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观周刊》2006,(28):47-47
普洱茶是21世纪云南经济起飞的加速器.更是云南休闲生活方式的缘起之处。人们狂恋普洱茶的时候,陈波也加入了其中,创办了“云福春”茶庄,并成为云南最优秀的普洱茶品牌勐海茶厂“大益”茶的代理商之一。十多年前曾经在商海经营成功的陈波,用出世又入世的心态来看待普洱茶热。他庆幸,生在云南的自己,今生因为与茶叶这片叶子结缘而收获颇丰。怀着感恩的心情,他希望将云南的茶产业做大,做成真正造福万民的产业。你可以不相信,但陈波笃信:“你快乐就是我快乐。”[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资讯     
《青年记者》2004,(12):70-73
上市新闻集团在华尔街上市,同时该公司也将把总部迁往美国的特拉华州。观点让有才华的人快乐《纽约时报》的主编艾比·罗森塔尔说:“你一定要确保富有才华的职员快乐。”“你不能同时讨好每一个人,但你一定要让你最出色的员工觉得在这里工作是令人愉快的,当他们自我介绍提到报社名字的时候是自豪的,要设法给他们创造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们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一定要留住他们。”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幸福?萧伯纳说,醉心于某种爱好的人是幸福的。在我看来,幸福的生活就是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财经记者。很幸运,我来到了经济导报。在这里我得以从事自己喜欢的记者工作,关注着感兴趣的领域,写着最擅长的经济报道。我很享受这样的生活,享受着稿子刊登出来的缕缕墨香,享受着采写时酿造思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蔡淑莹 《大观周刊》2006,(18):I0034-I0034
“每一只蝴蝶都是从前的一朵花的灵魂,回来寻找它自己。”我希望自己是只美丽的蝴蝶,但又觉得有一朵花的芬芳就可以了……直到有一天,来到舍得茶庄我才顿悟:人生的过程会有很多的结果,我可以做的就是在给予和得到之间寻求一种心安理得。  相似文献   

5.
高建定 《新闻实践》2002,(10):37-40
有句话说得好:能把维持生计的工作与自己的喜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那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而我就是找到这个幸福和快乐的一个。我从事版面设计,以前叫版样师傅。版样师傅在那个时候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像现在这样凸显,好听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若是能够从事一份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吻合的职业,那他一定是一位很幸运的人,说“工作着是幸福的”一点不过分。每当我坐在案头开始我的编辑工作,我的心头总会涌起这样的念头,于是喜悦和快乐总是随之而来,让我始  相似文献   

7.
贝壳笑了     
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小岛上,住着一个叫王未的小女孩,她很活泼很可爱,宽大的草帽下时常露出水汪汪的眼睛,老爱调逗式的看着我笑。未未的名字本身不是这样的,原来她叫王雪莹。雪莹,多好听的名字,却在她猜中“塔罗纸牌”的那个清晨强烈要求换名字。  相似文献   

8.
龙应台 《出版参考》2005,(12):21-22
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全球化”第一次发生“戒心”是在一九七五年刚到美国时。在台湾读大学时,教英语的美国教师会要求每一个学生选一个英文名字,因为她可记不得几十个中文名字。于是一整班的学生都变成了Dick,Tom,Harry;我的名字叫“Shirley”。到了美国,我开始教美国学生英文写作。面对二三十个美国学生,很难记得谁是谁,我花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把人名和脸相配起来,认得了。于是我回想,为什么教我的老师没坐下来花时间,把我们的中文名字记住,反而让五十个人都为她的方便而改名呢?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对“皮皮”和你的创作很感兴趣,你能谈谈吗? ●皮皮,起这样的一个笔名就是为了代替真实的姓名,所以不该在这里再把真名写出来。皮皮是瑞典一本书中的一个小女孩儿,我因为喜欢这个女孩儿的性格而选择了她的名字,现在看来有些不妥了。她可以永远是那个小女孩儿,而我不能。已经进入中年的我开始为这个名字苦恼。想把这个名字改动一下,可能性又不是很大。最可能的就是改成“老皮”,你们觉得妥吗?  相似文献   

10.
起名     
我的铁哥们、准爸爸“袜子”这几天得意洋洋的。他跟我炫耀,说他给未来的宝宝想了个名字,叫“大钱”,因为他姓“郑”,所以他宝宝就是“郑大钱”!——在这里透露一下“袜子”的身份,他现在在上海做博士后,很受国内一批顶级学者青睐,文章散见在各种学术杂志,离国内评论圈青壮派当红炸子鸡也就差那么一口气儿——这样一个未来祖国思想界的希望,竟然给自己的宝宝取一个这样的名字,我不禁替我的、还有各位看官的未来的宝宝们感到义愤填膺!  相似文献   

11.
程世来 《新闻世界》2004,(10):19-21
一个人能从事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是一种幸运,能从自己喜爱的工作中收获到感动和快乐更是一种幸运。“庐大姐”柳溪就是这样一位幸运。今年9月初,记几次电话联系在合肥人民广播电台《庐大姐拉家常》栏目主持人柳溪,想请“庐大姐”谈谈,这位“庐大姐”如约来到记办公室和记拉了回家常。  相似文献   

12.
黄维 《新闻天地》2005,(7):36-37
“是什么力量让快乐向这里聚集;是什么力量让快乐从这里蔓延……”每天,作为湖南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的文亮都会通过电波重复着一样的潜台词,和不一样的节目内容。但,她的目标始终没有改变:给每位听众带来无尽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邹韬奋先生说:“一个人光溜溜地来到这个世界,名利都是身外物,我尽我的力量,为社会多做点贡献,让人们在我这里多得点裨益,这就是我的快乐。”刘学珍在接受采访时,引用了这段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作者题名改革开放的富民强国政策,使人备受鼓舞。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又给多少贤人志士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刘学珍,这位进入不惑之年的沂蒙汉子,就是优秀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4.
因为单身并非所愿,所以我不快乐。单身时偏偏爱上有女友的男人,我更不快乐。单身许多年,爱上的可能是一个无法感化的男人,我怎么会有快乐? 我只好还单身着。 我常常想,很久以前我就想过要嫁一个像他这样优秀的男人,现在他就在我的面前,我能让他擦肩而过吗?擦肩而过后,我又去哪里再找这样的男人?曾经有人启发过我,说:“孩子,现在是  相似文献   

15.
6月下旬的一个周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小崔说事”,崔永元邀请四位客人聊天,聊的是“家庭快乐档案”。四位客人来自同一个家庭,年近六旬的夫妻都是辽宁省铁岭市某中学的老师,健谈,幽默,豁达;一双姐妹是老两口的孩子,静而善于表达。他们的谈话始终围绕着一个普通四口之家的快乐而展开,像一曲《欢乐颂》,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观众。  相似文献   

16.
“祝你写作快乐”——一位曾在部队一起工作的老战友,每年春节都要在寄给我的贺卡上这样写着。  相似文献   

17.
新闻工作是迷人的.当记者,有苦有乐,有惊有喜,有这样那样无数个的"第一次".而每一个人的"第一次"都会不尽相同,都会是一首歌,是一笔难得的经历和财富.和许许多多的新闻工作者一样,我从事新闻工作十七八年,也有许多的"第一次",尽管作为地市报人,这些"第一次"太平凡,但终究还是一个普通记者的跋涉踪迹和成长过程.这里,特记录几则,也许对年轻的同行有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片云     
上小学时,我无论如何也写不好自己的名字,我的老师干脆以同音字代之,“苾雯”成了“必文”。只有一个人一直固执地使用那个复杂而生僻的符号。那就是我的父亲。正因为他的固执,我才在离开学校时恢复了我的名字。父亲为什么要给我取这样一个让人感到麻烦而且常常写错的名字呢!几年前,父亲来省城开会,闲聊时,我问及此事。父  相似文献   

19.
走上军报办公楼三楼楼梯口,迎面就可以看到楼道墙壁上的“评报栏”。在编辑部实习两个月来,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个“评报栏”了。因为这里看似平静,却时时充满着浓浓的“火药味”。每天,无论是报社领导、编辑记者,还是到报社帮助工作、送稿的通讯员,都会有意无意地在这里停住脚步,细细品味,“评头论足”,这似乎成了大家的一种习惯。评报作为提高办报质量和采编人员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家报纸都相当重视。以前,我曾去过几家报社,也看过他们的评报栏,然而,真正像军报“评报栏”这样严肃认真,这样规模宏大,这样持之…  相似文献   

20.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恐怕都得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在玩的方面,老外就是比我们大胆和有“创意”,有些新点子鬼主意常会让你惊讶不已。这次,一个什么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就使很多人大吃一惊,连榜上有名的星儿腕儿都哇哇大叫,不知是痛并快乐着还是快乐并痛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