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指由于教师自身心理素质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而通过一定行为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师源性心理伤害包括言语伤害,如辱骂、讽刺等;包括躯体伤害,如打、拧等;也包括变相体罚,如罚站、罚写大量作业等。师源性心理伤害实质上是一些教师心理健康、心理素质问题的外显。师源性心理伤害会给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教师应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2.
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把由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称为师源性心理伤害。这种伤害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恶劣的影响。探讨师源性心理伤害产生的原因及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由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我们称之为师源性心理伤害。这种伤害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恶劣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师源性心理伤害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源性心理伤害“实质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其影响的广泛性、深刻性和难以修复性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不可比拟的.本文通过分析“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提出了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由于教师不当教育行为引发的教育事故屡见不鲜,我们把由于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并由此引发的学生心理问题称为师源性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心理咨询个案看师源性心理伤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师源性心理伤害,即由于教师不当的教育教学行为给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1]。在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教师在学校所应承担的角色之一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然而,现实中一些教师的做法显然是与此背道而驰的。由于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7.
师源性心理伤害实质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其影响的广泛性、深刻性和难以修复性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不可比拟的。本文通过分析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提出了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师源性和学源性心理伤害是由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当和学生学习方法及成败经验不当对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将直接导致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具体表现为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的增加。要减少师源性和学源性心理伤害须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判断鉴别能力、心理训练能力和引导反思能力等。  相似文献   

9.
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独立学院学生的师源性心理伤害有其自身特点.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减少和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的途径,从而帮助大学生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引起对学生的不当教育行为,如讽刺、挖苦、体罚等,从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所以说“师源性心理障碍”不但会给学生造成暂时的心理伤害,甚至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1.
所谓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指教师的某些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有意或无意、或隐或显地给学生心理造成消极和不良的影响,当这种影响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时,便可以称之为师源性心理伤害。由于受伤害的是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学生心理,且这种伤害具有行为目的的非明确性、行为后果的内隐性、影响表现的延迟性等特点,所以其影响更不可低估。教师对学生经常性、普遍性的心理伤害现象如下:1.故意性伤害。其伤害的对象常常是那些所谓的“双差生”。这是最不受教师喜欢的一个群体,教师对他们的轻视往往是发自内心的,不自觉地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表现形式与危害,提出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以减轻或消除师源性心理伤害.  相似文献   

13.
"师源性心理影响"与小学生个性品质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源性心理影响是指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品质的影响作用.它分为积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师源性心理得益"和消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师源性心理伤害".  相似文献   

14.
师源性心理伤害,严重阻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师源性心理伤害进行了现状及成因分析,并阐述师源性心理伤害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出避免或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师源性”心理伤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表现形式、特点、成因等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明确了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危害性,并提出了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师源性心理伤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概念和内涵师源性心理伤害,指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伤害。从主体和客体来说,它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教师作出的伤害学生心理健康的行为;另一方面指学生在心理健康上所受到的来自教师的伤害。作为一种持续的、平衡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把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简要概括为三点:一是能正确认识、评价自我;二是能正确认识、评价他人、集体、社会;三是能正常调控自我情绪、学习和工作状态。无论当事人双方是否察觉,使以上三点发生消极改变的就是对心理健康构成伤害。作为对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反应,“生源性心…  相似文献   

17.
国内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述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师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之一,再加上由于教师教育行为不当而导致的学生心理困扰的师源性心理伤害现象的增多,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健全心理素质的呼声愈加强烈,而心理健康作为衡量人心理素质的重要评价指标,必然引起  相似文献   

18.
在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决不能只做单方面的教育者。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其心理素质对学生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的重要影响。教师的不良言行会给学生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和“师因性”心理问题。教师人格的完善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帮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是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教师应该而且也能够和学生共同走向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直接关系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着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富强.因此,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优化教师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对学生身心的不利影响,已成为当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中小学教师的必备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会识别学生心理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二是减少对学生的心理伤害,避免师源性问题的产生;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其终生幸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