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国历史课本中,涉及到封建盛世,总是包含这样的含义:由于封建统治者注意统治政策的调整,从而社会矛盾得以缓和,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得以改善。而提及封建鼎盛时期“开元盛世”时期的经济状况,一般会引用诗圣杜甫的《忆昔》:  相似文献   

2.
透析盛世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出现过不少盛世。封建社会的所谓盛世,一般是指国家因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而出现,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的局面。尽管,任何盛世从根本上讲仰赖于劳动大众的辛勤劳作,但不容置疑的是,从封建盛世的角度看,统治者根据当时形势制定实施的制度、方针、政策在某种意义上也对“盛世”起着决定作用。无疑,了解盛世致盛曲折而丰富的经验,能够给我们许多历史启迪。中国的封建盛世,最具代表性者有三:第一个是西汉盛世,这个盛世是否包括“昭宣中兴”时期(即昭帝和宣帝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封建盛世无疑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辉煌时期。本文在对其概念及表现特征简要探讨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其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封建盛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人民群众是创造封建盛世的主体,也是根本动力;皇帝及其统治集团是封建盛世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力,其在某种程度和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作用方向和效果起着决定和促进作用。动力是主导力的基础,动力决定主导力的性质、程度和效果;主导力对动力具有制约作用和能动的反作用。主导力与动力相适应是封建盛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4.
红楼三题     
康乾盛世是封建"末世"的回光反照,资本主义因素正在增多增强。但没有形成什么"市民阶层"。贾宝玉不是"将要转换着的社会中即将出现的新人的萌芽",而是个抑封建之尊、不满封建制度的人物。读《红楼梦》,可提高文化修养,更可形象化地了解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5.
"盛世"近年来已成为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中把它笼统地解释为"兴盛的时代".其精准的解释应该是指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由大乱走向大治,并且在较长时间内出现并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中国历史上被称作"盛世"的时期到底有多少?有人粗略地做过统计,不下20个.当然这些"盛世"中,有正直历史学家笔下描绘的,也有封建帝王们自封的,还有御用史学家所杜撰的.总之,"盛世"的标准不一,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盛世".  相似文献   

6.
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清朝统治者在利用儒家思想作指导,积极进取,取得了盛世的辉煌业绩后,却停滞不前,采用儒家的"持盈保泰"的保守思想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强化了封建专制,腐败严重,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尔后,发生了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其教训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7.
北京颐和园     
《甘肃教育》2009,(22):F0004-F0004
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时值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时期。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作为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不但丰富发展了前人的治国思想,开创了贞观盛世,影响了有唐一代,而且成为后世封建帝王争相效仿的榜样。他的许多治国思想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隋代统一天下后,调整改革了有关教化政策,唐继隋之治,更将天下一变而为政治清明、民物藩息、文化昌盛、教育发达的封建大帝国。固然,唐之所以成为盛世、治世,乃多种原因促成,而其中,采用"守成以文"的统治策略和相应的教化政策治国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清乾隆时期,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格局得以确立。清朝统治者在经营边疆的同时,也有意识地利用史书编纂彰显"大一统"的盛世局面。受此影响,清代三通馆所修"续三通"与"清三通"在疆域书写中逐渐摒弃了"三通"以九州为纲的体系,改以当朝区划为纲,以彰显盛世幅员之广阔,显示出在"大一统"观念的影响下,"六通"疆域书写不仅具有考察地理沿革的学术价值,更有着彰显国家认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王朝,出现过许多"盛世".其中,以"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雍乾盛世"最为著名.这些"盛世"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了解古代盛世的形成和衰亡,能够使我们得到许多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2.
汉宣帝刘询被封建史家奉为“中兴”名君。在他统治期间,西汉盛世再次出现。他不愧为中国封建时代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3.
所谓"盛世",是相对而言在某一特定时代,社会秩序比较稳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的时期。在中国古代史上曾出现过几个"盛世""治世""中兴"的朝代。但是最为典型的当属西汉盛世、大唐盛世和康、雍、乾盛世。西汉盛世从汉初的"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的"大一统",大唐盛世包括唐初的"贞观之治"和中期的"开元盛世"。三个盛世都长达一个世纪之多,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乾嘉学派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康乾盛世经济、社会安定和软硬兼施的文化政策为乾嘉学派的形成奠定了政治、经济基础 ,从而使该学派得以流行和壮大  相似文献   

15.
六世纪末,隋帝先后在经济制度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括户、析 籍、府兵受田、减免赋役以及取消公廨钱等。这些改革促使封建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大唐盛世封建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特权性是封建法律的共有特征,是适应社会的发展状况的产物.我国古代法律的特权性肇始于西周时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西汉"春秋决狱"得以丰富和发展,至曹魏形成"八议"入律后,其特权性框架业已建立.封建时期各朝代所确立的制度不过是对此的继承和损益.中国传统法律具有儒家浓厚亲情化下的特权性色彩.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封建社会"盛世"的界定,将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分为汉、唐、清"三大盛世,"运用文献典籍分析考证的方法,分别从地理学思想、地理探险、地图学、方志学及域外地理知识增长诸方面总结和挖掘"三大盛世"时期地理学发展的主要成就,探讨影响封建社会盛世地理学发展的原因。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地理学发展的原因表现为:(1)政局稳定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地理学发展的客观条件;(2)辽阔的疆域,为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环境;(3)为了巩固政权与发展生产,统治者重视地理学技术与成果的应用;(4)当时科学技术也促进了地理学的进步;(5)与域外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为地理学发展提供了契机。最后指出我国封建社会盛世地理学发展的轨迹和趋势,以及数千年绵延而不断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三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为避免重蹈隋亡覆辙,革新政治、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他们统治时期国家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开创了备受后人称赞的“大唐盛世”。三位帝王开明的用人思想、正确的用人策略,为唐王朝成就盛世大业提供了人事保障。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三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为避免重蹈隋亡覆辙,革新政治、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他们统治时期国家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开创了备受后人称赞的“大唐盛世”。三位帝王开明的用人思想、正确的用人策略,为唐王朝成就盛世大业提供了人事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从古诗看“盛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建帝制之下的“盛世”,决不是平民百姓的天堂。就拿“康乾盛世”来说吧,从“千古一帝”康熙到“十全老人”乾隆,前后130余年间,兵灾荒年不断,贪官污吏横行,加上种族歧视,贫苦百姓常年挣扎在死亡线上。从现存的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约略可以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