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官书局作为清末五大书局之一,在出版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1909年浙江官书局并入浙江藏书楼成立浙江图书馆,从此浙江图书馆增加了刻书、印书的业务,开启了近代图书馆收藏与出版两大任务并行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官书局是清中后期重要的地方官府出版机构,在中国出版史、文化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光时期金陵、淮南、浙江、崇文、江苏五大地方官书局联合刊刻《二十四史》是晚清官书局的重要出版活动,本文在揭示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的历史背景、刻书缘起、各局之间具体分工的基础上,分析了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的版本特征及其成因,总结了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局本     
《津图学刊》2004,(3):60-60
局本指清代各省官书局所刻印的书本。清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之后,以曾国藩创立的江南官书局为起端,先后有淮南书局、苏州书局、浙江书局、崇文书局、思贤书局、江西书局、存古书局、皇华书局、福州书局、广雅书局、云南书局、山西官书局等相继建立。这些官书局是清代以前历朝所没有的。在晚清的半个多世纪中,这些官书局刻印过不少书,还联合刻印过一些书,如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等。有些书校勘精审,刻印精良。像浙江官书局校刻的《二十二子》,金陵书局张文虎校刻的《史记》,就都很有名。局本  相似文献   

4.
浙江图书馆从它的前身浙江藏书楼算起,已有八十年历史了。中国古代藏书与刻书单位往往合而为一,浙江图书馆继承了这样的传统。它在1909年成立之初,就将浙江官书局并入。浙江官书局成立于同治五年(1865年),当时与苏州、扬州、武昌、南京并称五大书局,因此浙江图书馆除了藏书以外,又增加了刻书与出版的业务。浙江图书馆的刻书业务,从1909年至1929年大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只有木刻业务。出版的书籍从  相似文献   

5.
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对书籍的刊刻出版有其独到的见解。他曾在《书目问答》中说:“刻书必须不惜重费,延聘通人,甄择秘籍,详校精雕。”“且刻书者,传先哲之精蕴,启后学之困蒙,亦利济之先务,积善之雅谈也。”因此,在他任湖北学政时,极力推行教育改制和兴办文化设施。如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兴建两湖书院,同时又设立湖北舆图局等出版机构。此外,对于湖北官书局(即武昌崇文书局)的刊刻出版事业,更是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由叶再生主编的《出版史研究》第二辑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本辑的主要内容有:邹振环的《晚清西书中译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叶再生的《十年内战时期苏维埃区出版简史》,江澄波的《晚清江苏三大官书局刻书》,汪家熔的《二十四史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出版业兴起于1897年商务印书馆的成立。商务印书馆初为一家印刷工厂,其能“做大做强”,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企业,半个多世纪来一直称雄于出版界,应归功于教科书的出版。商务印书馆董事陈叔通在《回忆商务印书馆》中说:“商务发财主要是靠教科书。”1904年,由张元济组织编制的《最新教科书》陆续出版,成为清末影响最大的一套教科书,“一、此书既出,其它书局之儿童读本,即渐渐不复流行。二、在白话教科书未提供之前,凡各书局所编之教科书及学部国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地方官书局系统出现于同治中兴的"右文政策"格局中.身为中国近代传统刻书体系中的一抹余晖,官书局沾染的官方意识形态于其编印、发行活动中呈现充分,并据此跨越了清季末期至民国初期两段时间.辛亥鼎革后,它们未必不曾对自身的角色进行过认知重组,试图进行过版角色的转变,参与民国出版产业的竞争纠葛.本文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以湖北官书局为例,从具体细节对晚清官书局整体系统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9.
1897年5月6日在上海出版的石印旬报——《集成报》,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文摘报。该报内容丰富,举凡政治、实业、科技、历史、地理、掌故和轶闻等,均有摘录。所载内容大部分是摘自《时务报》《万国公报》《汉报》《博文报》《新闻报》《官书局报》《中西报》。此外,它还摘译  相似文献   

10.
清代末期,浙江官刊书以浙江书局刊书最多。浙江书局由浙江抚署建立,是官办的专业出版机构,所以又称之为浙江官书局。官书局的建立,是曾国藩首先提出来的。他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有感于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主张振兴儒家文化,重振道统。  相似文献   

11.
研究近代河南报刊的人,常提出,河南近代报章究竟发端于何时何报呢?我国著名报刊收藏家冯翰飞先生在《开封报界小史》中写道:“开封当前清戊戍政变之时,即刊有河南官报一种,半月一册,实为河南(近代)报章之鼻祖”。冯先生在这里所说的“河南官报一种”,就是河南清政府官书局于1898年8月在开封出版的《汇报辑要》。过去,只见有冯先生的这一记述和开封市图书馆肖凤桂同志  相似文献   

12.
京师京华印书局前身是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的强学会书局改组而来的官营印刷机构,于1884年组建,1905年被上海商务印书馆买下,改名为京华印书局.据史料记载,当时改名时,商务印书馆将官书局的机器和印刷设备全部作价,连出版而未出售的木版印刷书籍和木版以及书局对外承印的印刷业务也全部接下来,对外的名称,既不能沿用"官书局",也不好用"商务",于是双方协议,起了京华印书局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3.
台湾三民书局将在近期内出版《大辞典》。这部号称是第一部标准字体的中文辞典,共十二册,分上、中、下三大部;有单字一万五千,词条十二万七千多条,总字数为三千万字。三民书局为这部辞典的编写出版,投入新台币一亿五千余万,耗时十四年,前后动员了一百多位名人学者参加编写工作。一九六八年,台湾出版了《中文大辞典》。这本辞典共四十册,有单字五万,词条三十多万条,总字数为八千万字。《中文大辞典》保  相似文献   

14.
1902年,无锡人廉泉、俞复、丁宝书等人,在上海合股创办文明书局。在商务印书馆成立之前,文明书局是近代中国出版新式教科书最多的出版机构。"文明书局向以玻璃版、金属版、石版精印之旧拓碑、名人真迹负盛名。"①民国初年,文明书局因经营困难而盘给中华书局,"存货、生财、房地产均  相似文献   

15.
1905年(续) 4月25日张赛等在上海创办中国图书有限公司。其宗旨是“巩固我国教育权,驱策文明之进步,杜绝外人之凯靓,消洱后来之祸患”。内设编译、印刷、发行与收支四部。 ▲本月,《最新中等西洋历史教科书》(四册)由上海南洋官书局出版。 ▲本月,《云南杂志》在日本东京创刊。该刊是在孙中山的直接关怀下创办的,初为月刊,后改为双月刊,是清末以省区命名的革命刊物中历史较长的一种,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反对法、英帝国主义侵略云南为主要宗旨,在清末反帝和民主革命运动中有一定影响。 ▲本月,《雁来红丛报》在苏州创刊。每月四期。该刊…  相似文献   

16.
张伯行注解、续编的<近思录>读本为世人所重,大兴闽学的正谊书局重刊之;江永<近思录集注>在清代后期颇具影响,金陵、浙江、江苏、湖北、江西、淳文、广雅等官书局刊梓传播,裨益于世道人心;云南书局重刻<五子近思录发明>.同光年间形成了官书局传刻<近思录>整理本的良好局面,促进了此书的推广普及,形成了<近思录>传播的小高潮,也为国势衰微中的清末文化平添了几分亮色.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内容丰富、性质复杂的一个阶段,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中西冲突、新旧交融。具体到中国近代出版史,也是如此。进入近代后,中国传统的官刻、私刻、坊刻继续发展,而外国人经营的出版机构也开始进入中国。与此同时,清地方政府为适应现实的需要,在同治、光绪年间纷纷成立官书局,形成  相似文献   

18.
《书底挂号》是上海书业公所1906年春成立后,根据同年制定的书业公所章程,各书局将各自的书底“报明公所登册”而形成的类似今日版权登记之类的簿册。根据上海市档案馆现存书业公所《书底挂号》,有57家书局在书业公所登记了自己的书底。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出版市场的一些情况。下表根据《书底挂号》中各书局登记的书目略加分类而编制:新旧学书籍数量对比一览表(见右表)将其汇总,大致有如下表:不难看出,当时出版物中传统书籍占了绝大部分。它们中有经学史学书籍,如纬文阁的《十三经注疏》、《朱子近思录》,广明书局的《四五经新义》等;也…  相似文献   

19.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所属湖北特别书局有限公司成立一年多来,坚持"打造荆楚时政、党政、宣教图书出版品牌"理念,这一特点随着不久前出版的《风起中三角》一书被湖北省委省政府作为礼品书赠送给全国两会而更加凸显。截至4月底,除《风起中三角》外,特别书局已出版《荆楚腾飞》、《燃烧激情跨越发展》、《构建中部支点》、《"韧书记"严大平》、《党旗颂》、《垄上行》、《出丹江记》、《凤还楚天》、《文化鄂军》、《扬帆》、《征程》等,发行量20余万册,码洋2000万元。一、三天出版凸显品牌优势2月29日下午4点,特别书局接到集团领导指令,派精兵强将参与《风起中三角》图书出版工作,将《湖北日报》中三角报道内容整理成书,在全国两会期间将图书送到北京。整个编校、排版、书号申领、印刷、配送,只有短短7天时间。书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韩元春 《出版广角》2016,(17):64-66
20世纪20年代,李小峰创办的北新书局在民国中小型出版机构中具有代表性。不同于其他出版机构在当时出版重镇上海的兴办与集结,北新书局的书刊出版却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迁移和空间转换,从而造就了其独特的文化出版格局。作为一家中小型书局,北新书局在竞争激烈的出版生态中积累的书刊出版方向调整的与时俱进性、作者与编辑团队建设的品牌化、出版格局的多元化与编辑理念的独创性等独特发展经验,奠定了其在中小出版机构中的引领地位,对当代出版机构的发展探索也不乏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