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半个世纪以来,航天技术与宇宙科学取得了巨大发展。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隔三年半后,1961年4月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轨道。美国也于1961年5月将薛巴德送到太空。1999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神州”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神州号宇宙飞船又成功进入太空。发射无人飞船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宇宙生理”研究收集资料。在宇宙中及飞船内的环境对宇航员生命活动影响、规律及适应性是宇宙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宇航员的身体状况,是当今高新科技领域…  相似文献   

2.
安然 《科学大众》2014,(1):56-58
看到这个标题,你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宇航员在太空还需要携带武器吗,是要对付外星人么?”如果你是航天爱好者,想必一定对俄罗斯宇航员踏出飞船舱门的那一刻印象深刻,但如果您又是足够专业的“细节控”,那一定会注意到俄宇航员经常在腰间佩带一把手枪!那么,他们的手枪有什么与众不同呢?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2):I0007-I0009
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人类宇航员,开启载人航天时代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1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仅仅在50多年之前,地球上还没有人知道如果一个人被送到太空中究竟会是怎样。直到1961年,这一切有了答案。就在这一年,年轻的苏联战斗机飞行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进入太空。  相似文献   

4.
科技月历     
Sunday Oct/1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在哈萨克斯坦成功着陆,全球首位太空女游客、40岁的伊朗裔美国女企业家阿努谢赫·安萨里和同行的宇航员一起平安返回地面。(右图)  相似文献   

5.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5,(9):F0002-F0002,i0001
最近,前往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地进行了3次太空行走,修复了航天飞机外部隔热层的故障,更换了国际空间站有问题的陀螺仪。自1965年人类第一次实现太空行走以来,宇航员们已经在太空中完成了100多次行走,在太空舱外散步、做实验以及修理太空舱外壳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美国航天员在太空修理哈勃望远镜时,一呆就是几个小时,而且他们是轮番出舱,如履平地。当时的4位宇航员以两人为一组,轮流进行5次太空行走,对“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修”。哈勃望远镜正是在这浪漫的行走中完成修复工作的。然而人类第一次…  相似文献   

6.
宇航员的专用睡床,如今已不再“专用”,普通百姓花28万元也可享受到同样的高质量睡眠;宇航员的防护耳塞已不再仅用于太空,当你乘飞机、游泳或者去迪厅时,也可戴上它来减压、防水和降噪;就连宇航员在太空中使用的高科技马桶,也将开发民用功能服务于特殊人群……  相似文献   

7.
从1966年2月到1972年12月,美国共发射了17艘阿波罗宇宙飞船,其中有11次载人飞行,6次载人登月,登上月球的有12人,还有环绕月球飞行的,“阿波罗计划”共造就了24个月球人。这些“月球人”受万众瞩目,在他们登月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尿裤子的月球人在苏联的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后,美国人也急不可耐了。20多天后,他们准备把自己的第一个宇航员送上天。那一天是1961年5月5日,穿戴整齐的谢波德中校兴致勃勃地进入水星三号飞船,大型火箭已经准备点火,它将把这艘飞船送入太空。但是,等了好久火箭还不能发射,中校急得大叫“我要撒…  相似文献   

8.
科苑 《金秋科苑》2008,(23):19-21
宇航员的专用睡床,如今已不再“专用”,普通百姓花28万元也可享受到同样的高质量睡眠;宇航员的防护耳塞已不再仅用于太空,当你乘飞机、游泳或者去迪厅时,也可戴上它来减压、防水和降噪;就连宇航员在太空中使用的高科技马桶,也将开发民用功能服务于特殊人群……  相似文献   

9.
我们像沙丁鱼一样挤在太空舱里 空间站有三个地方能与即将到来的飞船对接。一个窗口为航天飞机的对接预留,构造相似的另外两个窗口位于空间站纵轴线末端,一个在量子Ⅰ舱端部,另一个与基础舱相连。这些窗口设计成能接收或者是受人操纵的俄罗斯“联盟”号飞船,或者是无人驾驶的俄罗斯“前进”号补给飞船的端口,停放“联盟”号飞船的最佳处位于基础舱连接处。当每一个即将到来的俄罗斯飞船轻轻地推进(是的,轻轻地推  相似文献   

10.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12,(15):20-21
正中国于6月16日成功发射了"神舟九号"飞船,并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了对接。这次任务的一大看点是,中国女宇航员首次进入太空。49年前的这一天,前苏联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单独乘坐"东方6号"宇宙飞船升空,成为人类历史上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继她之后,又有很多女宇航员进入太空。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女性在太空探索史上创造的一个个"第一"吧!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I0015-I0017
[导读]猎户座,天空中最明亮且易辨认的星座之一。迄今为止。猎户座”飞船可谓人类建造的最先进航天器,它将以更快的速度把宇航员带往更遥远的太空深处,实现长达数年的太空旅行,而这一天不再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30年的风风雨雨,美国航天飞机终于迎来了它的第100次发射:10月11日,发现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机组人员升空,为正在建造的国际空间站送去了物资,宇航员在太空进行了4次行走,从而第100次地向全世界表明,航天飞机在人类航天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出入太空的“雄鹰”。至今,航天飞机已把624人(次)、136万千克的总重量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3.
训练     
《中国青年科技》2005,(10):12-13
左图中所显示的器械是多轴旋转试验的惯性设备,简称为“MASTIF”,在“墨丘利“太空项目中用来训练宇航员在太空船中一瞬间自我掌握控制方向的能力,例如俯仰、翻滚、盘旋等。该训练有助于宇航员提早熟悉太空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老鼠宇航员》和《老鼠宇航员去火星》由美国前宇航员马克·凯利撰写,它们与其他太空主题的科学类儿童读物一起装进轨道ATK公司所属的"天鹅座"号货运飞船。在完成加压货舱测试后,"天鹅座"号货运飞船2015年12月3日使用阿特拉斯V型运载火箭从位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发射场升空,将大约4吨的货物送往国际空间站。接照计划,这些读物3天后抵  相似文献   

15.
1981年4月12日,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意味着人类乘宇宙飞机到太空旅游为期不远.我国航天事业起步晚,基础弱,但从1999年11月20日起,我国也接连发射了神舟一、二、三号飞船,今年还将发射神舟四号飞船.两年之内,我国神舟飞船将载着三位中国宇航员飞上太空.  相似文献   

16.
马顿是美国宇航局的一名技师,他接受了一项任务:要尽快研制出一种能软又能硬的绳子。原来,宇航员在太空作业时,常常要离开飞船。这就需要在宇航员的身上系一根绳子,以便与飞船保持联系;作业完毕后,宇航员也要拽动绳子,才能返回船舱。但是,我们知道,太空中的情况不同于地球,那是一个失重的环境。在那里,人和绳子都没有重量,随意飘浮着。因此,宇航员要想抓住绳子,如同想抓住一条被风吹动的轻纱,竟成了十分困难的事情。而且,即使抓住了绳子,要想拽着这根飘带一般的绳子向前运动,也是有劲使不上,让人干着急。如果用一种能软…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0月15日,这个让全中国人都为之振奋的日子,宇航员杨利伟同志乘坐神州5号飞船驶向了太空。在太空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位叩访太空的宇航员,于北京时间10月16日6点23分安全返回,降落在预定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阿木古郎牧场上。杨利伟的平安归来,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杨利伟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探索宇宙永远是一条艰难而时时充满  相似文献   

18.
正接着上一期,让我们继续来谈谈那些太空中勇敢者的故事6.进步号-和平号空间站相撞时间:1997年6月25日事件:进步号货运飞船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撞了一个洞,空间站里的宇航员面临巨大危险。1997年,俄罗斯宇航员瓦西里·齐布利耶夫负责进步号货运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的对接工作。这一过程中,他根据空间站上的电视装置显示的图像,来引导飞船对接,这个装置可以显示从进步号货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就把活动的半径从地球延伸到了太空,各种各样的人造机器被送上了太空,太空中人类“到此一游”的见证越来越多。它们显示了人类科学的辉煌,人类智慧的伟大。然而,随着人造机器越来越频繁地进入太空,环境污染的阴影也开始在太空扩展。垃圾使卫星化为乌有1983年6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其第二次飞行途中出现了一件怪事。在它进入太空后的第三天早晨,机组人员在舱外前窗玻璃上看到有一个豌豆般大小的孔。太空飞船的窗用玻璃特别坚固,宇航员当时以为只有空间小砾石才能撞出这样的小洞。返航后,美宇航局对此…  相似文献   

20.
唐吉斌 《世界发明》2003,26(3):11-14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海量的报道集中在失事过程、失事原因、失事影响、调查进展、宇航员和亲人故事这些方面上,而7名宇航员16天的太空生活,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太空探索的价值体现,应是人类纪念他们的真实依托。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牺牲也许是不可避免的。在“挑战者”号爆炸之前,苏联和美国的宇航员都曾由于意外事故而牺牲,但这并没有影响人类探索太空的行动。人类向未知的太空的探索、前进的步伐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