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面对教育有话要说的今天,“公开课”是一个跨越学术边界,但却引人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对于公开课的质疑、非议乃至批判不时见诸报端,至今还在延续。但是,公开课不以人们的好恶而存亡,只要有教育,公开课就不会“谢幕”;只要有公开课,人们就会对它有话要说。过去,因为公开课存在“做秀”、“造假”现象,所以人们对公开课情绪化的责难多于理性的呵护。要让公开课重塑形象,成为课堂改革与创新的“先锋”,需要通过理智而公正的讨论,需要在认识上给公开课合理定位,在操作上为公开课“出谋划策”。因此,封存公开课“做秀”的记忆,结束公开课“打假”的话题,开始公开课“建设”的讨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在面对教育有话要说的今天,"公开课"是一个跨越学术边界,但却引人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对于公开课的质疑、非议乃至批判不时见诸报端,至今还在延续。但是,公开课不以人们的好恶而存亡,只要有教育,公开课就不会"谢幕";只要有公开课,人们就会对它有话要说。过去,因为公开课存在"做秀"、"造假"现象,所以人们对公开课情绪化的责难多于理性的呵护。要让公开课重塑形象,成为课堂改革与创新的"先锋",需要通过理智而公正的讨论,需要在认识上给公开课合理定位,在操作上为公开课"出谋划策"。因此,封存公开课"做秀"的记忆,结束公开课"打假"的话题,开始公开课"建设"的讨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在面对教育有话要说的今天,"公开课"是一个跨越学术边界,但却引人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对于公开课的质疑、非议乃至批判不时见诸报端,至今还在延续。但是,公开课不以人们的好恶而存亡,只要有教育,公开课就不会"谢幕";只要有公开课,人们就会对它有话要说。过去,因为公开课存在"做秀"、"造假"现象,所以人们对公开课情绪化的责难多于理性的呵护。要让公开课重塑形象,成为课堂改革与创新的"先锋",需要通过理智而公正的讨论,需要在认识上给公开课合理定位,在操作上为公开课"出谋划策"。因此,封存公开课"做秀"的记忆,结束公开课"打假"的话题,开始公开课"建设"的讨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在面对教育有话要说的今天,"公开课"是一个跨越学术边界,但却引人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对于公开课的质疑、非议乃至批判不时见诸报端,至今还在延续。但是,公开课不以人们的好恶而存亡,只要有教育,公开课就不会"谢幕";只要有公开课,人们就会对它有话要说。过去,因为公开课存在"做秀"、"造假"现象,所以人们对公开课情绪化的责难多于理性的呵护。要让公开课重塑形象,成为课堂改革与创新的"先锋",需要通过理智而公正的讨论,需要在认识上给公开课合理定位,在操作上为公开课"出谋划策"。因此,封存公开课"做秀"的记忆,结束公开课"打假"的话题,开始公开课"建设"的讨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时下,一提到公开课,便千夫所指,“演戏”、“作秀”诸如此类的词汇竟成了公开课的代名词。尽管如此,从全国到地方,每个层次的竞赛课、观摩课、研究课依然如火如荼。只要哪个地方有公开教学,教师们就会不远千里,趋之若鹜,争先恐后地报名参与。笔作为一名从公开课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很想替公开课说几句公道话。  相似文献   

6.
公开课本来是为促进课程的有效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而对教学规律、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的课型演示活动,正如自然科学研究必然进行实验一样,属于教育科研的范畴。可近来,人们往往对公开课活动冠以“秀”字,称之为“做秀”,对那些善于经营公开课并因之而声名鹊起的人,谓之“公开课秀”,这就不能不考虑到当前的公开课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已偏离本真而趋之变味了。  相似文献   

7.
陈宏 《四川教育》2003,(12):21-21
很多教师上过公开课,很多教师想上公开课。只要是教师,就离不开公开课。然而,我们调查发现,却很少有教师喜欢公开课。公开课,越走越远,品质美味不再,风光何用?公开课,想说爱你不容易,何时脱下空有其表的华美外衣,重现“本色”?公开课,曾经很精彩!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常见形态,公开课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按不同用途,公开课可细分为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指导课、研究课、竞赛课、汇报课等多种“课型”。公开课曾备受青睐,在提升教师教育理念,推动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发挥过积极显著的作用。上过无数公开课的特级教…  相似文献   

8.
当前,人们对公开课的指责最多的是:公开课跟常态下的课很不一样,显得很假,有“作秀”之嫌。但是,这并不是说公开课就没有价值了。作为教学评论的一种特殊形式,公开课有其独特的教研价值。那么,作为教研形式的公开课该怎么上?它的操作要领是什么?它的评论方法和原则是怎样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公开课的教研价值又体现在哪里?本期“视点”主要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编按]  相似文献   

9.
做秀的公开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7中小学管理.2002.10研究课、竞赛课、精品课……凡此种种不同形式的公开课,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头头脑脑们的青睐。正是它,令一颗颗教坛“新星”脱颖而出,让一套套教学方法新鲜出炉……形势喜人哪,无怪乎它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然而,搞得热火朝天、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公开课,真就像对其推崇备至的人们想像的那样,能促进教科研的繁荣与发展?其实,不少善做表面文章的公开课,早已变了味,走了调,与舞台上的明星做秀越来越像近亲。公开课做秀秘笈,小可也略知一二。(1)“秀”前的剧本(即教案)乃是重中之重。万不可只备课、备学生…  相似文献   

10.
公开课包括各类观摩课、研讨课、赛讲课、示范课等,作为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形式,通过发挥引路示范作用,很好地解决了如何“教好”的问题。以此为平台,一大批教学新秀脱颖而出。而且通过相互交流、探讨和启发,相得益彰,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然而,时下也有一些公开课走入误区。误区之一:“表演”之风盛行。公开课既然是在公开场合上课,首先要求讲课教师具备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调动方方面面的教学组织能力,甚至还要有一定的“表演”天赋,否则就难以登大  相似文献   

1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只要是公开课,多媒体就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不少听课老师感慨:“现在的公开课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啊!.'更有老师直言:“什么时候能够听上一节不用多媒体的公开课!”是啊,如今的公开课教学不用多媒体竟然成了一道奢侈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大凡站过讲台的,没有不对公开课“敬畏三分”的。俗话说得好,“人有脸,树有皮。”要想出类拔萃,脱颖而出,那么,“公开课”是一条不错的捷径!客观地说,一堂成功的公开课应当是对先进教育理念的有效传播,应当反映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地区的教育教学新动向,应当成为广大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迅速成长的路标和灯塔。  相似文献   

13.
说说公开课     
《科学课》2010,(2):44-45
我这样看公开课 1.公开课表达了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有老师认为,公开课就应该是“千磨万磨”磨出来的“成功课”,公开课是不能出现偏差的。其实公开课最重要的是要诠释执教者的教学思想以及对课程和教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说说公开课     
《小学自然教学》2010,(2):44-45
我这样看公开课 1.公开课表达了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有老师认为,公开课就应该是“千磨万磨”磨出来的“成功课”,公开课是不能出现偏差的。其实公开课最重要的是要诠释执教者的教学思想以及对课程和教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公开课本来是为促进课程的有效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而对教学规律、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的课型演示活动,正如自然科学研究必然进行实验一样,属于教育科研的范畴。可近来,人们往往对公开课活动冠以“秀”字,称之为“做秀”,对那些善于经营公开课并因之而声名鹊起的人,谓之“公开课秀”,这就不能不考虑到当前的公开课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已偏离本真而趋之变味了。“做秀”一词,本是港台方言,如果找个近义的说法,大概就是“故意做出样子来给人看”,“故意显摆”,或叫“摆谱”,戏剧用语为“做××状”,本来是以学生受益,师生共同提高为宗旨…  相似文献   

16.
各种公开课已经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那就是一堂优质的公开课必须“是完善”的。为了这个“完善”,公开课就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这“个完善”,公开课就越来越讲究形式的“精雕细琢”;为了这个“完善”,公开课就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或生搬硬套或惟妙惟肖的翻版。这些都是必须彻底解决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时下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中存在着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每逢大小研讨会,缺不了的是各种类型的公开课,与会教师最为关注、会后讨论最多的也是公开课。显然,“公开课”的传播效应和导向作用不容人们忽视,研究“公开课”现象及其背后的隐含意义自然也就尤为迫切和重要。   常见的公开课类型有“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实验课”等几种,“比赛课”算做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开课”。举办公开课的初衷,无非是想通过提供某种课例,让听课教师或“观而摩之”,或“听而研之”,以达到切磋交流进而改进语文教学的目的。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18.
前一段时间,中国教育报开展了“公开课可不可以打磨”的讨论,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之前,经常有老师对此进行探讨。公开课打磨到作秀的程度的问题已成为学校教学中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行为,心照不宣的话题。公开课要不要打磨?要打磨!因为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公开课,只要是“公开”,理所当然地要打磨得好些,亮些,让“公开”的东西更美些,让公开课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起到交流教学技巧,传播教学理念的目的。但凡事必有个度,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公开课打磨过分了,成为作秀课,使公开课失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人们对公开课的指责最多的是:公开课跟常态下的课很不一样,显得很假,有“作秀”之嫌。但是,这并不是说公开课就没有价值了。作为教学评论的一种特殊形式,公开课有其独特的教研价值。那么,作为教研形式的公开课该怎么上?它的操作要领是什么?它的评论方法和原则是怎样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公开课的教研价值又体现在哪里?本期“视点”主要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读了《山东教育》2001年第10期李明芳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做秀”面面观》后,深有同感。除了李老师提到的小学语文公开课有七种顽症之外,我也想补续几点:一、假大空不知怎么了,每次听完一节公开课后,就有负罪之感,总觉着自己是在误人子弟,因为自己的学生总是那么“笨”,那么不会回答问题,看人家公开课上的那些学生,回答问题不但是“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而且个个问题都说到了点上。甚至有的连在座老师都感觉难的问题,公开课上的学生也能珠玑落玉盘。平时两节课难以完成的任务,而公开课上一节课能顺利完成,且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