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浩如烟海的哲学史著作中,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可以说是最为杰出的巨著之一。对此,马克思曾说黑格尔是一个“最了解全部哲学史的人”(《马恩全集》第29卷第529页)。恩格斯赞誉其为“最天才的著作之一”(《马恩全集》第28卷第203页)。列宁则专门仔细地研究了这部著作,并作了详实的摘要和评注,说“黑格尔在哲学史中着重地探索辩证的东西”(《哲学笔记》第273页)。那么,黑格尔哲学史研究何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原因何在?我认为,  相似文献   

2.
普列汉诺夫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享有很高声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哲学史大师.他的卷帙浩繁的哲学史论著,至今仍是我们研究欧洲哲学史的重要文献. 在普汉列诺夫的哲学史论著中,对十八世纪法国哲学的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再论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俄文版第三版序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十九世纪法国空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关于哲学的科学开端思想散见于《精神现象学》、《哲学史讲演录》、《哲学全书》等著作中,而在《小逻辑》和《逻辑学》中作了集中的论述,可以说提出了完整的科学开端论。研究黑格尔的这一思想,对于开辟黑格尔哲学研究的新领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和出发点的探讨,都会有所裨益。一、逻辑学开端的哲学史根据  相似文献   

4.
华兴 《文教资料》2020,(1):81-83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堪称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石,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意义。本文从冯友兰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中国哲学史》的架构设计、冯友兰哲学史研究的主要理论特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态度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八卷本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顶目,由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黄楠森教授等主持编写。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此项工作已经完成,全书田北京出版社于1989-1996年陆续出版。为了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史的研究和建设,听取专家学者们对此书的批评与建议,北京出版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题组于1998年4月15日在北京大学联合召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及其他单位的专家学者30多人。与会学者畅所欲言,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八卷本…  相似文献   

6.
<正> 《读书》1995年第11期高瑞泉博士的《智慧之境》一文,是怀念已故著名学者冯契先生的。赖有这样的文字,无缘亲炙冯契先生教诲的我辈后生,终于可以想见到更真实、更亲切、更丰满的冯契先生。文中言及:“以一人之心力,独自条贯系统地写完自先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整部中国哲学史,舍先生之外,不知至今是否有经二人?”此语似可斟酌。据我们所知,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长期沉醉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先后撰有《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中国哲学小史》、《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新编》(1—7册)等著作。这些书大都具备这样两个特点:一是独立完成;二是贯通古今。其中前几部均完成于解放前,无法涉及到更晚的哲学史。而《新编》系解放后的新作,其第七册更是专门讲授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哲学史。惜这部直至冯友兰先生去世前才最终“绝笔”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册,不能和前面六册一样在同一出版社出版。……它在香港出版了,只是将书名改为《中国现代哲学史》”。(《读书》1995年第4期,汪子嵩《海阔天空我自飞》)知情者说,冯友兰先生在晚年已“失其聪明”,著述赖有他人相助。而冯先生《新编》七册的最后一章中言明:“我真感觉到‘海阔天空我自飞’的自由。”(同上)故全书的筋骨血脉均得之于先生,殆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在方法论上的特色是融会了“新理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哲学史三者的思想观点。在关于唯物唯心的区分上,冯友兰独特地采用了主客观关系,由此把哲学是人生的反思的思想引进哲学史,使之成为研究的元理论。他又通过“具体共相”的概念,沟通了作为精神生活的认识论和人生境界,使得对中国哲学史的评价就不再单纯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评价的唯物唯心问题,而同时也是或者说更主要的是关涉到人的安身立命的价值问题,从而真正切近了中国哲学的内容,解决了中国哲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也实现了对“新理学”的超越复归。这种复归是以理学为基础消融心学的问题,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境界说”作为元理论,使得《中国哲学史新编》超出了20世纪30年代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的价值。由此言之,《中国哲学史新编》具有消化马克思主义、总结“新理学”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8.
劳思光的《新编中国哲学史》是在台港地区影响较大的通史性中国哲学史著作。该书对中国哲学史作了三期划分,描述了中国哲学发展的曲折历程,对儒家哲学乃至众多非儒哲学进行了自己的解读。探讨劳思光对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台港地区学者研究中国哲学史的特点,深化中国哲学史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浩如烟海的哲学史著作中,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可以说是最为杰出的两部巨著。 但是,黑格尔和罗素与一般的哲学史家不同,作为哲学家,他们把哲学的发展过程看成是对他们自己哲学思想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20世纪西学东渐潮流影响下的产物,体现了对方法论的自觉,是推进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近代化的经典文本之一。本文试图结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所运用的主要方法,如西学观照、逻辑分析、历史主义、哲学与哲学史相结合、唯物史观等作出评述。  相似文献   

11.
张岱年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史家,毕生从事哲学理论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在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哲学理论方面,他融辩证唯物论、西方哲学的科学内容、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于一体,综合创新,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在中国哲学史方面,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从天道观、人生观、致知论、历史观等方面对中国哲学作了富有新意的研究.随着六卷本《张岱年文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1989年至1994年的陆续出版,八卷本《张岱年全集》由河北人民出版社于1996年的出版,张岱年先生的哲学思想广为流传,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研究.现将近年来学术界对张岱年先生哲学思想的研究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以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后改写成《中国哲学史新编》)、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影响较大。中国哲学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思想,可看作中华民族精神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化,既要批判继承优秀的传统化,也要借鉴吸取两方的先进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张岱年、范寿康、贾丰臻、陈钟凡、蒋维乔、谭丕谟、徐敬修、吕思勉、稽文甫、容肇祖等,都有中国哲学史研究著作问世。而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当属冯友兰先生,其《中国哲学史》堪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奠基之作,为中国哲学史研究和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的宋明理学思想研究,成为该书的亮点,展现了冯友兰先生研究宋明理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独到方法,如从方法论角度明确了把钻研西方哲学作为研究宋明理学的方法,研究中注重对哲学史料的搜集整理,采取分期、明域、别派的方法进行研究,注重评述哲人之哲学等,基本代表了冯友兰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整理研究宋明理学或中国哲学的基本方法,是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明代哲学源流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是明代哲学之源、明代哲学、明代哲学之流。宋代哲学是明代哲学的直接思想来源,宋代奠定了理学的范式与基本议题。宋代哲学总体表现为客体性;客体性趋势发展至极,造就了明代哲学对客体性的反动,明代哲学总体表现为主体性。明代哲学的主体性趋势发展至极,迎来了客体性的再度崛起,以及对于宋明理学的批判,由此形成明代哲学之流,也就是明末清初及其后的哲学。明代哲学的整体研究有七个主要问题,均围绕正、反、合的三一模式展开。当前明代哲学主要遵循个案研究范式,并表现出与问题研究结合的趋势。明代哲学的断代研究离不开中国哲学史的大背景,在《明代哲学史》出版之前,明代哲学研究主要依赖中国哲学史研究来推进:冯友兰注重客体性,因此明代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中占比较轻;劳思光注重主体性,因此明代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中占比较重。在《明代哲学史》出版之后,明代哲学研究则带动中国哲学史研究。新的明代哲学史研究与书写有四个重要的展开方向:从断代研究到源流综合研究;重点人物与边缘人物综合研究;从理学研究为中心到百家争鸣研究;从单一范式到多元范式的儒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 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方立天教授所著《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以下简称《要义》)出版后 ,引起中国佛教界和学术界专家的关注。专家认为《要义》对中国佛教哲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要义》著者方立天先生。记者 :方先生是中国哲学研究的著名专家 ,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您为何选择了佛教及其哲学问题的研究?方立天 :关于开展中国佛教哲学问题的研究 ,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项目。开展和选择该项目研究及著《要义》 ,是我多年从事高校中国哲学史教学的一个愿望…  相似文献   

16.
王明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道教研究专家,是我国道教研究领域的拓荒者。他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主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等职。在中国哲学思想史和道教史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被批准为第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他的《太平经合校》、《抱朴子内篇校释》、《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道教与传统文化研究》都是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他开创的道家与道教研究,对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杨荣国主编的《简明中国哲学史(修订本)》(以下简称《简史》)是批林批孔运动的可喜成果,是为工农兵喜爱的哲学史专著。哲学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相联,一定的哲学思想是一定的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哲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一部哲学史就是历代阶级斗争在哲学上的反映。编者在《序言》中指出:中国党内的修正主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虽然在其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中,已在收集资料,编写通史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先后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等十多种通史性论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作为一门涉及到哲学原理、原著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普及水平上,而必须在深入原著的基础上不断求实求是求新,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引向更深的层次,以缩小与国外研究水平的差距。笔者就此谈谈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最近,笔者读了段德智教授的新著《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这是一部研究主体性问题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把哲学史的叙述与哲学的创造融为一体,一方面在哲学史的根基处寻找哲学创造的起源和基础,使哲学的创造具有强烈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在20世纪初期,经历了一个从经学范式到哲学范式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作为整体的经学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解体和边缘化的趋势。但是,离开对经学的深入研究,很多哲学问题不能得到准确的把握和理解。朱先生的《易学哲学史》,从易学出发研究中国哲学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哲学范式的不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