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王君 《新闻导刊》2005,(5):38-38
“新闻故事化”是记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陈克锋 《青年记者》2006,(16):69-69
在新闻写作中,人物通讯写作,其分量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如何写好人物,如何常写常新,走出写作的误区,是每个记应该认真考虑的重要课题。笔从事人物通讯写作数载,并于2005年出版了人物通讯集《母亲山》,总结出些许感悟。  相似文献   

3.
带着感情写新闻,这是许多老新闻工作的经验之谈.也是许多新闻工作成功地进行新闻报道的要诀。有些新闻报道是一定要讲究“客观”的,不允许记在报道中流露出过多的观点和感情倾向,但也有一些新闻报道,记如果带着感情进行报道往往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一些通讯、特写类的体裁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故事式新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新闻事实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故事式新闻”当前正悄然风靡传媒界,逐步成为记在新闻写作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故事式新闻”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拉近了读与新闻事件的距离,给读带来全新的阅读快感,但同时也给新闻报道带来了某种程度上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0年11月8日。中国第一个记节,解放军报社高级记江永红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在南京政治学院举行。江永红同志是从我军基层成长起来的,几十年的军事新闻工作中,他不断努力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新闻写作风格,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曾荣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对江永红同志富有特色的军事新闻作品进行分析,学习借鉴他的新闻写作经验,从中摸索军事新闻报道的一些特点,思考新时期军事记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说到军事新闻的来稿质量,编辑们感触最多的是一眼看中的好稿少,可编可不编的多。而记、通讯员们又觉得军事新闻难写。写好军事新闻固然不易,但好稿少的原因不在难写,而在采访功夫不到家。名报人邵飘萍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中指出,在报纸所有业务中,“以采访最为重要”,“因为一张报纸的最重要原料厥为新闻,而新闻之取得乃在采访”。可见,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出版中,采访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记者通过深入的新闻采访,掌握了真实、具体、丰富的新闻事实材料之后,便要进行新闻写作。新闻报道写作体裁主要是两大类:消息和通讯(包括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当记者必须首先把消息写好。  相似文献   

8.
韩彦儒 《军事记者》2004,(11):72-72
我从事农村基层武装工作已经5个年头了,以前总是老部长手把手教我写作,可老不入门。自从今年我参加了军报第14期新闻函授后,通过学习教材、《军事记》杂志、函授月刊和老师们的指导,使我更加热爱写作了。今年3月份,我的处女作《邵岗民兵成为计生模范户》终于登上了省、市级党报,使我踏上了新闻报道之路。  相似文献   

9.
崔吉本 《青年记者》2007,(18):81-81
"新闻故事化",是记者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用故事化的形式写新闻,尽显语言魅力我见过一篇报道,这是一篇包括标点符号在内不到300个字的很短的新闻,它刊载在《中国海洋报》上,忘记了发表的具体时间。标题是《海上对话》。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对于同行们能获得全国性的新闻大奖,笔向来是很佩服的。因为,新闻工作需要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牺牲多少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获得大奖实在不易。然而,笔读到《新闻与写作》杂志2004年第6期一篇章,标题为《用“心”拍摄》,说的是《三秦都市报》摄影记杨小兵拍摄的一幅图片《孩子上学“走钢丝”》获得中国新  相似文献   

11.
写新闻报道最起码的要求是让读看懂,而要让读看得懂。在写新闻报道时就要考虑到读范围的广泛性。由于读知识阅历不同,环境习惯不一样,对事物的感知也不尽相同,所以交代背景是新闻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作为新闻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材料,如若运用得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主题,使新闻所包含的内涵更为清楚、明朗;有助于突出新闻蕴含的意义,提高新闻的价值;能代替作议论、暗示作的观点,从而使新闻显得更为客观、可信;还可传播知识,增添情趣,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2.
娱乐新闻报道“量“大但“质“精的不多,存在低俗化等现象。本文分析了《南方周末》记者袁蕾的文化娱乐新闻的写作特色:有深度、有内涵、有关怀,并探讨出娱乐新闻写作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娱乐新闻报道“量“大但“质“精的不多,存在低俗化等现象。本文分析了《南方周末》记者袁蕾的文化娱乐新闻的写作特色:有深度、有内涵、有关怀,并探讨出娱乐新闻写作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王敏 《新闻世界》2010,(4):101-102
娱乐新闻报道"量"大但"质"精的不多,存在低俗化等现象。本文分析了《南方周末》记者袁蕾的文化娱乐新闻的写作特色:有深度、有内涵、有关怀,并探讨出娱乐新闻写作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1.拨乱反正时期的新闻形式:消息、通讯和报告学 这一时期的新闻报道配合形势,揭露和控诉政治丑行、反思社会悲剧的根源和教训。1978年3月新华社播发穆青等人采写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这是“最早公开发表的对化大革命持否定态度的人物通讯”,不久新华社记采写的《时传祥沉冤昭雪》发表,同一天,《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在《人民日报》刊出,其后,《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要为真理而斗争》、《历史的审判》、报告学《大雁情》等相继问世。这一时期新闻作品的主要形式是消息、通讯和报告学,新闻界还没有把注意力放到写作形式的创新问题上。  相似文献   

16.
我曾经写过一篇《要用新知识、新观念写新闻》的文章,发表在2001年12月的《新闻知识》杂志上,后来又写了一篇《新闻理念的更新与新闻报道的创新》,先后在2010年6月的《中原声屏》(内刊)和2011年2月下半月的《新闻爱好者》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17.
新闻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社会是新闻活动的舞台,社会上的人和事是新闻报道的对象。因而新闻工作必须面向广泛的社会生活,否则,新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存在基础。这势必要求新闻工作的从业人员——记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认知水平。与此同时,记要搞好新闻工作又必须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这不仅是记职业个性的集中体现,甚至可以说是记的新闻生命。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凌县人武部自1996年以来,每年都给新闻报道员订阅一份《新闻与成才》杂志,并把它作为业务学习、提高写作能力的必备教材。今年3月20日,为提高报道的质量,机关组织召开了一次新闻报道会,专门座谈了如何学好用好改名后的《军事记》。下面是与会的发言要。  相似文献   

19.
何瑶 《新闻知识》2005,(5):74-76
范长江说过:“新闻写作对导语的要求很高,要写得有魅力,令老百姓看了非读不可。”新华社记郭玲春说:“平实、缺少个性的导语会使新闻流于一般,章刚起头我就想把经过我观察得出的结论或看法告诉读。”由此可见导语对新闻写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简讯     
《新闻与写作》2006,(12):9-9
“因为,我是记者”征文评选揭晓《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协办,中国电视英语新闻20周年论坛举办,2006中国记看节大型公益活动暨第二届未名大讲堂活动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