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的春晚还没开始,围绕央视春晚的话题便又开始闹腾了,这成了近些年春晚的一个规律:公布总导演名单,几个大腕扭捏作态一会儿说上春晚一会儿又说不上了,一审二审三审几轮节目审查下来,整台  相似文献   

2.
调查与排行     
《青年记者》2012,(4):25
关于央视春晚,本刊的调查显示,有近3成的人收看了央视春晚3/4左右的节目,对其取消植入广告表示赞赏。有一半多的人认为地方卫视春晚和网络春晚会对央视春晚构成威胁,参与调查者希望明年  相似文献   

3.
2010年央视春晚与往年春晚一样,播出后便引起诸多争议,植入式广告成为央视春晚重大的争议点,观众对节目中横行的植入广告产生了异议,众多网友戏称,央视以前是"在春晚中插播广告",而虎年春晚是"在广告中插播春晚",抱怨植入广告的数量过多,对央视来说是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家的喉舌和政府核心的舆论阵地,央视在政策、人才和节目资源方面都有着巨大优势,并因此获得了巨额广告收益。从1983年首届央视春晚开始,经过了多年的原始积累,央视春晚已经成为大年三十晚上的绝对霸主。虽然近年来央视春晚的收视份额有所下降,但它依旧是大多数百姓的选择。如果说赵本山在春晚完成了他的文化垄断,那么春晚则早已经完成了它在播出以及演员阵容上的强力控制。  相似文献   

5.
余金红 《东南传播》2018,(4):126-128
三十多年来学界和业界对央视春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节目、功能、创作、受众四个层面.对春晚节目的研究视角多样,从传播学、民俗学、文化学等跨学科研究春晚的单个节目、单类型节目或进行节目整体研究;对春晚功能的研究聚焦在形象建构、记忆建构、文化传播、社会教育;对春晚创作的研究则聚焦在主题内容、编导思维、主创人员、经验得失、面临困境及发展对策;而春晚受众的研究则集中在观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高皓亮  靳赫 《新闻世界》2010,(7):183-184
一个是作为一个国家仪式、一个春节民俗、一种主流文化的央视春晚,一个是从主持人、演员到节目创意均出自网民推选的北京电视台网络互动春晚,2010央视春晚与首届网络春晚播出之后,反响不一。本文从传播者、晚会内容、关注受众、传播渠道、受众互动参与等角度对两台春晚作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鲁泽 《今传媒》2006,(2):34
一家晚报刊发报道评价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稿中写道,以前央视春晚都在追求“思想与艺术”高度统一,结果形成“端着架子娱乐”的状态饱受诟病,主办2006年春晚的编导终于“思变”,今年春晚的10个语言类节目已有8个可以归为“只讲笑声”的了,但由于央视春晚的缔造者思想矛盾,还坚持“让人笑了之后还能感觉到有深度”,运用这个第二条标准选择和修改节目,不少节目中“夹杂”着生硬的“思想台词”,致使今年“这台春晚还是老样子”。且不说这个评价是否公允,若稿中说的“夹杂”着生硬的“思想台词”是批评节目中思想性与艺术性没有做到水乳交融,无疑…  相似文献   

8.
《声屏世界》2011,(10):111
28年品牌积淀,亿万人的春晚情结……央视春晚的强大品牌优势及良好口碑成为节目强有力的支撑;以"小春晚"的形式呈现,表演的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秉承"开门办春晚"宗旨,为春晚选拔民间节目,极具市场号召力,汇聚更多目光。  相似文献   

9.
席赞 《现代视听》2011,(12):31-35
面对新媒体的传播格局,尤其是网络春晚的冲击,近年来央视春晚略显疲态,但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生命力。除了颇受关注的收视数据外,在民族精神、节日庆典、国家形象等方面,基于其特殊的媒介身份与价值,央视春晚拥有网络春晚难以替代的优势。参考网络春晚的经验,央视春晚可从节目制播、话语呈现、民族文化等层面突破常规,担当起中国最大电视平台之上最知名公众节目应有的职责,通过内容与形式的合一,传播欢乐与关爱,维系国民情感与信仰,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以实现价值的延续与提升。  相似文献   

10.
吴琼 《视听界》2010,(2):75-76
电视:春晚重头戏,各台出奇招 电视春节节目的重头戏当然是春节联欢晚会。央视春晚从1983年开始,至今已走过27年,虽然今年的春晚在整体上没有大的突破,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做了一些文章。比如晚会舞台运用了大量先进的声光电和特效技术,舞美设计堪称国内一流,营造出超乎想象的全新视听艺术效果;强大的明星阵容也是历年春晚之最。  相似文献   

11.
央视春晚自1983年开办以来,已走过26个春秋。每一届春晚都力求用新奇的舞台效果、新颖的表演形式、新鲜的节目内容来吸引全球华人甚至全世界观众的眼球。毋庸讳言,春晚年年办,创新年年难。虽然春晚作为除夕大餐,已代表中国最高层次的视听盛宴,但不知何时起:网络上“批春晚”悄然成为一种全民时尚。我们在“注册,灌水,批春晚”的同时,其实也应当怀着一颗理解的心情来看待春晚。  相似文献   

12.
2012年,郭德纲主要的新作品包括《屌丝青年》《爱情传奇》和《好好学习》三段,其中的精华很可能会集中出现在蛇年央视春晚的作品中"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终于要"上春晚"了。1月27日,央视春晚进行了下半场联排,前一天还在广西南宁演出的郭德纲、于谦没有出现在现场,彩排以放其以前的节目视频录像"走完"流程,这在过去是只有春晚重量级人物赵本山才享受的待遇,  相似文献   

13.
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是中国老百姓在除夕夜享受的一顿年夜“文化大餐”。尽管有人把春晚称为“鸡肋”,但是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仍然忍不住习惯地坐在电视机旁,边吃饺子边欣赏春晚节目。  相似文献   

14.
经过32年的发展,春晚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的主题、形式和内容。国家在场、人民联欢等成为了春晚仪式性质的主要表现主题。近些年,节目形式固定、内容雷同等渐渐被人们所诟病。卫视春晚崛起、其他媒体和观众角色的转变,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春晚的仪式性质。2014年春晚升格为国家项目,采取了外聘导演的举措,开场短片体现了创造者们的思考和改变,这预示着央视春晚开始了自身的救赎,春晚的仪式性质将被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5.
李烨辉  睢姣 《传媒》2015,(23):58-59
2015年央视春晚过后,获得网络直播权的爱奇艺网站发布了数据,称小品《喜乐街》为今年观众网上点播数量最高的春晚节目.这里,笔者暂且不论网络点播人气的高低,只借助话语分析理论,批判性地解读这一"网络最受欢迎春晚节目"背后蕴涵的社会文化和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临近年关,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再次成为舆论热点。早前的11月8日,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制作中心副主任、兔年春晚总导演陈临春在央视广告招标发布会上郑重承诺:2011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绝对不会有植入式广告。  相似文献   

17.
曾轶 《新闻知识》2007,(4):24-25
据中国新闻网2月20日报道春晚结束后,央视市场研究公司(CTR)迅速公布调查数据,称超过八成的受访观众认为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办得好。截至18日零时,在被访问的2002个家庭中有1844个收看了今年的央视春晚,数据加权后推及全国,今年央视春晚的家庭到达率为93.6%。在收看了春晚节目的家庭中,83.6%的受访者认为晚会办得“好”,其中认为很好”的占51.3%,认为“比较好”的占32.3%。  相似文献   

18.
王传涛 《声屏世界》2011,(12):69-69
春晚,这些年,穷得只剩下钱了。先看一组数据,央视春晚广告收入2002年为2亿元,2006年接近4亿元,2009年已接近5亿,2010年虎年春晚超过6.5亿元,2011年兔年春晚做到了“无植入广告”,但据了解也有7亿收入。除此之外,最喜爱的节目冠名和零点报时的报价在2010年曾经分别达到过11099万和5201万元的天价。可以看到,春晚已经不是当年的春晚了.春晚的节目质量是否下降可以先放在一边,  相似文献   

19.
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和2022年央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只此青绿》是较为成功的传统文化节目,本文以这两档节目为例进行对比分析,从年轻化、现代化、娱乐化三个层面阐释优秀传统文化节目的故事化叙事策略,以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金玉萍 《新闻传播》2009,(6):101-102
本文认为央视春晚是国家认同建构的有效方式。2009年春晚的国家认同建构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歌颂.对2008年重大新闻事件的展现,以及在节目对象、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平衡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