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融合是高职教育题中应有之义。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融合中的问题迫切要求高职院校探讨二者融合的路径,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现状,然后分析了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不相融合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双维度”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当前社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新需求尤其是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新渴望.从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的认识现状、学生的文化素质现状、教师的文化素养现状入手,在分析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切入点、以课余素质教育学分制为平台,推进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4.
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高职院校应深入推进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深入推进的理性进路.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尤其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律,合理构建与高职教育特色相适应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和模式,是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对广州市5所高职院校800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高职院校要通过明确目标要求、注重顶层设计、找准突破口、加强渗透融合、强调实践体验等,探寻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6.
文化素质教育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推进高职教育转型发展、凝练人才培养特色的切入点,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重视和加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明确课程目标定位,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在促进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是促进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胡英芹 《职教论坛》2017,(21):34-38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对学校未来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基于"价值—实践共同体"逻辑视角分析,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依然存在文化素质人性价值未能彰显、文化素质内在实践动力不足以及校企文化关系共同体松散等问题。这需要采用协同创新思维,将文化素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相渗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从而发展具有职业应用形态的文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人文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处境较为尴尬,主要表现在;对高职教育认识上存在偏差,教育教学工作者人文素质欠缺,学校人文底蕴浅薄,人文教育评价机制缺失.对此,高职院校强化人文教育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融通、提升教育教学工作者人文教育素质与能力、构建独具高职院校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完善人文教育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革,实施创业教育对加快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在创业理念、创业环境、创业实践和创业体系方面采取有效对策,构建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企融合、建立项岗实习及创业平台,大力实施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及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职业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应然选择,是满足企业和职业岗位需求的必然选择。在高职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要求下,实现培养目标相融、课程设置优化、师资队伍职业人文素质提升、顶岗实习环节交融、评价考核双轨制,方能将职业人文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有机渗透、自然融合,培养社会需要、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计划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重视不够、课程内容贫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突出;高职院校健全领导机制是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丰富精品课程是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大力培养师资力量是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是保障专业技能教育有效开展的基础,而语文课程又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开展途径。本文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建设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群,有效促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先天不足,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薄弱.注重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等是提高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职审美教育要与专业技能教育相融合,实施大众化的审美教育,形成审美教育工作体系,准确把握高职审美教育的内容,通过环境教育、课堂教育、校园美育、生产实践中的美育等途径来实现同时要突出“人文”与“职业”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文化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适应现代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应进一步树立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体系,探索具有我国高职教育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以此作为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文化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灵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由于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交叉性、教育方法的相似性和教育者角色要求的同一性而具有融合的基础。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合理设置教育课程、提高教育者素质、开展第二课堂实践和实现校内外互融互通等途径,可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是深化高职素质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互动关系,分析两者结合的可行性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整合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的视野下,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是涉及根本,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因此,只有从哲学的高度思考才能厘清两者的辩证关系,真正体现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在做强高等职业教育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从哲学的层面考察、研究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发展规律和方法途径,试图回答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加强高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存在问题及如何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文化素质进行了分析研宛.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全球化越来越具有非西方色彩,文化自觉日益成为中国社会新的共识。人类进入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高职的文化素质教育改革之成败越来越与文化传承和中华文明之未来联系在一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应对21世纪全球化的新挑战.适应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新形势和新经济时代对人才文化素质的更高要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中华传统经典教育的推进、专业与文化素质教育内容的融合、校园文化建设的改革等方面,对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化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