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15岁时的一天下午,在翻看家里的旧照片时,偶然看见一张三个男孩的合影。这张照片是我父亲,岁左右时照的,照片中另一个男孩是他们的弟弟特雷西,还有一个男孩看上去好像还要小一些,但是我不认识。母亲告诉我:“他就是梅尔罗斯,你父亲的弟弟,他从*-岁就住在一所特殊学校里。”母亲告诉我:父亲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长子,实际上是他将梅尔罗斯带大的。梅尔罗斯天生弱智,连话都说不清楚,去卫生间、系鞋带,等等都需要帮助,而这些照顾弟弟的工作就落到父亲的肩上。有时叔叔因无法理解,无法应付这个世界而感到十分沮丧,便躺在地上,…  相似文献   

2.
母亲做得一手好菜,其中最拿手的是鱼,她能用鱼做出几十种菜式,而且每一种都那么鲜美,那么令人回味. 做鱼使母亲认识了父亲. 那是在高中毕业会餐时,母亲做了一盘糖醋鱼参加了会餐.父亲那时和我一样,还是个毛孩子,而那一天他的座位刚好在母亲旁."真棒!我以后也要娶个会做鱼的老婆,这样才对得起我钓的鱼!"当父亲吃到这盘鱼时不禁赞道.而母亲则在一旁羞红了脸……  相似文献   

3.
阿耳忒弥斯(即罗马神话中的狄安娜)和阿波罗是孪生姊弟,并且跟她弟弟一样,总是随身带着弓箭,具有传播瘟疫、使人暴亡或起死回生的神力。她是儿童和所有哺乳动物的保护神,但她却又喜好狩猎,尤其是追捕牡鹿。当她还是个三岁孩子的时候,有一天,她的父亲宙斯把她抱在膝上,问她喜欢什么礼物,阿耳忒弥斯不加思索地回答道:“请父亲保裙女儿终身贞洁;赐与女儿同弟弟一样多的称号,和他一样的  相似文献   

4.
母亲教我尊重女性,不是言教是身教。她是不幸的女性,平凡的女性,可是女性的尊严在她身上闪闪发光。我是她唯一的儿子,完全在她的这道光的照耀煦育下成长,不可能不尊重女性。  相似文献   

5.
舒蕪 《中国文化》2007,(2):216-219
母亲教我尊重女性,不是言教是身教。她是不幸的女性,平凡的女性,可是女性的尊严在她身上闪闪发光。我是她唯一的儿子,完全在她的这道光的照耀煦育下成长,不可能不尊重女性。  相似文献   

6.
我诞生在雅斯纳雅·波良纳村,并在那里度过童年时代的最初时光。我完全不记得自己的母亲,她去世的时候我才一岁半。真是个奇怪的意外,她连一幅肖像也没有留下,在我印象中留下的只是她的精神面貌。我所知道的她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我之所以这样认为,并不只是因为所有的人向我谈起我母亲时都力求说她好的一面,而是因为在她身上确实有非常多的好东西。  相似文献   

7.
楔子有时候我简直无法容忍我的父亲。他性格执拗,脾气暴躁,对我要求太高。有时候我又觉得很难理解我的母亲。她目光狭隘,眼里只有我的弟弟。不就因为他是男孩吗?一想到这我就心里别扭。我害怕和父母亲一起生活,那样我会有很多顾虑,比如,性格冲突,或者,精神生活存在差异……好在我初中开始就住校,大学更是去了很远的地方,所以极少和他们碰面。  相似文献   

8.
母亲     
正都说女儿和母亲是前世的仇人,这句话用在我和母亲身上是最贴切不过了!我和母亲的缘分一直不太好,从我记事以来到现在,我们母女俩就一直喋喋不休地争执。三十多年了,我感觉自己已经很疲倦,母亲也在一天天地苍老,可是我和她之间的争执却从没有停止过!母亲四十多岁才生我,我还有两个哥哥,他们都比我大十多岁。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听母亲抱怨:生了两个儿子都很乖,唯独女儿太磨人。母亲说我小时候很爱哭,哭声大得快把天都喊破了,我整日整夜地哭,  相似文献   

9.
珍妮·林德出身贫寒,家世卑微,但她日后却财源广进,而且名扬全球。她的父亲秉性憨厚,是个一生碌碌无为的人。家中生计,全靠她母亲在斯德哥尔摩开办的一所学校来支撑。无奈这所学校经营不善,一家人于是被弄得东奔西散。她母亲外出,  相似文献   

10.
再次接到父亲的电话时,母亲已经康复出院了,只是我的心里依然充满内疚。这些年母亲的关节炎病犯得一次比一次严重,而我为了自己的理想却一年比一年离她更遥远,或许我能回报母爱就只有对她那深切的想念了。  相似文献   

11.
母亲把一堆油炸面包片堆在盘子上,然后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我向她指出,如果她不理睬健康顾问和营养专家的建议,她会早死的。一个儿子对自己的母亲说这样的话,似乎是太残忍了,不过我的母亲这时已经99岁了。 我的母亲活了几乎整整一个20世纪,但她却从来不考虑什么是“合理”的饮食。她也从未产生过某种食品会对她有害的焦虑。闻  相似文献   

12.
张献军 《世界文化》2006,(12):28-29
“我爱你,鲍勃。”“我也爱你,南希。”这是在凌晨两点钟的时候,隔着我和父母的卧室之间的薄墙,我听到了他们的交谈。他们表示爱意的保证既甜蜜又感人——当然也令人惊讶。我的父母在经历短暂恋爱之后,于1940年9月14日迈入婚姻的殿堂。母亲当时年近30岁,知道到了该建立家庭的时候。当那位英俊、受过良好教育的男子经过她的办公室时,她想这个人看上去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他则为她的外貌和蓝色的眼睛着迷。这段浪漫史并没有持续多久。战争几乎随即就爆发了。母亲酷爱旅行,父亲则讨厌这种做法。父亲热衷打高尔夫球,可母亲并不喜欢。父亲是共和党…  相似文献   

13.
我父亲是个中国学者,母亲是比利时一个古老家族的后代。我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尽管有些中国人把我看作是“混血儿”。在学校里,同学们往往叫我“黄色的杂种”。我的家庭的的确确是个国际大家庭。据最近的统计,我父亲的中国家族有一百零二人;我丈夫的印度家族有四百多人。我没有统计我母亲的比利时家族,因为在1909年母亲嫁给我的中国父亲后,他们对母亲就不友好。当我在比利时上学时,他们认为我是一只从树林里出来的欧亚杂交的猫鼬。我的美国家里有一个十八岁的外孙女。  相似文献   

14.
玛丽·拖德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妻子,她也许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总统夫人,尽管在世时她受到的多是嘲笑和责难,但今天的人们却以更大的同情心来看待她那略带悲悯的一生。玛丽出生在美国南部肯塔基州的列克星敦,她的家族历史是非常辉煌的,祖父辈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还当过将军和州长。虽然生活在如此显赫地位的家庭中,但玛丽的童年却是不幸的,七岁时母亲去世了,丢下了她和她的几个兄弟姊妹,他们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叫贝特西的女人,这位继母为玛丽又添了一大群弟弟妹妹。玛丽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她曾就读于家乡一所法…  相似文献   

15.
孤独的树     
在我十四岁那年,母亲在与父亲大吵一顿之后终于离家出走了.从此我就再也没有见过母亲了.母亲的出走是痛下决心的,是破釜沉舟地永不回头.在家里我们便注意起父亲来了.  相似文献   

16.
正尽管父亲的暴力和仇恨思维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创伤,但是查克·埃伯拉希姆却成长为一名和平主义战士。此文选自其撰写的《恐怖主义者之子》(The Terrorist’s Son)一书。1990年11月5日,新泽西州克利夫萨德帕克母亲将正在床上熟睡的我摇醒,"出事了,"她说道。我当年才7岁,是一个胖乎乎的孩子。我已经习惯了在黎明前被叫醒起来做祷告,但向来由父亲来做这件事。母亲是从来不管的。那天的夜晚11点钟,父亲还未回家,近来他总是在泽西城的清真寺待到很晚很晚。可他毕  相似文献   

17.
苏音 《世界文化》2001,(4):12-13
在当代缤纷多彩的欧美文坛上,诗人、小说家西尔维娅·普拉斯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一位深受法国和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影响的作家,普拉斯在她最著名的作品中以描写孤寂、精神错乱、没落、死亡形成自己的特色。新颖独特的文体,娴熟的写作技巧使她的作品被广为赞誉,并深深地影响着后人。1932年10月27日,普拉斯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市,父亲是波士顿大学生物教师,母亲教高中英语。由于她父亲并非母亲所爱,因此父母关系并不融洽,母亲对父亲感情十分淡漠。1940年,小普拉斯8岁时,父亲病重住进医院而母亲却疏于护理,…  相似文献   

18.
蝴蝶飞啊飞     
一蛊村原不叫蛊村。蛊村叫蛊村与一个女人有关。这个女人,生得漂亮,皮肤白晢,眼睛水灵,乌黑的头发披在肩上,丝丝缕缕,更衬得皮肤雪样白。在村子,很少有皮肤这样白的女人。村里有老人看到村里稍解人事的男孩,都喜欢围绕她转,便含着恨意断言:此女必是个沾不得的精魅。女人叫阿姑,对于村里人来说,这是一个怪怪的名字。阿姑的母亲死得早,她从小跟着父亲,没有哥哥弟弟,也没  相似文献   

19.
好人马大妈     
事情还得从18年前说起.那一年,16岁刚上高中的我,家里一下子增加了4口人,使原本只有4口人的家庭人口一下子翻了一番.当然,从父亲的角度讲,他喜欢或需要的只是后娘一人,可爱屋及乌,剩下的全成为后娘答应改嫁必不可少的筹码.不过,无论如何,作为我和弟弟,却只有高兴的份.这回,不但有了"娘",还凭空飞来3个兄弟姊妹和小伙伴,岂有不高兴的道理.可是,高兴归高兴,后娘却很快粉碎了我们的好心情.已上高中的我在父亲每日的打骂声中,一天天从一个尖子生变成了差生,直至把几种课本都读丢失了.升级考试,我成了班里少数几个留级生之一.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王席卡罗尔·贝拉米,在就任此职前曾担任过美国和平组织主席,做过公司律师、投资银行家、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和纽约市议会主席。她对公益事业热心,崇尚实际,尽职尽责,注重效率。卡罗尔·贝拉米, 1942年 1月 14日生于新泽西州曾兰菲尔德市。她是两个孩子中的老大,弟弟罗伯特是中学校长,父亲是电话员,母亲是护士。贝拉米对《纽约时报》记者谈起在小时候的事情时说:“如果考试失败,我总是向前看,争取下次考好,父母也总是给予理解,我从小就喜欢独当一面,遇事总有自己的主见。” 贝拉米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