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物理高考中,命题者总是试图设置一定数量带有“陷阱”的试题,它与常规题不同,具有较强的引诱力,较大的迷惑性,较好的隐蔽性,因而当考生遇到这种习题时,极易掉入“陷阱”而导致错误,这一方面暴露了考生在一些知识经验上存在着局限性,另一方面说明考生思维方法上存在着弱点,下面以高考物理试题中的“陷阱”问题为例,对物理“陷阱”问题做一简单的分类,  相似文献   

2.
刘燕燕 《物理教师》2008,29(5):16-18
高一学生进入高中后,物理解题的格式迟迟不能入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理学习的顺畅性,影响了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高三学生在解题格式上也仍存在不少问题,为物理高考失去大量的“卷面分”埋下了祸根.在高考物理试卷中,计算题比重进一步加大,考生由于解题格式不规范而造成的“损失”也进一步凸现.本文就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格式的规范化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2002年高考物理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实际上是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反映,它表明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然严重地存在重应试轻素质、重题海轻能力的倾向,与“3 X”高考形式和当前教学改革要求不相适应。为了加强素质教育,培养考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现行  相似文献   

4.
时迎彪 《物理教师》2010,31(4):50-51,53
“简单的设计性实验”是高考物理考试说明对考生实验能力的明确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应对高考题中的“简单的设计实验”时,感到不是很简单;教师在高考复习中对“简单的设计性实验”指导也感觉不容易.全国高考试题中对实验的考查也在逐步转向设计性实验,它必将是今后高考物理实验命题的热点.如何更好地指导考生做好设计性实验题目,是摆在中学教学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愿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求解物理习题,能否准确地分清物理过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这也反映出考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高低.历届高考总是把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因此,历届高考试卷都设置有一些物理过程分析的试题.  相似文献   

6.
“圆”是平面几何中的重要图形,也是描述物理过程。反映物理规律,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图形,高考说明对考生能力要求中明确指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进行表达、分析”物理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几何图形,尤其用“圆”处理物理问题,从而提高运用几何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5年来北京地区物理高考试题类型与难度变化上看,北京市高考出题思路已有从精英选拔向倡导大众化大学教育转变的发展趋势.然而分析考生在各类试题的得分数据不难发现,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仍未适应这一变化,存在诸如未能均衡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形式单一,忽视基础物理观念梳理与学生知识结构的更新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考作为当前的第一大考,发挥着为国选才的功能,让学生可以进入高校继续深造,同时也为中学的教学提供了评价,因此,深入研究高考卷的特点和考生在答题中各种情况,能有助于物理教学的改进,有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跟进,也有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本文就2010年理综试卷物理部分的特点及考生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求对今后教学有点启发。  相似文献   

9.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物理高考考试大纲中对考生的五种能力要求之一,它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够运用函数进行表达和分析.导数作为高中数学中增加的内容已在新教材中出现了2年,而导数在高中物理中有广泛的运用,如高中物理中运用“微元法”就是千方百计绕过“导数”求解有关物理问题的典型例子.高中物理教学中导数的引入,使学生对一些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以一些常见的问题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0.
“高考难,高考物理尤其难”,这是很多考生对高考物理的由衷感慨!物理为什么会让这么多学生感觉到难?物理到底难在哪里?高考复习中,教师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及学生的能力呢?在连续多年的高三教学中,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笔者的心间.本人也作了一些肤浅的总结和尝试,个人认为,高考复习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教学中无设计的“题海战术”现象严重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物理教师中,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工作量大。即使多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的相当部分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也存在一些严重问题,为高考,采用低级的题海战术,盲目赶进度,讲得多,练得多,思考少,交流少,有的基本概念刚讲完  相似文献   

12.
高考物理针对物理思维能力考查目标,明确提出“能理解用图像描述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能应用简单的数学技能处理物理问题”、“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的能力要求.这充分说明理解和应用物理图像分析、解决具体问题仍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事实上图像题也已经坐稳了高考试题的半壁江山,其中不乏有许多创新的图像题,可见其在高考中的地位.而部分考生对图像问题重视不够,或者理解不深、不透,导致解答时常出差错.那么,怎样才能突破解答图像问题时的瓶颈呢?秘诀是:加强识图、用图、画图的训练,达到能理解、会应用.  相似文献   

13.
沈明生 《物理教师》2002,23(1):7-7,64
近年来 ,江苏省物理高考试卷分析中 ,常提到“考生表达能力差”而引起的失分比较多 .表面上 ,这是学生不能正确地运用物理语言来表达他所想表述的思想和内容 ,而实际上 ,更深层的问题是学生在认识、理解、分析物理问题时缺乏足够的物理语言和在书面表达时所需的文字 .从现今高中物理教学的情况来看 ,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的偏差 ,在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而忘了物理学科本身在表述、推理等方面的科学严谨 .物理学中对概念、规律、过程的描述从语言和文字的角度来看就非常准确和不可替代 ,而有…  相似文献   

14.
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时,采用分解加速度的思想,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简化效果.即使这样,在采用加速度分解的思路时,也要慎重思考一下运动的物理过程,以防掉人出题人设置的陷阱.在《物理教学》2007年第6期上看到倪红飞老师的一篇文章“加速度分解的陷阱”,笔者觉得该文代表了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由于想当然而常出现的典型问题.倪老师首先按照学生常见思路“对加速度进行正交分解”给出题目的解答,然后笔锋一转,在文末采用对自己结论质疑的方式引起大家的注意,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5.
综观近年来各地的物理中考试题,可以发现,为了测试考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的实际水平,命题人往往会别出心裁,设计一些看似简单但实际有“陷阱”的试题.面对这样的“陷阱”,甚至使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会感到迷惑而容易出错.那么,怎样破解这类试题呢?  相似文献   

16.
于守洪 《物理教师》2000,21(2):9-10
江苏省教委决定,2000年高考试行“3+小综合”“综合科目”的考试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在中学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勿用讳言,高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高考的改革必将对中学各科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2000年是试行改革的第一年,无疑,对应届高中毕业班的教学影响最大.不研究高考改革的动向,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复习,不能把握高考改革的脉膊.1新高考方案对高三物理复习教学将产生的影响 (1)新方案降低了物理学科在整个高考中的权重,对学生…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 ,许多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时心中没底 ,不知道是对还是错 .究其原因就是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思维障碍 ,从而影响解题的成功 .本文针对学生常常碰到的一些思维障碍进行剖析 ,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清除障碍的方法 .障碍 1 :缺乏生活常识 ,对身边的物理视而不见随着高考改革 ,高考试题越来越贴近实际生活 .如果考生缺乏生活常识 ,对身边的物理视而不见 ,考生在解答问题时定会受到巨大的思维障碍而导致解题失败 .这样的例子已不鲜见 ,请看下面几道题 .例 1 .若将月球环绕地球的运动近似地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则由…  相似文献   

18.
罗振国 《物理教师》2009,30(11):55-58
众所周知,研究物理学史有助于阐明物理发展的规律,有助于了解物理与社会、技术以及哲学方方面面的联系.但是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在高考复习过程,高三的备考教师迫于教学压力,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认为在复习中讲授物理学史有些浪费时间,于是大刀阔斧地进行删减,给考生结论性的东西,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忽视了规律、定律的来龙去脉.其实这反而是欲速则不达的表现,考生记住了一些规律和定理,却没有真正理解消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考生记下来的东西还剩多少呢?  相似文献   

19.
<正>从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的演变和发展来看,联系实际的物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体现了高考能力选拔作用。笔者从高考为物理教学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联系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特点和解法和对联系实际物理问题的再认识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一、高考为物理教学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高考把能力考核放在首位,要通过考查知识的运用来鉴别考生的能力的高低。解题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高考总是把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考生能否准确地分析把握物理过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近几年来高考物理中的传送带问题屡见不鲜,各省市的高考模拟题也不乏其例,因为传送带问题几乎涉及到力学的全部知识,能够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倍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