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的国门被打开,西方文化不断的被引进,众多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唱技巧在这股浪潮中散播到中国的大江南北,美声唱法就是在这个时期在中国展开了新的旅程。由于中国少数民族众多,戏曲腔调多样,诗词意境深远,美声唱法在具体"本土化"中,有众多难点和突破点,如今美声唱法在各大音乐院校都是以意大利语五个元音字母为发声基础、意大利语歌曲为演唱基础,而在语言文字的发音和吐字方面,中国与意大利语有着较大的差别,特别是在歌词意境上的描绘。如何以"美声唱法"来演绎中国古代诗词艺术歌曲、白话诗词艺术歌曲等方面,值得深究。现以美声唱法在中国古代诗词、白话诗词等两个方面具体实践为研究对象,对其"本土化"经验进行总结,为有关美声唱法本土化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月夜》和《月光》的创作分别处在中西音乐变革期,有着丰富的创新精神。两者通过二胡和钢琴两种完全不同的乐器诠释作品,中西"月亮文化"的差异影响了两首乐曲的审美意境和曲式。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讲,两者蕴含着不同的音乐文化底蕴,以中西方对月亮不同的诗学追求,表达了不同的"月"境。  相似文献   

3.
古诗词的演唱在声乐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演唱好古诗词,就要并从古诗词的概念、古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古诗词的特点、背景、歌词内容、歌曲意境、演唱布局以及曲风及韵味进行举例分析,体现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作为一位声乐演唱者,应该学习加强学习古诗词艺术歌曲,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内涵,把自身音乐修养和感觉融入到演唱歌曲中去。强调作为声乐学习者,不仅要学习音乐,还要去了解历史、文化、古诗词等各方面知识。  相似文献   

4.
作为声乐中的两个重要分支,美声教学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区别不仅体现在嗓音运用上面,在演唱方法上面也有着极大的区别。从审美角度来看,这样不同流派的不同演唱方式,凸显出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展现出世界人民对于音乐美学的不同要求和标准。本文从美声教学唱法与流行唱法的概念入手,基于演唱嗓音运用、表演风格两个基本音乐艺术形态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演唱模式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5.
张莹莹 《儿童音乐》2008,(12):69-71
教学内容: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阳关三叠》教学目标:1.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意境,思考曲调和歌词之间的关系。2.认识歌曲力度变化与旋律进行之间的关系,并在演唱中表现出来。3.准确演唱附点节奏和八度大跳,并能理解它们在音乐情感表达上的作用。4.对比合唱版《阳关三叠》,了解齐唱与合唱在音乐表现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周庆辉 《文教资料》2009,(14):61-62
钢琴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中国钢琴音乐在世界的影响力日渐增强。本文大略分析了中国钢琴音乐的演奏技法,创作方式和调式,审美和意境,以帮助钢琴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音乐因为语言文化的差异、人种的不同、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的因素,存在着太多的差异性。就悲剧歌剧而言,中国的悲剧歌剧发展较晚,它受西方悲剧歌剧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意味着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取向也不尽相同,对演唱者的演唱风格也就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在西方各个不同国家体系中的悲剧歌剧中,尤其以意大利悲剧歌剧的体系发展得最为完善和系统,而在对男中低音声部的运用和要求上,也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开创了先河。以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为范本进行比较,从实例中对中西方悲剧歌剧中男中低音的演唱的基本特征和演唱的技巧方法上进行对比剖析。  相似文献   

8.
在蒙古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中,长调音乐旋律优美深情,委婉动人,节奏舒展宽广,演唱方法独特精深,以其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在辽阔的草原上。通过对蒙古族长调的深入了解,笔者对蒙古族的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表面看只是描绘草原的游牧生活以及和生活相关的点点滴滴,但它却深刻的蕴涵了更深的意境,值得人们深思与回味。  相似文献   

9.
跨界唱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演唱方法,对我国声乐演唱技法的发展和创新注入了活力。我国著名青年歌唱家谭晶用自身全面的演唱能力将声乐界三大唱法民族、美声、通俗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跨界唱法。她将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音乐和文化进行取舍和创新,并建立了自身全新的跨界演唱体系。最近,她又参加了湖南电视台的《我是歌手》栏目,将跨界唱法的演唱技巧发挥到了极致。显然这种跨界唱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塑造音乐形象,并且更加生动深刻地抒发音乐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展现了跨界唱法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0.
一、合唱的魅力合唱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主要以多声部的人声演唱为特征。合唱艺术一直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到处可见它留下的印迹。据传古希腊荷马的诗篇伊利亚特中就描绘过许多种集体演唱和舞蹈的形式。中世纪以后 ,器乐音乐还没有成熟 ,但人们已经用合唱来演唱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史中 ,合唱这种表演形式 ,无论在教堂里作为宗教的工具 ,还是在宫廷里作为贵族音乐的形式 ,以及后来在歌剧、交响乐中作为表情、表意的重要手段 ,都放射出它独有的奇光异彩 !古往今来的作曲…  相似文献   

11.
喻宜萱是20世纪20年代我国较早接触和传播西方音乐文化、学习美声唱法的先驱之一。她在声乐演唱和教学实践中,极力主张和积极推进西洋唱法中国化,以创造中国自己的声乐学派。  相似文献   

12.
"演唱"(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自然、自信、有表情、有感情地歌唱是演唱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要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歌曲的意境,理解歌曲的内涵,把握音乐特征,以自然的声音、自信的心态、自如的表情和丰富的感情进行歌曲演唱。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音乐因为融入以钢琴为代表的西方音乐,而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并得到广泛的普及与推广。中国音乐家立足于本土文化,根据中国听众的审美和喜好,将中国传统的审美意境融入到钢琴创作中,使中国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更加显著。如今,中国钢琴音乐无论是作品题材、还是创作手法等,都向着多元化发展,以更好的满足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双重需求。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学就是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欣赏等一系列活动来体验美的一个过程,而每个环节都要在适当的情境中进行,所以音乐教师只有创设适当的情境,遵循音乐作品的意境,才能真正让学生体验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流行音乐是东西方音乐文化相触合的结果,在中国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当前中国流行音乐在演唱方面表现出演唱方法的大众化、演唱风格的个性化、表演风格的时尚化等特征,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手机丰富了流行音乐的传播手段,促进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付静 《新课程研究》2009,(7):125-125,128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了音乐教学要“以音乐为本”这一理念,为此,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而不能以为了引导学生的兴趣而把音乐课弄得不象音乐课。在教学时,要注意通过不同的演唱,设计速度、力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情感;学习音乐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手段,想像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一节音乐课要用音乐贯穿始终,使学生爱唱所要教的歌,将学生引入“听音乐的课堂”,打下听觉体验的基础,带领学生走进音乐。  相似文献   

17.
中国艺术歌曲在我国文化艺术中有着独特的魅力,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代表了中国诗歌文化与西方音乐技法完美融合的艺术形式。在当代高职高专的声乐教育中,多元化的时代发展对传统和学院派音乐也有着巨大的冲击,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兴趣与热情并不乐观。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对高职高专的声乐学习者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高职高专声乐教育的现状,阐述中国艺术歌曲在高职高专声乐教育中的重要性,笔者希望高职高专的声乐学习者了解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意义与作用,让中国艺术歌曲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聆听民族民间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演唱乐曲的主旋律,让他们体验音乐的意境;优化听与唱的交第融合,让他们在音乐欣赏中理解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教师还要注重学生体态语言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美声唱法在我国已有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史,在西方艺术歌曲和歌剧演唱领域,已经涌现了一批跨入国际水平的中国歌唱家。当前西方音乐的发展空间相对饱和,国际的文化融合使音乐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东方特点。中国的声乐艺术家可以借助美声唱法这一共同的"桥梁",把我国更多富有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精粹向全世界传播。  相似文献   

20.
跨界演唱近年来已成为广受公众和媒体关注的文化现象。本文则将在回顾中国跨界演唱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其内在的文化意蕴在于不同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并据此揭示跨界现象对我国声乐艺术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