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庆和 《新高考》2007,(Z2):25-27
【考点精析】对文言虚词的考查,2006年《考纲》明确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2007年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就说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十分重要。所以,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而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  相似文献   

2.
【考点精析】文言虚词在2006年的高考大纲中明确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2007年则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就说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十分重要。所以,复习文言虚词,—般不要求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而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文言虚词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文言虚词是构成文言语句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掌握得不好,就会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产生负面影响。高考考纲要求考生掌握的虚词不多,但由于虚词用法灵活,要弄透弄懂也不容易,因此有必要认真探讨。一、考点解读《考试大纲》在“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总体要求下,对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也是读懂文言文的基本前提。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的虚词,即2005年《考试大纲》明确划定的18个。对于文言虚词的考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伟明先生在其《语文高考和教学改革》一文中指…  相似文献   

4.
文言虚词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常见考点,文言虚词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发展变化快,所以得分率一直很低,从2006年高考各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答对率整体上还未达到60%。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如下三条复习对策:一、吃透考纲考卷,把准考查走势。自1997年起,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开始明文划定“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其10年来的变化情况见下表所列:剖析上表我们可以发现,从42个到定型为18个,考纲对“常见文言虚词”划定的范围渐趋收缩,可以说在命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常见的文言虚词有许多,每个虚词的意义又很丰富,要想把虚词复习好,一古脑死记硬背效果肯定不好。对文言虚词有意识地进行梳理,抓住复习要点,可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考点说明】从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看 ,文言虚词是必考内容 ,考查范围仅限于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 1998年考查了“以”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999年考查了“但、以、遂、且”四个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 0 0 0年考查了“每、故、因、及”四个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因此 ,对文言虚词的复习 ,尤其是对 2 0 0 0年《考试说明》中规定的 3 0个虚词的复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实词相比 ,文言虚词主要有下面四个特点 :(一 )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 ,好几种解释 ,乃至分属好几类词。(二 )使用频率比实词高。有些常用虚词 ,在一…  相似文献   

7.
《考试说明》明确规定:高中生在阅读古代诗文时,应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并具体地列出了: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18个常见文言虚词。虽然《考试说明》每年所列的常见文言虚词往往  相似文献   

8.
—、常见的文言虚词《全国普通等院校入学考试试说明》共列举了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从考查频率看,应重点复习其中的9个虚词:而、乃、其、且、为、以、因、于、之。二、复习经典课文,掌握好文言  相似文献   

9.
高考对文言词语的考查主要包括两个考点:“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在此,笔者针对考点谈谈对文言实词复习的一点建议。首先,要扣紧课本,牢固掌握课本上的文言词语。这些文言词语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等。虽然考试没有直接考课本上的原题,但答案在课内,要想考出好成绩,一定要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全国高考命题秘书长张伟在文章《语文高考和教学改革》中指出:“在文言文测试方面,文言虚词和实词的考查与课文联系非常密切。考察文言虚词和实词实际上是对知识内容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和《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对古诗文阅读的要求是:“初步理解古代诗文的内容、情感和语言形式,并对其作简要的鉴赏评析;能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不同的文言句式,准确翻译其中重要的文言句段;能够理解并初步评析简单文言文的内容、情感和语言形式,并对其作简要的鉴赏评析。”在毕业班的文言文复习中,要紧紧抓住“标准”和“考试说明”提出的要求,在积累  相似文献   

11.
汉语成语是阅读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即要求“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高考《考试说明》也提出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而由于成语大多脱胎于文言,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含义和用法,必然常常显现于成语之中。因此,巧借成语,奠定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也就理所当然了。巧借成语,有助于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的《广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都明确把"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作为必考内容。常见文言虚词中,考查频率最高的就是"而"字,因而在高考文言文复习阶段,广大师生都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探求其内在规律,以求准确判断,但是很多学生收效  相似文献   

13.
《复习提要》的说明,把“课文中出现过的文言虚词、实词及常见文言句式”列为复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复习上述内容时,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掌握古今词义迥然不同的文言词①假此科敛丁口(《促织》,科即派.)②无毫发爽(同上,爽即差错。)③径造庐访成(同上,造即“到,来”。)④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同上,集即落在,止于。)  相似文献   

14.
2001年《考试说明》规定常见文言虚词由2000年的30个减少为20个,但“乃”字仍在常见虚词之列,为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个词,现将其用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5.
“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中的常考题型,这种题型在《考试大纲》中的能力层级为B级。近年来,经过一再简化,《考试大纲》规定了只需要考生掌握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  相似文献   

16.
「焉」字不只是语气助词安徽枞阳中学马茂书人教版高中五册第五单元“单元知识和训练”中《常用文言虚词用法(四)》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文言虚词的最后一课,无疑它应有复习巩固作用,内容宜疏而不漏,简而不缺。可课文写“焉”字时只说“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这就...  相似文献   

17.
古代诗文阅读是最新高考语文试题的重点内容之一。《考试大纲》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古代诗文阅读包括浅易文言文和古代诗歌鉴赏两方面内容。浅易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是侧重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实词的考查以中学学过的为主,虚词的考查范围为《考试大纲》列出的虚词。二是侧重于文言句子的翻译,以考查考  相似文献   

18.
文言虚词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常见考点。文言虚词的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因其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发展变化快,考生考场得分率一直很低。从2005年高考各: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考生对虚词考题的答对率整体上还未达到60%。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的复习理应被当作06年高考考生复习的难点与重点。  相似文献   

19.
胡加龙 《语文知识》2001,(11):58-60
“莫”作为文言虚词,是《高考说明》里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常用虚词之一。不过,“莫”的用法尚缺乏深入的辨析,一些含混现象还有待厘清。杨伯峻、田树生《文言常用虚词》(湖南人民出版社)将“莫”概  相似文献   

20.
林旭刚 《学语文》2004,(6):29-29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是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的一段文章,试题考查内容包括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文言语句的翻译。以下就结合今年的高考试题谈谈文言文阅读复习时应注意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高考《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对于实词 ,应注意古今词义不同和一词多义的现象。古今词义变化的情况有五种 :〔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 ,现在泛指所有的江河。〔2〕词义缩小。如“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