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记者需要新闻敏感,这是新闻学专业的常识。记者还需要有“办法”敏感。什么是“办法”敏感?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常常会碰到采访对象无力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记者最初级的工作是发现并报道这些问题,这是新闻敏感范围内的事。那么,如何解决此类实际的问题和困难,以免这些问题和困难在其他人身上重演呢?记者应该有自己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或手段方面的思考。笔者把这种思考倾  相似文献   

2.
王辉 《河北广播》2008,(1):43-44
新闻敏感即记者对事实中新闻价值的发现和鉴别能力,是一种新闻素养,是记者的新闻生命。由于它具有突发性、闪现性,使得很多记者认为它是一种神秘的、与生俱来的灵感,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天赋。其实不然,新闻敏感是完全可以通过培养训练获得的。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我认为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它是记者的一种基本素养,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有了较强的新闻敏感,记者才能在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事实中,通过观察与分析,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经验,记者的新闻敏感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修炼。一、善于捕捉“线索”新闻敏感,说到底就是如何捕捉新闻线索。线索是一种信号,是一种征兆,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那么怎样获得新闻线索呢?线索来自人们的社会实践,无处不有,所谓“处处留心皆新闻”。1998年4月15日,《陕西农…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实践中,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新闻敏感。 一名新闻从业人员新闻敏感的强弱,直接影响新闻采写的数量和质量。新闻敏感强,就能抓住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就能摸到“活鱼”,就能写出上乘的作品。从这个方面说,新闻敏感的强弱甚至会决定一位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命运。所以每个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年轻的记者、编辑必须增强新闻敏感,从而能够准确、快速地捕捉到新闻。  相似文献   

5.
新闻敏感是一种敏锐的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复杂的判断能力,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对新闻事实必须有多角度的判断能力,就是说,要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即为新闻敏感。要想提高记者在已知新闻线索中发现好新闻的能力,笔者以为要在政治理论水平、新闻敏感性、思维方式和工作经验积累等几方面加以培养。  相似文献   

6.
人文关怀:新闻传播的终极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关怀是世界文化潮流发展的总体趋向,是人类理想的终极关怀。新闻传播作为大众文化,理应服从这一趋势并实现人类理想。事实上,我国新闻传播理论真正探讨人文关怀这一话题应该始于1993年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百姓故事》以及这一栏目所产生的强烈影响。如果说《东方时空·百姓故事》的这种平民视角引发了新闻传播受众本位的重新确立,那么不如说这种平民视角只是对中国新闻传播理念调整的一次契机。这次有着中国意义的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的努力远远不是全部意义的人文关怀。因为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是对每个人的关怀,是一种理念,是全部…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闻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传播广度不断扩展,人们获得新闻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但对于很多新闻来说,即使是同一条新闻内容,新闻呈现的方式、内容的主次以及表达的观点,也会因为采制人员的差异有明显区别,于是一条新闻就有了新闻角度和新闻视角的差别。本文以中国新闻名专栏《新闻夜航》为例,探讨民生新闻应该持有的新闻视角。  相似文献   

8.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文戈 《新闻传播》2009,(10):29-29
新闻敏感是记者职业素质的集中表现。它表现为记者对社会现象的洞察能力,对客观事物发展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辨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它的核心是要具备准确的新闻辨别能力。新闻敏感来自新闻实践.但是并不因为记者有一定的新闻实践就自然有了一定的新闻敏感.它需要记者在新闻实践中有意识地不断总结积累。要广泛积累知识,深刻分析了解形势,全面熟悉各方面情况:努力学习成功记者的新闻业务经验,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坚持不懈地对带有新的信息的事实进行追踪和规律性的探索。这是提高记者“准确的新闻辨别能力”,培养新闻敏感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梁红 《东南传播》2014,(7):150-152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新闻敏感性,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洞察事物发现新闻的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新闻敏感性是一切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衡量一个新闻工作者是否称职的标准。本文从什么是新闻敏感、新闻敏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把握新闻敏感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新闻报道中把握新闻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赵俊 《青年记者》2000,(2):31-31
著名记者李普曼曾说:“一条新闻的价值往往不在于文字上有多么优美,写作上有多么高明,而在于谁首先发现它,报道它。”新闻工作者这种首先发现、报道新闻的能力,即指及时识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即新闻敏感。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发现新闻要靠新闻敏感,而新闻敏感要靠对受众的关切和勤奋。新闻是写给人看和听的,一则报道能否引起较多受众的兴趣,是衡量一则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当前很多媒体的新闻失实现象仍层出不穷,对新闻报道和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带来很多甚至是巨大的负面影响,新闻失实,这里面,既有新闻人对新闻真实性认识不足甚至模糊的因素,也有媒体“把关人”把关不严等原因,认真贯彻新闻必须真实这一理念,纠正新闻失实这一顽疾,是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课题。本刊这期专题研讨,意在探讨新闻失实原因及对策,希望新闻从业人员及新闻研究人员,献计献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罗睿 《新闻窗》2010,(3):36-37
新闻敏感是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新闻敏感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是记者、编辑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其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新闻敏感的表现有三,一是快捷,能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  相似文献   

13.
高静 《记者摇篮》2005,(6):59-59
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都知道,采写新闻都有个“由头”,而这个“由头”应该与新闻敏感密切相关。无论你写作水平多高。逻辑性多强,概括能力多出色,没有新闻敏感或新闻敏感缺失,都不会写出有特色、让人耳目一新的新闻来。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对从事新闻写作的人来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报道工作中,业余新闻爱好者占多数以上,他们在宣传工作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无论是从新闻视角、新闻敏感还是从认知能力、写作技法等方面来衡量,业余新闻爱好者与专业新闻工作者相比,在综合素质上始终存在着一定的理性差距。那么作为一名业余新闻爱好者,如何提高新闻采写的水平?以笔者之见,应重点强化三种意识:首先,强化创新意识。顾名思义,新闻是姓“新”的。“新这个字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时间的概念,它是新的、快的;一个是内容,它是新鲜的,是广大群众所关心的重要事实。”在这里所说的新是指写作理念要新。由此可见,做一名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今社会新闻传媒的快速发展,新闻敏感性早已成为一名优秀记者必备的个人素质之一,因为良好的新闻敏感不仅决定了新闻价值,更是一名新闻记者综合判断能力、敏捷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笔者结合个人工作经验,从几个角度入手,对如何培养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闻侵害公民名誉权与法人名誉权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新闻侵害名誉权在新闻侵权中占有很大比例。目前虽然已经有很多关于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论著,大多把新闻侵害公民名誉权与法人名誉权相提并论的。其实,新闻侵害公民名誉权与法人的名誉权固然有很多共性,但是两者也有很多不容忽视的相异之处,本文拟专门就此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7.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一种必要的素质,新闻敏感决定了编辑对新闻的采用以及上传起到了决定性因素,而且决定了新闻的意识和知识的分布(1)。"我认为,新闻的发布,记者必须先按事件的敏感信息的理解和信息传播服务的意义。广播新闻外宣工作要求广播新闻记者首先要有敏锐的新闻触觉和新闻敏感,善于运用好新闻敏感来采制的广播新闻,这样才能够让上传外宣平台的广播新闻抓住上级新闻编辑的眼,震撼听众的心,从而在新闻广播中展现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赵凡 《新闻记者》2002,(9):26-27
一从20世纪70年代起 ,环境新闻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目前 ,世界各国都出现了有自己特色的环境新闻网络 ;在新闻记者群中 ,相当一部分是主要从事环境新闻报道的 ;在不少新闻事业发达的国家 ,甚至成立有环境新闻从业人员协会 ;不论什么国家设立的新闻奖 ,环境新闻的获奖数量都是很多的。环境新闻作为一种题材 ,之所以在新闻报道中占据如此特殊的地位 ,是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结果。高度工业文明的发展加剧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 ,新闻媒体作为信息捕捉和传播的依托 ,在这方面的敏感不可或缺。根据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奈特环境新闻学中心主…  相似文献   

19.
"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新闻职业的基本理念,但在贯彻中,往往就忘却了报道者要站在第三方角度审视事实这一客观性原则的操作要求。以我国传媒关于利益冲突事件的报道为例,本文阐释了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形成过程,分析了传媒各种缺乏客观性理念的表现。作者认为,新闻客观性作为一种理念,要内化为职业理念,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字面上。新闻客观和可信,取决于报道者自身对价值和事实之间的微妙平衡。  相似文献   

20.
慕容 《新闻三昧》2004,(10):20-22
一则平常的信息因为记的新闻敏感而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事件,一则异国的社会新闻因为新闻工作的职责而引出了牵动大洋两岸的一场爱心活动,今年3月发表在汇报上的“越洋血谊,拯救余健”系列报道给了报社同仁诸多启发,从记的同情心、新闻效应的最大化和社会公德的呼唤等等,无一不使人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