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陈明坤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3(1):154-157
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情绪改善的功能,从而深化对体育锻炼的健心功能的完整认识,为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和运用体育锻炼为手段和途径来维护个体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在校大学生,由于学业、就业、经济、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及人际关系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他们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状况更加令人担忧。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了大学生的自尊、焦虑、抑郁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沈琳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5):404+406
本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情绪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对已有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研究中存在不足与展望,以进一步强调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情绪稳定乃至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选取抑郁和焦虑症状比较明显的大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体育锻炼和传统谈话法进行为期10周的对比实验,实验前、后用SDS和SAS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体育锻炼能够较明显的降低大学生的抑郁程度,干预效果显著;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大学生的焦虑程度,但是干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2.谈话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状态,但对二者都没有明显的干预效果。结论:与谈话法相比,体育锻炼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改善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6.
7.
8.
高校作为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工厂",对大学生的成长培养和健康教育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专家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合格人才的培养。研究发现,通过体育锻炼能够促进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有关成人参加体育活动对个体情绪健康的积极作用,很多对照研究结果都表明,参加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够使成人保持良好的心境,可以减轻成人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对成人的心理健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前言焦虑是一种常见的不良的情绪体验现象。指人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大学生处在一个 相似文献
11.
情绪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学习不良儿童的情绪研究却被忽视了。实际上。学习不良儿童比一般儿童具有更多的情绪问题。文章介绍了有关学习不良儿童焦虑与抑郁情绪的研究。揭示了学习不良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改善学习不良儿童情绪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胡亭亭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1):10-14
庐隐小说大多从婚恋、家庭等角度来对女性生活及其命运进行书写,表现了纯粹的女性情绪世界。她以女性自身体验及生存境遇为依托,透过病妇独特的心理、感情、思想和欲望,展示了知识女性探究生命底蕴的苦闷与焦虑,以及爱情选择上的知与情的冲突,并借此对自我与社会进行双重探究及解剖。病情叙事既是她的观察视角,也是她的叙述视角,由此,我们看到了庐隐对社会秩序的焦虑与愤怒,她要借病妇形象来揭示女性个体与社会的失调和社会对女性的压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桂中地区贫困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大部分贫困生有或轻微或中度的抑郁情绪,提出进行体育锻炼干预的方法。在论证体育锻炼对贫困生抑郁情绪具有作用力的基础上,提出作用力的实现路径:挖掘桂中少数民族体育课程资源、整合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大力扶持体育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鲁雷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3):123-126
在讨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焦虑水平和场认知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中介模型.从不同专业、性别和总体三方面对假设的中介模型进行了论证.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能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不同认知方式的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场认知方式是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焦虑水平的中介变量之一.提出了要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锻炼相结合,以及高校体育课务必内容多样化,满足广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影响时间知觉的情绪因素可以概括为情绪刺激因素和被试因素两个方面。以55名大学生为被试,估计哭、笑和中性表情面孔刺激呈现时长,并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测查其状态和特质焦虑,研究个体焦虑情绪对于时长估计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中性表情刺激条件,在哭、笑表情刺激条件下,参加实验时的状态焦虑分数低于特质焦虑分数者(低常组),体现出高估时长的特点,达到或接近统计学显著水平;而参加实验时的状态焦虑分数高于平时测定的特质焦虑分数者(高常组),表现出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的低估时长的趋势。结果提示我们:低常组高估时距可能是源于生理唤醒效应,而高常组低估时距可能是源于认知注意唤醒效应。 相似文献
16.
贾国庆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2):105-106
通过对参加有氧搏击操训练18周的30名女大学生锻炼前后的各项身心指标进行测试与对比,结果显示:长期的有氧搏击操训练可使体型、体成分发生明显的改变,身体素质、心肺功能明显提高,焦虑症和抑郁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及其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大部分人没有养成规律体育锻炼的习惯,不同学段、性别的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锻炼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经常锻炼人群和不经常锻炼人群在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等6个方面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试论情感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家初、中等教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的进行,我国的初、中等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即将全面展开,新的课程改革涉及到了我国的初、中等教育的各个方面,本从情感及情感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这一命题,探讨了情感和情感教学的内涵以及体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中激发情绪对学习的动力性作用的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情感性教学模式。人本主义学习观和情绪心理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好奇、兴趣、愉快和焦虑是课堂中主要的情绪,如何把课堂唤醒调整在适宜水平是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生理唤醒、认知评价、人格特征三个方面的特点,灵活采取策略来诱发调节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相似文献
20.
吴逸冰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1(2):121-122
提高和培养中学生体育意识和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我市 4所中学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问卷调查和分析 ,揭示了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和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对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