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社会性道德教育论和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在揭示道德教育本质问题时都割裂了社会性和主体性的关系,要么强调社会性而忽视甚至排斥主体性,要么相反,都将其强调的方面视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实质上,社会性和主体性是道德教育本质的两个方面,不体现社会性或不体现主体性的道德教育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必须超越主体性本质观点和社会性本质观点的狭隘理解,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和把握道德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自人类文明伊始,道德就与人类如影随形,它整肃生活的和谐有序,呵护生命的静静流淌,牵引生命走向最终目标——幸福。而道德教育对理想人格的健全、德行的培养成就人类生活由理想走向现实,人们呼唤走向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与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并不必然导致道德教育的高效,根源在哪?笔者认为传统的道德教育偏离了道德教育的本质,离开道德教育的本质来谈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是隔靴搔痒,道德教育应当走上回归生活世界的寻根之路,即以道德教育本质为出发点来探寻其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性道德教育与主体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道德教育论与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分别从社会性和主体性角度揭示道德教育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二者又都存在着严重缺陷,割裂了道德教育中社会性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片面地将其一方视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实质上,主体性道德教育与社会性道德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主体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主体性需要方面确认道德教育;社会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社会性需要方面把握道德教育;我们应当超越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和社会性道德教育论的狭隘性和片面性理解,站在更高的视点和更广的视野中去理解和把握道德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高校现行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源自忽视学生主体性。高校道德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道德教育的本质,体现了高校学生的发展特征,符合现代社会的特点,是对传统道德教育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实践,符合网络道德本质的教学模式探索。本文探讨了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实践的基本思路和内容,介绍了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从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来组织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希望为网络道德教育实践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的生活本体论强调,生活是道德和道德教育最为贴切的基础,没有生活就没有道德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与生活的过程是一致的,道德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生活的过程;生活道德教育实现了对种种脱离生活德育范式的转换与超越,从而体现出自己高度自觉和积极有为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如果不能真实反映道德的本质,其不仅不能激发人们的道德本能,而且容易导致人们的道德逆反.当道德教育的意义被歪曲了时,教育由此也就成为道德的异己力量.现实道德教育过程中有许多做法就是由于对道德本质认识的错位,而导致不当的教育方式,继而产生不良的教育后果.  相似文献   

8.
人的主体性的确立是道德教育的内在依据,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是确保德育成效的前提条件.从探讨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必然性入手,明确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并对于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的观念和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离不开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制约,道德的建构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道德在本质上是从社会文化实践中建构出来的。社会建构论推动了道德教育的与时俱进,对推进现代化的道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道德教育理论研讨会综述丁锦宏朱曦南京师范大学当代道德教育·学术动态·一、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和现实性功能。与会的专家学者对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但在具体理解上又有不同视角。有学者认为,作为现代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基石和源泉。生活道德教育,即是把道德教育真正奠基于生活的基石之上,让道德教育紧密围绕生活、在生活中、结合生活、通过生活来展开师生间的主体性对话,充分体现道德教育的生活性本质,最终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十分重视各级学校的德育工作,尤其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道德教育在朝鲜的社会主义教育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文章从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与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朝鲜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情况做了整体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朝鲜学校道德教育的本质特性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以苏格拉底的对话教育来命名孔子的道德教育。实际上,孔子的道德教育从形式到本质都不同于苏格拉底的对话教育,而是一种独特的回应道德教育。回应道德教育不同于对话教育的权利基础,而以责任为核心,这对现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基石和源泉。以生活为原点来展开道德教育,即是把道德教育真正奠基于生活的基石之上,让道德教育紧密围绕生活、在生活中、结合生活、通过生活来展开师生间的主体性对话,充分体现道德教育的生活性本质,最终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玲 《文教资料》2007,(23):166-167
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在近年来道德教育被低效的现实困扰之际,寻找提高道德教育效果的途径是当务之急。情境认知理论所揭示的知识的本质及有意义学习的理论对改进道德教育方法、提高道德教育实效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典型,其道德教育本质表现为体现奴隶主阶级的意志,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这种道德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城邦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美德道德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寓于道德教育之中;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启发式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道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某些反道德的现象,即"目中无人"的道德教育、道德伪善和道德权利的遮蔽,这些都是背离道德教育的宗旨的.主体性道德教育是一种道德的道德教育.首先,它承认人的存在,承认道德的个体性和主观性,这是道德的主体性的本质体现.其次,主体性道德教育崇尚道德教育主体人的自由,从而达到道德行为的自觉和自律,最终上升为活动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略论道德教育中的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汉卫 《教育科学》2002,18(6):14-16
本文旨在对道德教育中的悖论或类似于悖论性质的矛盾进行阐释,以进一步加深人们对道德教育本质的理解,并提示这些悖论对道德教育应有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考察,总结了以培养“圣人”为目标,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内容,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以否定人欲鄙弃功利为本质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特点,并结合当代我国社会道德教育,特别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阐述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万增奎 《教育探索》2007,3(7):107-108
学校是传递人类文明的场所,课堂道德是社会道德的缩影.课堂道德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的道德行为,而且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建构.课堂道德教育的本质观、主体观、师生观,是课堂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