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亲子趣事     
孩子顽皮淘气,让很多父母头痛不已,孩子的童真、固执,更让长辈哭笑不得。童年时,亲子之间总会出现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会成为父母津津乐道的话题。其实,机灵的孩子们也早已用他们黠慧的眼光来观察他们的父母,而且看起来还很有趣呢。不信,请看下面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幼教博览     
孩子太小不适合竞争据《父母必读》载,研究者观察2岁~5岁孩子玩片拼图游戏的情景,事先告诉孩子们会有人检查谁拼得最好。结果发现,2岁~3岁的孩子没有竞争意识,因为他们忙着自己玩或看  相似文献   

3.
从孩子一两岁起,父母与孩子就要进行频繁的沟通,孩子们也可以从吃什么到穿什么等各个方面与父母协商。当孩子长大一些,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做功课、在哪儿做功课、可以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这类问题上和家长协商。等他们十几岁的  相似文献   

4.
父母可以偷看孩子的日记吗?我就这个话题和孩子们聊了起来,没有想到孩子们唧唧喳喳,反应很强烈。差不多有95%孩子都强烈反对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记。她们说尽管日记里面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但是那毕竟是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真心话,怎么能够不经过自己的允许就让爸爸妈妈看到呢?现代的孩子都知道他们享有稳私权,所以他们坚决反对父母侵犯他们的这一权利。  相似文献   

5.
流年 《生活教育》2012,(19):28-29
做过父母的都知道想让孩子听话是多困难的一件事。孩子们经常把父母说的话当耳旁风,或者干脆不听。这自然会让父母很生气,于是这种情形常常很快升级,成为亲子间的冲突。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孩子不愿听父母的话?我个人就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直接去问了一些6到13岁之间的孩子,问他们为什么不愿听父母的,他们的回答很诚实。1.以前已经说过同样的话了孩子们喜欢抱怨的就是成年人总是一遍遍重复同样的话。因此父母一开口,孩子们就知道他们要说啥了,这可是件令人厌倦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们能预计到大人们将要说什么,  相似文献   

6.
暑假就快到了,孩子们将在家里待约两个月。对许多父母来说,怎么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是个问题。假期是用来休息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懒觉可以睡到中午,剩下的时间则用来看电视和上网。相反,合理安排假期活动很重要,父母应该与孩子好好计划要做的事情,而把孩子往各种学习班上一扔可不是正确的做法。开好与孩子关于假期安排的交流会,态度很重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愿望,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成长。父母可能以为自己深知孩子要说什么以及自己会如何答复。但如果这样想,孩子就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父母也会失去正确引导他们的机会,因为父…  相似文献   

7.
我曾收到过许多父母的来信,他们伤心地告诉我说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反而变得不懂事了,心里有什么话都不愿告诉父母,为此,他们只好用偷看孩子日记。偷拆孩子信件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但被孩子知道后,与父母有了更大的隔阂,家庭气氛显得很尴尬,做父母的非常苦恼。在这期的“家教话题”里,董炳新先生谈的话题“不必知道孩子的一切”,也许会给这些父母一些启发。亲爱的家长们,希望你们能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给他们心中留一片自己的小天地。  相似文献   

8.
看电视是许多孩子在学习之余的乐趣之一,也是孩子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导火索之一。孩子喜欢看什么样的节目,他们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可能不是做父母的所了解的。本期我们就此问题对孩子们进行了调查,目的在于让父母们了解孩子在看电视这个问题上都有什么样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当大家拿到这期刊物的时候,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每年,老师都会带着孩子们搞活动,父母也会给孩子买礼物、带着孩子外出游玩。那么,如果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为自己安排活动选择自己过“六一”的方式,他们会怎么想呢?我们对北京万寿寺小学和其他学校的部分孩子进行了调查和询问,孩子们的想法可能有的出乎大人的意料。因此,老师或是父母,在这个儿童节来临的时候,不妨问问孩子们,听听他们的愿望,也许,孩子们会由此过一个不同以往的给他们留下很深印象的节日。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听到有些家长抱怨说:他们的孩子每天要看好几个小时的电视,从不看书,很少参加课外活动。积极进取的孩子是由父母从小培养的结果,而不是生来就有的。请父母按以下几点培养自己的孩子一、相信孩子的选择梅雷迪斯·威宁哈姆3岁时请求父母让她学钢琴,5岁时她想参加足球队,上中学时她自愿加入校活动营,上高中时她加入教会的青年组织。现在20岁的她就读于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还兼作一所中学的辅导员。“我父  相似文献   

11.
每每初见一些一两岁的小孩子,发现他们比他们的父母长得要漂亮得多,好像既不像他的父亲,也不像他的母亲,直道说现在的孩子真会长。孩子上了学,再看这个孩子,怎么看都像他的父母,而且一年比一年更像。这个时候就要感叹遗传的厉害。其实遗传除去我们常说的生物性遗传之外,还有一种社会性的遗传。也就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语言、行为方式对孩子的影响。这两种遗传就使我们做父母的对于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都脱不了干系。非常想和父母们交流这方面的想法,于是有了本期的话题———《缺点是可以遗传的》。做了这期话题,我们才…  相似文献   

12.
在德国,孩子们的劳动义务被写进了法律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孩子们常常为家中花园浇水、翻土和除草,还要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擦洗家人的鞋子。每逢暑假,一些孩子还要顶着炎炎烈日,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送报纸。一些父母认为:“与其让孩子坐着享受,不如教给他们劳动的技能。”  相似文献   

13.
数钱     
时光流逝,昔日打闹嬉戏的孩子们,如今已成人父人母了。他们的童年肯定有许多故事,快乐的、悲伤的、有趣的、感人的……从本期开始,我刊将新增“童年往事”这一栏目,让孩子分享他们父母的往事。读来必定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有时会感到不解:为什么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却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为什么他们认为孩子还太小,而孩子们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这些父母可能会产生这样的困惑:难道孩子们真的不需要我们“保护”吗?在我们眼里他们还没长大呢。父母对孩子具有一定的过度保护的趋同,常常是出于认为孩子没有能力做事情,害怕孩子受到伤害,认为孩子不够成熟等原因。可是,在很多情况下,  相似文献   

15.
兰兰 《家庭教育》2014,(12):20-20
每个孩子都不可避免犯错,也害怕犯错后父母的批评和责怪。父母们常说:“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改正。”但是不是真的不要紧?当自己的孩子做错事,又有多少父母能真正心平气和地面对呢?本期,我们就请浙江省金华市西苑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一起谈谈这个话题,看看他们的父母是如何对待他们的错误的吧!  相似文献   

16.
在成人的世界里美国大选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孩子们也难以摆脱父母的影响,一样很不消停。大家在上课的间隙,纷纷加入对美国大选的意见,别看孩子们年纪小,见解可不一般。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做了大大小小很多的话题了,孩子们查文献,找证据的  相似文献   

17.
近日,80多岁的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管理研究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前身)首任理事长、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原校长褚连山,向本刊推荐了《父母成熟了,孩子就成才》一文,认为此文对家长和教师都有参考价值。我们感叹于耄耋之年的褚老依然关心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炽热情怀,同时也希望在新年伊始,与广大读者共同思考和探讨一个关系家庭、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老话题: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做父母?"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思忖着纪伯伦的诗句,或许会让我们每个人想到好多好多……  相似文献   

18.
爱情,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我们不能等到孩子上《非诚勿扰》的时候指望专家三言两语告知他们与异性的相处之道。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十三四岁正处于第一个心理断乳期的孩子,关注他们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心理!当我大方地来跟他们聊这个话题时,孩子们会露出羞赧的笑容,  相似文献   

19.
德国80%以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印象颇好,特别是他们感激父母在人格、修养方面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所欣赏的父母的共同特征可概括为勤奋、认真、按计划办事、言而有信并值得信赖。尽管德国家庭普遍较富裕,但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相对独立的习惯。与东方的孩子相比,他们较少有依赖他人的意识。大部分孩子在中学阶段就有打工挣钱的经历,特别是在假期。中学毕业或到一定的年龄后,孩子们会在父母的指导和自己的选择下,离开家庭到外面去开创自己的生活道路。德国的家长们在家教中十分注意孩子成长关键时期的指导:1.孩子出生后,父母便…  相似文献   

20.
在成人的世界里美国大选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孩子们也难以摆脱父母的影响,一样很不消停.大家在上课的间隙,纷纷加入对美国大选的意见,别看孩子们年纪小,见解可不一般.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做了大大小小很多的话题了,孩子们查文献,找证据的能力很强,加上家里面父母的谈论,分处不同阵营的孩子们居然也都可以引经据典的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