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摊丁入亩”,是我国封建社会里最后一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它开始实行于清代康熙末年,普及于雍正初年,最终完成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摊丁入亩”是把历代相沿的丁役银(即人头税)合并于田赋银(即土地税)之中,一起征收。具体说,就是将全国各省之丁役银原额,平均摊入到各该省之诸州县的田赋银里,按每田赋银一两均摊丁役银若干计算,然后一起“输纳征解”,故谓之“摊丁入亩”,亦称“丁随地起”,或称“地丁合  相似文献   

2.
随着 1 931年 1月厘金的废除 ,田赋附加税和摊派扶摇直上 ,程度惊人 ,迫使国民政府不得不进一步采取措施。1 934年 5月 ,国民政府召开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 ,中心内容是整理田赋 ,并提出了比较完备的措施。会后各省政府有不同程度的行动 ,取得了一定效果。国民政府从整理地籍入手 ,力图以地价税规范田赋的征收 ,这一思路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现行统一高中《中国古代史》在《秦朝的统治》一课中这样表述:“……经济方面。第一,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这里提出了秦朝田租的征收标准。按其表述根据史实,我们应怎么理解呢?春秋战国以来,随着以井田制为中心的土地所有制被废除,封建田赋制度逐渐确立起来。当时田赋征收有“税地”之说。《商君书·垦令》记载,“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以及《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可见当时把粟与土地作为田赋征收依据。高中课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一节也讲到: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都是按土地的多少和好坏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说明“藉”是“赋”(军赋,即军需实物的征收)“税”合一的;第一次明确按军赋和实物两条线来分析其转化过程,并指明,这种转化首先是因战争的需要,由征收实物军赋开始的;理清了西周到战国时期剥削方式变化的轨迹,其中尤以西周、春秋至战国时期军赋交纳、征收及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赋税是维系国家机器运转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在中国古代社会,它是历代王朝统治者,为满足一般的社会共同需要,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强制而无偿地向劳动人民征收的田赋和其他各种捐税。在以自然经济为特征,重农抑商的我国古代社会,赋税随着每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各有其特点,经过丁两千多年缓慢的发展过程。由以田赋为正税,其它税为附税,逐渐向关市之征、布缕之征、盐铁之征、茶酒之征演变,由以交纳实物逐渐向交纳货币的过渡。“古来田赋之役,实始于禹”。相传禹在长期治水和进行的掠夺战争中,逐步形成了他个人的绝对权力和巨大威望,大量财富和奴  相似文献   

6.
孔祥熙战时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整财政机构,加强财政管理;开拓税源,增加税收,举借内外债,弥补财政赤字;管制外汇,稳定金融;举办专卖,统制物资;推行《公库法》.统一调拨物资;改革田赋,征收实物;改订财政收支,确立自治财政体系等。上述举措的提出和实施,体现了孔祥熙统一财政、制度化管理、兼顾国防民生、鼓励生产、平均负担、培养税源与增加税收的时政思想。总体上说,孔祥熙的战时财政政策是成功的,不仅对抗日战争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而且为中国现代财政体制的形成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从长远观点看,其中也有许多负面因素,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7.
从清水江文书中的纳税凭单、田赋收据等资料来看,锦屏县加池寨地区的田赋主要采取夏秋两季的征收方法,在清代至新中国成立期间,田赋征收税率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清代改土归流的实施和清水江流域的开垦促进了黔东南地区的土地开发,田赋从而演变为清水江流域政府工作和农民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博古是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犯过严重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给党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这是人们所熟知的。博古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曾担任过中央党报委员会主任(1938年9月至1942年12月)、中共中央长江局党报委员会和《新华日报》董事会成员(1938年1月至10月)、《解放日报》社和新华通讯社社长(1941年5月至1946年4月)、中央出版局局长(1941年初)等职务,对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新闻出版事业做出了卓越页献,却是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9.
1941年.国民政府开始实施田赋征实政策。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平抑粮价,满足军队和公教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在抗战时期,田赋征实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由于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后人誉之为“文景之治”。其中实行“轻田赋”政策是被后人称道的一项内容。史学界普遍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汉文帝时曾有十二年之久政府未征收天下农田的租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三四八年(秦孝公十四年)秦国的“初为赋”(《史记·秦本记》)究竟是“初为”田赋,还是军赋,或者是口赋?近年来有些学者否定田赋或者军赋之说,提出了口赋之说.如林剑鸣先生在他的新著《秦史稿》中就说“初为赋”是中国“最早的人头税,也就是……口赋”(第190页).熊铁基先生在《秦代赋税徭役制度初探》一文中说:“‘初为赋'就是‘初为口赋'”(《华中师院学报》1978年第一期,以下简称《初  相似文献   

12.
晋冀鲁豫边区税收制度服务于战时经济建设,始终遵循正规化和科学化的行政方向。为使合理负担更加公平合理,边区政府致力于清查田亩工作,科学划分经济区,在评议工作中积极贯彻群众路线,旨在追求税收工作的科学化。在宣布取消田赋的基础上,边区政府积极推进试行累进税制。关税对调节边区贸易,促进生产意义重大。税务部门通过科学调查营业额确定税负使商业税征收更加科学。边区各种杂税征收,也对经济建设和商业贸易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齐国“相地而衰(cui)征”、鲁国“初税亩”,应是我国古代征收土地税的开始。西汉编户制度确定了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北魏始行租调制,隋朝和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唐中期(780年)实行两税法.开始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北宋王安石变法有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明后期实行一条鞭法。清初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地丁银.从而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实质上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高教处、装备主管部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研究会、技术物资工作研究会(协会)、有关高等学校及供方厂商: 根据中央和国家关于防治“非典”疫情的通知要求,为了保障供、需代表身体健康,防止“非典”疫情扩散和蔓延,经研究决定,推迟举办“2003年春季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现将推迟后的有关安排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南阳县在20世纪30年代之初,着手对全县混乱的地籍、田赋情况进行整理,首先进行土地陈报,继而进行土地清丈等实际测算登记工作,对全县的地貌地质、耕地面积、保甲里数等情况进行详细核查,历时数年,最终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厘定地籍产权,划分土地等级,整理田赋数额,进而规范了田赋的征收机制。  相似文献   

16.
《敦煌研究》1992年第3期载杜爱英《敦煌遗书中俗体字的诸种类型》一文,读后受到不少启发。但该文第十二部分“音节符号类”把“(亻口)”和“(卅卅)”、“(卌卌)”分别作为“佛”和“菩萨”的俗体字,笔者却不敢苟同。现分论如下,以求教于杜先生和广大读者。一、关于“(亻口)”字(文中用浪号表示)。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家教委公派高级访问学者,我于1991年10月至1992年7月对澳大利亚远距离教育进行了访问考察,并与西澳卅墨道克大学和何廷大学的同行们开展了合作研究。访问期间,曾赴新南威尔士卅和昆士兰卅进行考察,并应邀在南昆士兰大学讲学。在澳期间,我先后作学术专题报告5次,播放介绍我的教学录像节目2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次。南昆士兰大学校刊“凤凰”杂志还特地为我的访问讲学在头版头条发表了“专访”(并附大幅照片)。通过10个月的访问,对澳大利亚远距离教育的历史、现状、特点作了较深入而具  相似文献   

18.
我在中学任教近三十年了,九年前,开始坚持写“教后感”我认为历史教师写写“教后感”很有好处。“教后感”是一种教学笔记,也可说是一种教学日记。写“教后感”就是把自己的教学心得,记于当堂课的教案之后,这一环节可视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我所写的“教后感”内容可分为三类:(一)记自己教学中的疏漏之处。如1983年6月17日,我在《清朝前期的经济》一节的“教后感”里写着:因钻研“农业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一目的内容不深,教材中有一段话:“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后来,又实行了‘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我在讲课时,对教材中的“后来”二字没有交代清楚,导致学生把清代摊丁入亩制度推行的时空概念弄错了。有的学生书面解释  相似文献   

19.
国家税收部分名词税收市场经济税制结构经济结构、经济杠杆税收制度课税对象税目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税源纳税人法人自然人税率名义税率实际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固定税额累退税率零税率扣缴义务人负税率速算扣除数纳税期纳税期限违章处罚减免税起征点免征额加成征税直接税间接税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实物税货币税税收管理体制分税制征收管理征管法税务登记纳税鉴定纳税申报税务行政诉讼 (1)税收是按照_规定,向经济单位或个人_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2)税收的本质就是以_为主体,对…  相似文献   

20.
河湟地区有文字记载的田赋征纳始于元忽必烈统治之初,以前,则史无明文记载。中统八年(1267年)规定,西宁州赋税与僧道同,即“白地(旱地)每亩输税三升,水地每亩五升。”然而迨至明代,河湟地区的土地占有关系仍以各种形式的屯田为主,其中以军屯最为常见,其收获物除了军户食需外,悉以“屯田子粒”的名义为国家征取,以供军需。“屯田子粒”是土地税与地租的合一物,不是纯粹的田赋。到明中后期,屯田多被军官吞噬,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