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提高“兴趣”,在“兴趣”中探究“创新”,在“创新”中挖掘“潜能”,在“潜能”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获得“成功”,这是本人在多年进行物理实验选修课教学的追求和尝试。  相似文献   

2.
如何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提高“兴趣”,在“兴趣”中探究“创新”,在“创新”中挖掘“潜能”,在“潜能”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获得“成功”,这是本人在多年进行物理实验选修课教学的追求和尝试。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导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其本身就包容着“研究性学习”,生物实验最易与“研究性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变学生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究。实验教学是“研究性学习”最好的舞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可以使课堂实验教学主要由“巩固型实验”、“验证型实验”衍生出一些新的类型,如“问题型实验”、“探究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等。现结合几个实验来分别加以说明。1问题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4.
李栋林 《云南教育》2008,(11):30-32
实验既是化学教学手段,更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经费的不足,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演示实验“完成任务”,分组实验“走过场”,出现了教师在黑板上“画实验”,学生在教室里“背实验”的现象。为此,在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做实验,更应改进实验和创新实验,增强探究实验的乐趣,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宜采用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5.
化学实验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 ,要结合本学科特点 ,以实验为中心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通过化学实验启发学生由“观”生“趣”、由“趣”生“疑”、由“疑”导“思”、由“思”得“知” ,既开发学生智力 ,又培养学生能力。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应牢牢把握以实验为基础这一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去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1 明确实验目的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实验教学中 ,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实验现象琳琅满目 ,学生情绪亢奋 ,实验做完后 ,学生只记住他最感兴趣的实验现象 ,而不明…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在“实施建议”中又明确提出了“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内容要求’中,凡是用‘通过实验’这一措辞陈述的知识内容,都必须通过实验来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设一些学生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应大力提倡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使用饮料瓶等日常用品进行物理实验,这  相似文献   

7.
想象是人们大脑对已有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一种心理过程 ,实验是人为地复制和调控物质运动的状态与过程的一种实践活动 ,把想象运用到实验 ,就有了“想象实验”和“实验想象”.所谓“想象实验”,即在人们大脑中依据一定的规律 ,模拟实验过程 .而“实验想象”,是人们在大脑中 ,对原有实验的再现、加工、深化等过程 .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想象实验”和“实验想象”,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及创造思维能力的提高 ,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就“想象实验”和“实验想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做一讨论 .一、…  相似文献   

8.
初二《生物》实验一 :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通过实验 :使学生认识人体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组成结构 ,并能辨认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为能达到实验目的 ,并使学生通过实验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实验观察 ,就要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要做到四个“三” ,即 :“三净”、“三轻”、“三一”、“三中”。“三净”是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生理盐水 ;在“漱净”的口腔中刮几下 ;用镊子夹起“洁净”的盖玻片。“三轻”是 :一是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二是将盖玻片“轻轻”地盖在水滴上 ;三是使用显微镜要“轻拿…  相似文献   

9.
就目前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校依然存在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有实验条件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但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的原因在于:“讲”实验对高考成绩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以全国新课标理综试卷中的实验试题为例,在38位被调查的老师中,有94.7%的老师认为“讲”实验与“做”实验两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在实验试题上的得分没有明显差别。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下,我们需要尽可能提高实验试题的命题质量,以引导中学实验教学,切实做到使学生能够有机会亲自“做”实验,毕竟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不是能在“看”实验和“听”实验中轻易得来的。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2013,(4):20-21
学校在建设物理创新实验平台的过程中,建成了“物理探索之旅”“物理智慧实验廊”DIS创新实验室、科学探究实验室等,在系列有趣的自主实验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延安人”品格教育的基本要求。延安中学物理创新实验平台建设的定位是面向每个学生,体现“低切入、浓兴趣、重思维”的宗旨,指导思想是“搭好平台、培育能力、增强实践意识、抓好做人品格”。学校在建设物理创新实验平台的过程中,建成了“物理探索之旅”“物理智慧实验廊”DIS创新实验室、科学探究实验室等,特别是“DIY学生四小实验”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技实验基础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系列有趣的自主实验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延安人”品格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生物实验中,有许多材料和药品当作废弃物扔掉了,既造成污染,又浪费了资源。我在实验教学中,针对不同废弃材料的特点进行处理再利用,这样一方面节省了有限的实验经费,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节约的实验品质。a.动物实验废弃材料的再利用。①“鲫鱼观察与解剖实验”完成后,取下鱼鳔做成“半透膜”,供“渗透作用”实验用;剔下鱼骨供“骨的成分鉴定”实验用。②“脊蛙实验”做完后,接着做“蛙心自动节律性搏动实验”,之后还可用作“蛙的解剖实验”材料。③“蛙的解剖实验”用过的材料,我们用来制成“蛙的透明骨骼标本”,曾获省自制教具一等奖,并在…  相似文献   

12.
图4“倒吸”是由于密闭装置中内部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引起液体倒流入“反应装置”中去的一种实验现象。在化学实验中,有气体(或蒸气)产生或参加反应的实验装置一般都是密闭装置,因此,防止液体倒吸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常考的实验考点。那么,哪些实验会引起“倒吸”,如何防止“倒吸”?化学实验又如何合理利用“倒吸”呢?a.要防止引起“倒吸”的化学实验。会引起“倒吸”的化学实验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把气体导入到极易溶解的液体中的实验。由于气体的溶解,使气体发生装置及导气管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从而引起液体的倒吸。在实…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在有机化学实验中推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思路,以减少实验室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实现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知识应该从实验中来,实验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重视观察和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在目前使用的教材中,仅学生实验就有六十多个,而教师演示实验有几百个之多,还有许多实习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陈淑芬 《现代教学》2009,(11):62-62
化学首先是一门实验学科,然后才是一门理论学科。现行上科版化学教材在编排过程中就充分体现了以上特点,以“课堂实验”“学生实验”“探究与实践”为主。但在上科版高一、高二年级共四册的“课堂实验”“学生实验”中有不少实验是属于有污染实验。同时,我还发现不少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时,缺乏绿色化学的意识,对试剂用量、装置设计、规范操作、废弃物回收、污染物处理等都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16.
韩景春 《教育探索》2000,(11):58-58
“中学物理实验技术和实验研究”是高师院校中学物理教学法 (以下简称“中教法” )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对中学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术和一些重要的、难度较大的演示实验进行研究。从 1996年开始,我们设计并在“中教法”实验课中实行了“五步实验教学法”。  一、“五步实验教学法”的指导思想  高师院校物理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作为高师院校的重要专业课的“中教法”课,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教学素质作为重要任务。因此,“中教法”实验不能仅仅要求学生“会做”中学物理中的一些实验,更重要的是要…  相似文献   

17.
“电路实验”是工科高校一年级电类专业学生的入门基础实验课程。传统的电路实验偏重验证性,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不满足“新工科”建设培养“三创”人才的要求。以叠加定理实验为例,探索了在“电路实验”课程中增加设计性环节和工程应用背景实验的方法。在2021年春季学期“电路分析”课程期末考试的实验设计环节中,学生的得分率比以往有显著提升,说明教改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存在着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层次,可依次叙述为“传知性实验”、“独立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与之相适应的思维层次可描述为“模仿性思维”、“程序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1 传知性实验与模仿性思维传知性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它包括教师演示、边讲边做、学生验证性实验等,它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和学生在指导下的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的基本能力,为向第二层次发展打下基础。可称之为“训练的特殊迁移”。在学习化学的较低年级,都应该加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诸如:…  相似文献   

19.
《爱迪生》一课,讲的是爱迪生从小爱科学,在艰苦的环境中,不被困难、挫折、危险和劳累吓倒,顽强地做实验,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的故事,文中“实验”贯穿始终。教学时,可以紧扣“实验”,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其上成开放型的语文课。一、解“实验”在学生读通课文后,可让学生画出文中带有“实验”一词的句子。看看共有几个,然后指导学生查字典理解“实验”一词的意思,并指出“实验”是科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
2011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物理实验的描述,不像现行教学大纲那样,具体规定哪些知识点需进行什么样的演示实验,哪些知识点需进行什么内容的学生实验,以及这些实验需要使用什么仪器,实验的总课时是多少,等等.过去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甚至随堂实验、学生小实验等,在“新课程标准”中一并以“通过实验”、“通过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术语提出了要求,它没有界定哪些是演示的,哪些是学生做的.这就给教师们提出了新课题:怎样选择实验内容?以怎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实验活动?在实验活动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该怎样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和作法在实际教学中应如何处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