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沿海发达地区面临住房非资本化与收入偏低、土地资源浪费与供地紧张、住房困难户多与住宅空置多、住房超前消费与消费能力低、规划管理水平低与居住高要求的矛盾,主要原因是住房与社会发展脱节、宅基地政策法规限制、户籍制度改革滞后、住房规划管理落后,解决农村住房矛盾的基本出路在于改革,要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住房建设制度改革、农村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出台农村宅基地置换政策、农村住房建设用地政策、住房建设投融资政策、扩权强镇建城政策和住房建设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人口向城镇的大规模迁移,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提出,源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二元背景下的农村宅基地制度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和完善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结合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地方创新实践,提出成立农村土地交易所,实行以"地票"交易为核心的农村宅基地置换流转新模式;建立城乡统一的宅基地及房屋交易市场,让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和住房所有权实行公开竞价交易,逐步与城镇地产市场体制接轨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夹裹在国家住房策略调整下的河南城乡住房政策也走过了40年的探索实践。回望城乡住房政策的历史演进,大致经历了福利分房、住房市场化、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强化住房保障等阶段,农村住房建设则主要以宅基地管理的变化为主线,以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农村发展战略为依托。实践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住房状况、生活条件、居住环境都获得了显著改善,住有所居、安居宜居始终是城乡住房民生事业的发展指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宅基地政策存在制度设计缺陷,实现宅基地供需平衡面临较高的交易成本,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目标难以实现。本文从交易成本的视角分析研究现行制度框架下宅基地的供需关系和制度成本,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集中规划建设审批的整合流转制度,依托银桥镇的实践,检验并不断提升制度的实施效果。实践表明,整合流转制度有效解决了宅基地政策实施过程中农村建房分散、监管难、少批多占、规划滞后、基础设施配套难等问题;通过降低交易成本的宅基地制度创新,盘活了村庄死角地、空闲地等集体建设用地,整合土地实现宅基地有效配置,既满足了农村住房困难户的建房需求,又实现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5.
宅基地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土地制度,一直对农民生存权利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通过对宅基地制度进行“三权分置”改革,探求宅基地流转方式,力图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通过反思目前宅基地流转中存在的理论问题,分析各试点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模式,总结出适合我国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实现路径,以期能够实现制度本身的逻辑自洽并解决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增加农村宅基地财产性收入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有限供应与城市建设用地的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宅基地财产性收入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宅基地所有权不明确、宅基地的保障功能、宅基地的处分权难以实现等致使农村宅基地财产性收入增加困难.因此,要积极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赋予农民完整的宅基地用益物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宅基地和宅基地上的房屋进行确权登记,允许部分农宅入市,积极推进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形势变化,宅基地使用权囿于现行法律制度无法实现农民的财产权。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应时提出,旨在盘活农村宅基地资源,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由于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面临现实的法律困境,包括集体所有权权能不完整、农户资格权表述缺乏法律依据、宅基地使用权权能残缺和宅基地使用权主体单一等,通过分析和借鉴安徽金寨模式、云南大理模式和贵州六盘水模式,提出宅基地出租、有限市场化使用、抵押和入股等可行性实施路径,并以宅基地登记、有偿使用及退出、收益分享和建立风险保障等配套政策,促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现实表明,收益权正是农村宅基地权能中最薄弱的环节。土地发展权是一项土地利用的再发展权利,农村宅基地退出是土地发展权理论的具体实践。农户宅基地退出是释放经济增长的新的内生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鼓励和引导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的途径包括:尊重农民意愿是前提;完善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是基础;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核心;形成利益均衡的农村宅基地溢价分配格局是目标;构建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是重点。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报告提出:“依法维护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随着相应政策的制定,以前沉寂的宅基地也逐渐显现出活力,其经济效益日益凸显。但是,随之而来的宅基地纠纷也越来越多。如何依法及时地处理这些争议,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宅基地纠纷的涵义,然后依据其内涵,指明了此类争议的特点。最后,根据宅基地纠纷处理的原则要求,逐一剖析了解决此类争议的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立法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制度缺陷不断暴露出来。不仅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也阻碍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所以,有必要在保障农民居住权益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同时,解决我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下存在的问题,完善立法,建立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规范流转市场;同时,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积极推进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随着相应政策的制定,以前沉寂的宅基地也逐渐显现出活力,其经济效益日益凸显,但是,随之而来的宅基地纠纷也越来越多。为了解决这些争议,首先应当掌握这些争议的基本含义和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处理这些争议的原则。最后,根据这些特点和原则,依照法定的程序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农村宅基地流转已经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法律规定存在矛盾的情况;二是没有法律保障的私下交易很活跃,存在很多权益隐患;三是有多占宅基地、浪费土地的情况,宅基地管理没有统一有效的规章。为了既保障农民宅基地权益,又有效促进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需要国家和地方出台统一明确的法律规定,对农村宅基地实行全国统一登记制度,建立完善的转让规范程序,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合法流转。  相似文献   

13.
坚持底线思维是应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风险挑战、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重要方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底线包括集体所有权底线、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在“还权赋能”、“财产价值显化”驱动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面临突破底线的多重风险:一是宅基地使用权的经济价值实现路径背后隐藏集体所有权实现危机;二是竞价使用、有偿退出等试点方案弱化宅基地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使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面临挑战;三是宅基地过度支持非农产业用地需求对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形成潜在威胁。面对系列风险问题,需进一步夯实宅基地集体治理权,守住集体所有权底线;协调宅基地的多重功能价值,守住农民利益底线;明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监管职责边界,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仍有大量农村弱势群体住房没有得到相应保障,其居住条件依然恶劣,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应积极借鉴国外以及国内相关省市农村住房保障措施的实践经验,根据农村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人员对住房保障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的住房保障项目,逐步实现农村住房社会保障由选择性到普惠性的转变,建立起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住房保障体系,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住房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5.
宅基地改革的深化展现出一条清晰的“由物及人”的发展脉络,即从强调住房实物保障的管理规制向逐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制度安排转变。这一转变既符合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目标,又有利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居住层面的化解。但这一转变还面临多重挑战,具体表现为农民集体所有权弱化、忽视农村居民代际差别、未关照兼业农民的住房需求、司法裁判对法益的分配失衡。对此,应从在制度和收益层面落实农民集体所有权、关注农户内部利益协调、宅基地征收补偿司法纠纷倾斜保护农户利益、切实维护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合法利益四方面入手,深化宅基地改革,推动由物及人的转化,最终显化宅基地的财产性,以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助力全国人民迈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宅基地使用权作为中国特有的用益物权形式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原有法律对宅基地用益物权流转的的限制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自发的流转行为也使得宅基地管理趋于混乱。本文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制定现状和实际状况出发,从宅基地使用权作为用益物权的本质属性、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三个方面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法律调整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丘陵地区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巨大,研究丘陵地区农民退出宅基地的主观意愿是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丘陵地区农民退出宅基地的意愿主要受到区位因素、家庭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制约。规范引导丘陵地区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前提是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提升农民对政策制度的信心,关键在于加快形成丘陵区域产业优势以消除区位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农民退出宅基地决策的不利影响,重点在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满足农民的利益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四川省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的现状展开研究,从农村宅基地退出的障碍及退出机制的缺失入手,总结改革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针对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宏观制度建设与微观农户退出意愿相融合,以激励机制为核心、压力机制和动力机制相辅助的系统性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宅基地法制建设的基本现状与完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宅基地法制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绩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改革与完善中国农村宅基地法律制度过程中须采取以下对策:建立健全宅基地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和完善宅基地管理的执法体制和手段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宅基地管理人员及农民的自觉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通过梳理学界关于我国城镇化质量过低的相关论述,分析皖江城市带农民流动现状,认为"人户分离"引发农村宅基地闲置与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不足的矛盾凸显,农村人口流向不合理,导致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增加了进城农民的市民化成本.提出了建立宅基地退出与补偿机制、完善城乡土地置换制度、增加城市的住房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集聚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