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 中国科学院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所、日本日立制作所及湖北省计划委员会共同承担的信息化合作“环境监测与水灾监测信息系统”项目启动暨设备交付使用仪式于 2 0 0 0年 4月 1 2日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举行。1 995年 ,中国科学院和日立制作所签订合作交流协议 ,为双方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防灾减灾项目合作奠定了基础。 1 998年 1 1月江泽民主席访日期间 ,两国政府经会谈确定了 33项重点合作项目 ,此项目为其中之一。 1 999年双方就该项目的合作达成具体意向。该项目充分利用双方在遥感图像处理、四维GIS、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 (Q…  相似文献   

2.
中法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LIAMA)成立于1997年1月,位于自动化研究所(下称自动化所)内,是中国科学院和法国国立信息与自动化研究院(INRIA)共同建立的联合研究实验室,主要从事信息领域的基础研究。1981年,中国科学院与法国INRIA签署合作协议,开始交流科研人员。1989年INRIA科学代表团访华,举办系列讲座,参观了包括自动化所在内的一些实验室。1992年启动中法先进研究计划,设立计算机视觉研究项目。此后,自动化所马颂德研究员等与INRIAOlivierMonga博士的实验室开展了长达5年的合作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并为双方培养了多名博…  相似文献   

3.
1 从民间交流到官民并举194 9— 1972年 ,中日两国间的科技交流是在以民间为主 ,“以民促官”的状况下进行的。 195 5年 ,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郭沫若先生率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日 ,与日本各界友好人士和科技界朋友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同年 ,日本著名物理学家坂田昌一教授应邀访问中国科学院 ,郭沫若院长及中国的著名科学家会见了他 ,并请他作了学术报告。同时 ,郭沫若院长邀请日本物理学家访华。195 6年 ,日本学术会议派茅诚司会长为团长的学术考察团访华。 195 7年 ,应我院邀请 ,日本学术会议物理研究联络委员会和日本物理学会以诺贝尔物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6):401-402
本刊讯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十分关心 ,并给予了高度重视。在今年的八、九两个月 ,江泽民、朱基、李岚清分别考察了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 ,并对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对今后工作寄予厚望。8月 2 6日下午 ,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时 ,称赞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目标明确 ,思路对头 ,举措有力。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基地型研究所 ,多年来承担了一大批国家战略性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技术的攻关任务 ,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江…  相似文献   

5.
王超  张宗科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4):308-309,321
中日信息化合作项目“环境监测、水灾监测信息系统研究”是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湖北省计划委员会与日本日立制作所合作开展的项目。该项目是充分发挥中日双方的科技优势 ,针对湖北省在环境与灾害监测中的实际需求 ,共同开展的一项国际合作。1 遥感应用研究所的技术基础(1)国土资源遥感。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展我国国土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研究一直是遥感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遥感应用研究所已基本建成全国资源环境遥感监测系统 ,并在试运行 ;首次建成我国土地利用数据库、水土流失数据库、生态环境背景数据库和陆地卫星TM…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贺秀斌博士在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为开垦加速侵蚀与土壤质量演变机理及其调控”研究的同时,获得英国皇家学会博士后奖学金资助,与英国Swansea(斯旺西)大学地理系J.A.Matthews(马弗休斯)教授合作研究"全球变化与人为活动的侵蚀响应区域对比研究”.经过1年多的努力,该项目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贺秀斌博士所著的研究报告"中国西部与挪威南部人为活动及环境变化的侵蚀响应对比研究”被英国皇家学会选入4年一度的皇家学会科技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日本两国在高能物理研究领域内的合作与交流可以追溯到40年前。1957年,随日本科学代表团访华的渡濑让和关户弥太郎教授应邀访问了中国云南宇宙线高山站。此后,两国科学家在一些国际学术会议和活动中便有了经常的接触,如日本物理学家应邀参加了1964年和1966年举行的北京科学讨论会和物理讨论会。1977年,高能物理所首任所长张文裕教授率团访日,与日本同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从此,开创了中日两国在高能物理研究领域内全面合作的新局面。两国政府也十分重视这种合作。从80年代初至今,中日宇宙线研究的合作一直…  相似文献   

8.
努力开创新的国际合作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些年来 ,随着我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发展 ,国际合作局积极筹办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中日科技经济交流协会”(以下简称“协会”) ,路甬祥院长任会长。针对日本研究与开发经费约 70 %以上来自民间、日本产业研发方面技术力量雄厚、双方合作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特点 ,该协会旨在推动我国与日本民间企业多层面的实质性合作。合作初期 ,我院与日本科技界的交流、合作对象主要限于大学和政府所属研究机构。 1997年以来 ,我院相继与日立公司、NTT数据公司、大阪煤气公司、松下电器及NEC等公司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在信息、通讯、能源、…  相似文献   

9.
由国际生物圈计划 (IGBP)、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中人类空间计划 (IHDP)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WCRP)和国际多样性研究计划 (DIVERSITAS)等共同组织的全球变化开放科学大会于 2 0 0 1年 7月 10— 13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会议主题是“变化的地球面临挑战”。近 10 0个国家和地区约 2 0 0 0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 ,其中中国科学家近 80人 (含台湾 ) ,中国科学院的专家约占一半。大会分为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墙报和特别研讨专题四部分。IGBP主席Moore教授做了“变化的地球面临挑战 :趋向于科学理解全球变化”的大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德国研究技术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开展的生态学合作研究计划(Co-operative Ecological Research Project,简称 CERP)的第一期工作,经过三年协同合作,基本上实现了预定的各项目标,已于1990年底结束。CERP计划不只在中国,而且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它是一次为改善全球环境而开展的,具有初始性意义的大型国际合作的实践,也是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迄今所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一项多边合作计划。这一计划包括以下8个课题:海南岛霸王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广东小良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研究;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立与应用;巢瑚  相似文献   

11.
2007年3月28日,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中德全球环境变化联合研究”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2.
应日本足利工业大学邀请,内蒙古新能源合作项目洽谈访问团一行4人于1997年9月1日至16日赴日本进行了访问。我区与日本新能源界的合作关系建立于1986年,代表团此次访日旨在加速双方新能源领域的合作进程,重点在合作研究、示范和合作生产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矿物资源探查研究中心成立于1994年8月11日,是经中、日两国政府批准的、中国科学院与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的专项型技术合作项目,国内合作伙伴是国家有色金属局地质总局。根据中日双方签署的《关于中国矿物资源探查研究中心项目技术合作会谈纪要》(简称R/D协议),该项目于1994年9月1日正式实施,执行期限5年,新近双方同意延续两年,至2001年。自项目正式实施以来,得到了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的领导和项目依托单位地球物理研究所及国内合作伙伴的支持。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实施了派遣专家,提供所需器…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中日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讨论会,1985年12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日双方科技界、教育界和企业界的代表共30多人出席了会议。中方代表团团长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光召,日方代表团团长为日本科学技术会议成员冈本道雄。会议除由双方代表提交了10多篇论文外,冈本道雄和夏普公司副总裁佐佐木正还分别作了《面向21世纪的日本科学技术政策》和《研究开发的指导思想》的报告。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历来重视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将其作为全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中国科学院已同 6 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大学、公司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签署了院级科技合作协议 70余个 ,1 999年请进和派出科技人员已超过 1万人次。全院有2 5 0多位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不同层次的领导职务 ,有 1 40多位外国专家学者受聘担任院、所的名誉职务和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已成为我国对外科技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合作形式已从单一的专业考察、访问和讲学 ,发展到合作研究、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考察、共同开发产品、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文字识别实验室(中自汉王科技公司)与日本NTT(日本电报电话)数据通信公司自1995年9月11日签订了第一个合作研究合同起,双方便开始了文字识别领域的合作研究。NTT数据通信公司(甲方)委托我所文字识别实验室(乙方)进行文字样张的电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国务院 2月 1 9日在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江泽民首先向获得2 0 0 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颁发由他亲笔签发的奖励证书和奖金。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奖。朱基总理在会上讲话 ,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两位获奖院士和所有获奖人表示热烈祝贺 ,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和衷心感谢。他指出 ,要尊重…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联邦德国“生态研究合作计划”(Cooperative Eclogical Research Project简称CERP),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n and the Biosphere programme,简称MAB)主持并协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联邦德国合作进行的一项长期研究计划.联邦德国研究与技术部为该计划的实施提供248万美元资金,中国以其复杂多样的生物地理条件,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为CERP计划的实施提供类型多样的研究基地.双方研究人员共同在中国开展森林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领域的合作研究.该计划自1987年开始,预计1990年底结束第一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198-199
1首席科学家 黄荣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8年获大气物理研究所硕士,1983年获东京大学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中国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1986年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称号.曾主持过多项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著编多部著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3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199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相似文献   

20.
陈嘉庚基金会自 1 988年成立以来 ,在全国科技界大力支持下 ,在以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周光召任会长的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和以中国科学院现院长路甬祥任会长的第三届理事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已成功地举办了八届陈嘉庚奖的推荐、评奖和颁奖活动。迄今已有 6 3位我国优秀科学家荣获陈嘉庚奖。陈嘉庚奖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基、李瑞环、李岚清等都曾应邀出席陈嘉庚奖的颁奖仪式。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等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曾应邀专程来华参加颁奖庆典。陈嘉庚先生 ( 1 874— 1 9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