原理与教学机制。素养作为道德性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一学习结果基于知识并超越知识,诉求于学习者能够在复杂情境中开展道德性的知识迁移与运用。可见,实践性是素养的本质特征,内蕴知与行、理智与德性统一的认识论意义。这一本质特征诉求于教学认识论应处理好“学”与“用”的一体化关系。传统教学认识论虽然一贯倡导“学以致用”,但由于理性主义知识观的钳制,在处理知与行、“学”与“用”的关系问题上深陷先后论、工具论、机械论等二元论困境。二元论的症结不仅割裂了“学”与“用”内在的一体性,而且难以确保学习者所获学习结果的实践性。“用以致学”通过调整“学”与“用”的位次关系,旨在重估行动、实践的认识论意义,进而更好地促进“学以致用”。“用以致学”作为实践取向的教学认识论不仅勾勒出化知识为素养的教学机理,同时还体现了现代认识论研究实践转向的趋势、学习科学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国文化内蕴的力行认识论传统等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颢是什么?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观念的“容器”,形成了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灌输注入轻探索创造;重理论轻实践;重模式统一轻个性发展。课堂成了讲堂,并且大量运用“题海战术”,使学生疲惫不堪,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实施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但这项系统工程的实施,首先由身在一线的政治教师去开拓和创新。政治教师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下面结合自身实践情况谈谈在实现“一个转变、两个突破”中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愈来愈显示出知识与应用结合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造就“知识型”人才,还必须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造就“实践型”人才。如现在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本在课后习题的设计上,除知识型的问题外,还增设了“社会实践”的题目。  相似文献   

13.
1.在课堂教学中,变教师的单向教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的双向交流。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人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的东西,成为存贮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这是不科学的。新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刺激、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使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学习,  相似文献   

14.
“共振”,足一个物理慨念,是指外力作用频率与物体振动频率相等时,振幅达到最大值的现象同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好比给学生一个“外力”,只有当教师传授知识的这种“外力”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活动达到“共振”时,才能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下面就音乐教学中如何使师生问产生这种“和谐共振”做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蔡红 《甘肃教育》2000,(2):61-61
现代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这也是思想政治课最重要的任务。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成才的核心。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情感活动、觉悟提高、能力培养的过程。那么,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政治教师,在政治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听、看、说、写”等活动,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主动。  相似文献   

16.
刘合玲 《考试周刊》2009,(6):153-153
语言是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政治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言水平的高低。在政治课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地运用一些趣味语言,就会使自己的语言像火种,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像石子,激起学生心灵港湾的兴趣之波,从而使政治课摆脱“匠气”和“死气”,充满“生气”和“灵气”。  相似文献   

17.
<正> 教学即交流,没有课堂交流,课堂教学就不可能发生,良好的课堂交流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而对话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课堂教学形态,相对传统的“独白”“封闭”式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师生的情感交流、知识传授上是单向的,而对话教学模式在师生的情感交流、知识传授上是具有“沟通性”和“互动性”的,是以师生的情感、认知建构为其本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前教育中“实践性知识”的获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什么是教师实践性知识,有学者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拼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还有学者认为“实践性知识是指基于理论知识与教师个人经验的,在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下形成的,支配着教师具体选择与判断的综合性知识。”它不是理论性知识在实践中的直接运用,而是理论知识在与实践情境相结合中得到理解后形成的指导实践的知识系统,具有明显的情境性、个体性、默会性及综合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的一门语言艺术,教师只有从“书面语言”到“口头语言”实现了良好的转化,就实现了“课堂语言”质的飞跃。因此,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课堂语言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魅力及教学修养、教学风格等都会从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上具体体现出来。所以。课堂语言应该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而“学其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努力创建平台,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协调,整个教学情境既有益于教师的教学表达,又能对学生有激励的效应,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某些教师往往只注重表面现象,只把自己当成一个“教书匠”,一味地体现在“教”上,把学生当做装载知识的机器,把教师本身当做传授知识的机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