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媒介迷的形成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彪  莫梅锋 《当代传播》2007,2(3):32-34
随着大众媒介在社会生活中影响的日益彰显,一种被称之为媒介迷(media fandom)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书迷、影迷、电视迷、网迷等等,媒介迷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2.
所谓“鬼畜”,指的是一种剪辑率和声画同步率极高的视频形式,以达到一种洗脑或爆笑的效果.鬼畜是对传统视频的颠覆,体现了对主流文化的反叛,属于网络青年亚文化.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鬼畜亚文化迷群的鬼畜文本生产行为与动机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鬼畜迷群文本生产的动机是自我价值实现、社交满足及情感的宣泄.鬼畜迷群所构建的话语体系更独立,相较其他亚文化显得更为专业、狭窄,迷群内部的认同感更高,因此以社交与自我认同建构的生产、消费导向更为明确.鬼畜文化展现出具有弱化抵抗、多元发展自身文化和偏重娱乐化的特质,符合后亚文化的典型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鬼畜文化”已经被彻底收编,目前它正处于一个略微尴尬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孙磊 《东南传播》2010,(12):67-69
对特定网络游戏的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使其玩家成为继电视迷、偶像迷之后的另一迷群。本文以大型在线角色扮演游戏魔兽世界为例,从其人际互动方式入手,试图探究网络游戏"迷"与其他迷群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一个女性角色迷群——"艾琳·艾德勒"迷群为研究切入点,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析她们的理想自我和性别诉求.研究结果显示,"艾琳·艾德勒"迷群的形成是基于迷群内部成员对电视剧的意义建构,并且坚持迷群内的文本阐释规则.她们心目中的理想自我是成为一个智慧、独立的女性,凸显了这一群体的女性独立意识,并且她们的性别关系诉求是一种在互相超越的过程中维持的势均力敌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热播电视剧<潜伏>为研究对象,试图在如下几个层面解读<潜伏>热播的现象及机制:一、<潜伏>电视剧热播与网络社区迷群体之间的相互推动和促销作用;二、<潜伏>网络迷群体构建的二级文本;三、迷群体在新的传播语境下解读文本所呈现的符号转译机制.笔者认为,在新技术媒介环境下,网络迷群体对传统媒介文本诸如电视剧的传播与接受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扩散过程;新型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介入原始文本的二级文本的再生产和再消费过程,在此过程中,展现了迷群体强大的符号转译能力,将特定语境中的文本符号经过意识形态祛除、语境接合、情感游戏等多种方式转化成现实语境更易接受的文化符号,从而促成文本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6.
谭文若 《新闻界》2012,(17):39-42
网络群体已成为现代人媒介生存中的重要形态之一,是网络受众在媒介使用中不断构建自我的身份认同的结果。以迷群为例,迷成员在网络虚拟的社会环境中通过理想自我和群体肯定的统一、通过情感的投射和共鸣、通过区别性和差异化的表达主动寻求着自我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迷研究(Fan Studies)从20世纪末以来,已经逐渐成为欧美传播学研究受众的主流取向。所谓迷(Fan),是指“一群过度沉浸在媒体建构的虚拟世界中而扭曲了时间概念甚至丧失了自我意识的主动的受众”,如书迷、歌迷、网迷、电视迷等。  相似文献   

8.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迷群受众是当前文化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受双方日趋平衡,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网络迷群群体在文化实践参与程度上有了极大提高。网络迷群以聚合和流动的个体诉求在新媒体构建的虚拟场域中参与聚集,运用互动与分享交流和传播信息,生产衍生文本和消费文化产品,并进行身份认同,进一步推动了网络迷群群体在大众文化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媒体迷是当代大众传播研究的重要议题。诸多媒体迷研究说明,媒体迷行为涉及复杂的文本消费和身份认同等议题。本文尝试从生命历程的观点,以一位兼有体育迷与韩国乐迷经验的个案为对象,探讨历经不同类型媒体迷经验的个体,如何持续保有媒体迷的身份认同,驱动其持续扮演媒体迷角色的动力为何。藉由自传性叙述访谈法的应用,以及对叙述文本的诠释,本文发现,"偶像文本的情感召唤力"、"扮演迷社群成员意见领域的成就动机"、"媒体迷身份的展演力"、"友谊团体的社会支持力"等四项驱动力,可作为理解个体于生命历程中,保有媒体迷角色认同之心理韧性的理论分析架构。  相似文献   

10.
新技术的应用发展,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传播模式和传受关系,媒介内容生产与消费两端的对立逐渐消失,一种以分享、参与、串连与自我呈现为特色的媒介文化正在显现.这种文化将媒介消费的经验转化为新文本,乃至新文化和新社群的生产.梳理弹幕视频网站的发展轨迹,从迷群的聚集、关系的建立到用户自主生产内容、参与社区建立,暗含了参与式文化的发展轨迹,也是亚文化视角下参与式文化的独特实践.较之于传统的媒介传播形式,受众有了更多民主参与的可能性,然而距离实现真正的完全的"参与"仍然有非常遥远的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11.
汉服迷群与中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新媒体的作用下,汉服迷群这一亚文化群体发生了转变,圈层扩大,界限消弭,汉服迷们自主表达想法和欲望。新媒体时代为其赋予权力的同时,新媒体也让汉服迷群内部联系更加紧密,互动仪式链加深同袍之间的身份认同。复兴汉服突出"仪式"的塑造,仪式性的实践活动唤醒大众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汉服迷群的生长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更是我国文化自信提升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仪式作为一种存储、传播文化和信仰的重要媒介,承载着一个民族历时性的文化记忆.而文化记忆又是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本文以传播仪式观理论和人类学仪式理论,试图阐释仪式媒介通过传承文化记忆来建构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性.指出不仅传统的人类学仪式是一种媒介形式,而且所有的媒介(人际传播媒介、群体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社交媒介等)都具有一定的仪式媒介内涵.提出如何借助传统仪式媒介和现代仪式媒介来唤醒、激发华夏文化记忆,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命题.  相似文献   

13.
在媒介文化研究中,后现代视角是重要的研究范式.其中,电视是诸多后现代理论家进行文化批判的绝佳文本.在此基础上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话语抗争:一种认为电视是主导意识形态的霸权工具,一种则认为电视代表了抵抗式的通俗文化的快乐.晚近的研究则倾向于多维度的批判性认同.  相似文献   

14.
袁珂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10-211
从日常生活的各类“迷”现象入手,浅析媒介对“迷”的形成影响,分析“媒介迷”的特征,探讨对“媒介迷”的正确引导,以及“迷文化”的升华作用.“媒介迷”是特殊的受众群体,该集合有着正负双重功能,善用“媒介迷”,是“迷文化”带给我们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曾卓  岳改玲 《青年记者》2017,(26):55-56
时攻新闻是塑造受众政治认同,增强其政治信任感的重要途径.①媒介融合逐步重构新闻业的态势下,我国时政新闻报道在语态和形式等领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革. 亲近性文本概念来自跨文化研究领域,是指文本的表达方式与文本解读者期待的方式相一致,与其思维方式相一致,与其解读心理相一致.②本文尝试借助亲近性文本思想展开对于时政新闻的研究,以解析媒介融合背景下,不同媒介平台上时政新闻的亲近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数字技术环境下,媒介技术化平台承载着文本内容的编码解码任务,也在媒介内容生产实践中被认同并延续嵌入,流程化的媒介实践进程赋予媒介记忆在形式感知、内涵赋予、意义再造方面的多元化形塑。数字生态领域的多元感知性嵌入着更多的文化记忆基因,以文化符码、意义生存和价值共识的方式感知数字媒介技术的恩惠。技术本性的内化和文本情感性的回归形成媒介技术与媒介记忆关联的深层感知,被刻画在信息交流的轨迹中,形成完整且不可或缺的记忆逻辑关联现象。媒介记忆是人类一切记忆的桥梁和纽带,在媒介技术观视角展望媒介记忆被书写,逻辑性关联其文本内容符号化意义感知,建构出新型的逻辑演绎关系和生存体验。  相似文献   

17.
耽美迷群的文本再生产和市场消费能力逐渐彰显,但该群体的日常实践尚未被呈现,故将微观权力理论引入粉丝研究,以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法讨论新浪微博超话社区耽美迷群的权力实践,结果发现迷群内部存在金字塔式的权力分布,掌权者以维护和谐之名惩罚越轨者,越轨者在受罚后或是默认现有空间秩序,或是另辟空间谋求自身立场的话语权,由此实现权力流转。耽美迷群进行着相互监视和自我规训,平等的对话空间尚未在超话社区形成,但迷群通过意志表达、文本再生产和与资本力量协商谋取到一定反抗权力。  相似文献   

18.
批判语言学理论认为,话语具有社会实践功能,媒介话语不仅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还体现着媒介对客观现实的努力建构,在建构过程中必然体现出媒介的意识形态属性.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球的体育盛会,也是大众传播的盛大节日.本文以<中国经济周刊>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为例,以话语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奥运报道的文本分析,揭示媒介如何对奥运活动这一客观现实积极建构,国家认同这一"潜台词"是如何借助媒介话语的文本得以表达和强化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一、引言美剧在高校学生中的流行近几年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美剧广泛的被追捧并已形成一定数量的美剧迷。所谓美剧迷,也就是那些看美剧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并已形成了"迷"的圈子,利用各种现实和网络中的互动来探讨美剧,这一点和电视迷的特征类似,电视迷在各种场合都能保持与电视的联系,他们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组织。([1])。那么把大量时间花在观看美剧上的这个群体,在把美剧作为娱乐消遣的同时,是否也潜移默化地通过美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质化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美剧网上迷群是如何通过角色扮演来进行自我认同建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