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林红 《青年记者》2016,(23):67-68
时政报道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重头戏”,时政报道对国计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长期以来,在我国很多媒体上,时政报道都是“党八股”的“重灾区”,都是媒体难以啃下的“硬骨头”.李良荣教授指出,“与国外媒体相比,我国新闻报道最落后的一块就是时政报道”.①新形势下时政报道如何突破,是事关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西方新闻理论是十分强调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原则的,认为记者的立场是不偏不倚的,新闻报道只是“忠于事实”。只要报道的事实是真实的,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从这个意义上把新闻记者称之为“无冕之王”。记者所作报道,被说成“全都是事实”;报道办法是“用事实说话”,不必公开表明记者的观点或那怕是倾向。如有倾向或观点,那也是“基于事实”而发出的最为公正的点评。表面看来,西方媒体是很公道的从而也就是很可信的。我们有些同志看问题缺乏“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穿透能力,对此甚表赞赏。其实西方新闻理论大有其虚伪性,说…  相似文献   

3.
报道新闻必须要用事实说话,离开了事实,传媒的公信力、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就无从谈起。在互联网等各种新媒体迅猛发展、媒体生存与经济效益关系愈加密切、舆论监督与政治文明的诉求日益增强的今天,坚持在报道新闻事实过程中体现正确导向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对中外媒体来说是一场新闻盛宴。然而,在这场盛宴中,我们却吃出了不一样的味道。西方媒体的报道以其一贯固有的以意识形态判断为框架,在导向上有意识地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重组,使得我国国家形象未能得到真实的呈现。对待这一现象,媒体人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和紧迫感,切实提高传播能力和话语能力,向世界传递真实的中国。  相似文献   

5.
西方主流媒体,如BBC、美联、路透,尽管都标榜自己只对新闻事实进行客观报道,但他们的倾向性是"路人皆知".近来在乌克兰大选风波、欧盟对华军售解禁问题乃至印度洋海啸报道中,西方主流媒体的偏向性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独家新闻一直是西方媒体追逐的目标,然而,对于内地的大小媒体而言,独家新闻似乎是好曲难唱。由于氛围的缺乏和观念的束缚,独家新闻向来不是传媒的“最宠”。尤其是通稿现象的盛行、“四季歌”报道的困扰、命题式报道的泛滥,几乎让独家新闻无立足之地。然而,当我们走进媒体间日趋剧烈的竞争硝烟,感受资讯浪潮的扑面而来,并且直面后媒体时代的步步逼近时,便会猛然发现西方新闻学中的“独家新闻”并非是西方的专利,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拿来”,并且在事实准确、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付勇  房南 《记者摇篮》2009,(6):60-60
在新闻宣传中,成就报道是十分常见的。成就报道不仅可以反映某一领域的建设成果,通过发展变化的具体事实来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更重要的是,成就报道中对于发展原因的探究更会起到分析问题、总结经验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成就报道已成为我国媒体引导舆论,发挥导向作用的重要手段。因此,写好成就报道也就成为记者必备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8.
曹林 《青年记者》2016,(24):8-11
公众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靠媒体报道所塑造的,媒体报道制造的拟态环境,主导着人们认知世界和了解事实的视角.媒体报道什么,公众就会看到什么.每天大街上会有很多起年轻人扶老人的好事,可媒体不报道,却炒作渲染一两起疑似“老人摔倒了无人扶”的事件,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就往“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上去引,使人误以为我们身边都是这样的缺德现象,这就形成误导. 习近平总书记说,媒体担当着“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舆论引导功能.舆论引导是需要能力的,尊重新闻专业主义,媒体就有引导力,反之就会形成极强的误导.新媒体时代,误导性的报道尤其容易形成病毒性的传播效果,需要防范滋生误导性报道的以下五种病原体.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藏自治区和甘肃等地发生由达赖集团操纵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后,西方媒体不惜背离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扭曲事实,编造谎言.在国际传播语境下,西方媒体所标榜的新闻专业主义容易发生变异:在国际报道中执行双重标准;政治势力的渗透是新闻专业主义发生变异的诱导因素;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它失去理性.在国际传播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容易沦为发达国家对受众传播偏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有针对性地把"有效性"概念引入导向问题,是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对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作出的精辟阐述.应该说,经过多年来的教育和磨砺,新闻界对于导向问题的重视程度已经获得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媒体在增强导向意识、提高引导能力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与之相比,舆论引导的有效性问题则在重视程度和实际效果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而离开了有效性,任何正确的舆论引导都是"放空炮",都是在做"无用功",引导本身也就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端木夏 《新闻界》2000,(5):59-60
读者看新闻,对新闻事件总有自己的评价。其评价的客观根据,除了有它种信息来源的读者,总是所读新闻提供的材料。这就有一个新闻导向问题。新闻导向正确与否,不在于报道的事是社会的光明面或是阴暗面,关键是怎么样报道。其中的重要一环又在材料的取舍与表述。正确取舍和表述材料,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事件。不能正确取舍和表述材料,读者据以对事件作出的判断就会是错的。导向不可能正确。下面评析报道同一事件的两篇新闻稿,就因取舍和表述材料不当而出现了导向错误。本文系探讨新闻写作业务,故对涉及的报纸隐去真名,分别用“甲”、…  相似文献   

12.
李媛 《中国广播》2014,(9):101-101
1.把事实报道看作与舆论引导无关,缺少连续报道未确证的、乃至失实的事实。这是因为,舆论一般要经过事实了解、价值判断、特定倾向达成“共识”三个阶段。观点都是事实的浓缩和提炼,撇开事实,直接诉诸于观点、态度的舆论,效果是很有限的。尽管客观新闻学主张记者只能报道事实,不能添加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但此种理论、原则正遭遇挑战,不仅在有着夹叙夹议新闻叙事传统的我国,在西方的消息、通讯和综述等报道中,  相似文献   

13.
穆青曾说,新华社决不能以西方通讯社的小伙计的身分进入世界新闻舞台。是的,谁能否认新闻报道内容上的政治色彩与表达上的生动活泼不可以相辅相成呢?因此我们需要同西方的新闻写作相互借鉴。1.力争准确地选择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但不是所有的事实都能成为新闻,这是一条公理。实际上,我们的新闻传媒每天都在“报什么”、“怎样报”的问题上搏斗着。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不偏不倚地报道事实和问题,不为个人见解所左右──在只描述具体事件的所谓“平实消息”中是能够做到的,例如报道天灾、事故。但是,报道有争议的事情,如政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知识社会学建构的视角反思西方主流媒体对于“阿拉伯之春”与“占领华尔街”两次社会运动的报道,认为依靠其强大的技术条件与传播能力,西方主流媒体遵照自身的社会结构属性与媒介报道规则建构了“适宜报道的社会运动”.但是由于现今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发展,这种传播霸权正在被“另一种现实”所打破.  相似文献   

15.
新闻是什么?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然而老话说,熟知非真知。以为自己很清楚的事情,其实未必就一定是那么回事。我们每天都习惯性地看新闻,但是否认真想过什么才是真正的新闻?我们能那么肯定地说在新闻媒体上天天播放的就是新闻么?如果不全是,那么那些我们认为不叫新闻的东西又该叫什么呢? 作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起码应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新”,一是“事实”。如果只“新”,而没有成形儿的“事实”,那么不能称其为“新闻”。与之紧密相关的,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说话”、“开会”能不能算构成新…  相似文献   

16.
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每年的“重头戏”,更成为了每年各大媒体新闻争夺战的“重头戏”。过去讲“两会年年开,年年都相同”,不知不觉问,社会的评价已逐渐转变成了“两会年年开。年年有不同。”关注今年的“两会”,发现“两会”已越来越贴近生活,有血有肉,真正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括的头等大事,成为了国内外各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成为了没有硝烟的新闻战场。在今年同城媒体派出精兵强将血拼北京“两会”报道的时候,重庆晚报两会报道组始终坚持“新闻导向而非竞争对手导向”的策略,坚持走自己的路,做真正的新闻,圆满完成了这场新闻重头戏,  相似文献   

17.
蔡笑元 《青年记者》2016,(25):58-59
2014年被很多人认为是国内媒体融合元年,里约奥运会是国内媒体在此之后第一次经历的大型国际体育盛会.国外媒体也进入深度融合阶段.新华社体育新闻编辑部主任许基仁说奥运是“检验各家媒体综合实力的舞台,每一次报道都是一种比拼”,此言不虚.且看各媒体如何为里约奥运报道使尽浑身解数.  相似文献   

18.
褚玉平 《视听界》2009,(2):75-77
在舆论引导上,把握正确导向的自觉性和舆论引导的有效性两个基本环节。2008年,金坛市广电局在全市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生态环境攻坚年”、“机关效能提升年”的活动宣传中,通过大型新闻行动《开启新征程迈向现代化》,有针对性地回答当时存在的各种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冬季达沃斯论坛历时5天,于1月29日落下帷幕.引入注目的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对“资本主义制度”时断时续的反思与检讨,终于在此次论坛上形成声势与浪潮,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国内媒体或派员实地采访,或集纳西方媒体的言论予以报道,同样形成了一个舆论热点.综观国内主要媒体的相关报道,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它们大都从纷繁复杂的论坛话题中总结、提炼出本届论坛的核心议题——“反思资本主义制度”或进行“制度反思”.例如,新华网在1月27日发自达沃斯的电讯中写道:“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未来成为一个时髦的话题”.光明日报在1月30日题为《达沃斯为资本主义制度看病》的评论中指出:在全球华人欢度春节的喜庆日子里,西方强国忧心忡忡地“会诊”资本主义弊病.评论还指出,“西方主流社会终于开始直面资本主义的‘病人身份’,承认‘不可一世的资本主义’眼下在政治和经济两条战线上都陷入了‘看不到尽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一向自诩是有充分新闻自由的国家,西方国家也一直强调他们是高度尊重新闻自由的。多年来,世界人民通过西方的新闻报道,早已领教了他们的“新闻自由”的真正含义。自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对南斯拉夫联盟狂轰滥炸以来,美国当局对待新闻报道的做法,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成为西方“新闻自由”的又一次自我诠释,使世界人民又一次看到了西方“新闻自由”的真正面目。西方主流媒体怎样报道对南联盟的空袭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方面的一些重大事例。——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动武制造舆论。1998年9、Ic月,西方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