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从成长小说理论的角度对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进行分析。《女勇士》中主人公的成长困惑和最后的觉醒,反映了华裔美国女性只要能以积极的态度勇敢地投身所处的环境,努力融合两种文化,就能为自己找到合适的身份。  相似文献   

2.
《香水》是德国后现代小说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第一部小说。小说借鉴了德国传统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的叙事框架,但其“成长”元素又不同于传统小说中的“成长”,可谓是成长外衣下的反成长。从成长小说视角出发,通过对比辨析《香水》与传统成长小说在结构和要素上的异同,从叙事结构、人物构成、时空要素和结局四个方面解读《香水》中的反成长书写。  相似文献   

3.
薇拉·凯瑟与欧洲移民朝夕相处以及自己的历次迁徙,是以潜文本形式存在其作品之中。《我的安东妮亚》探索与考察了美国作家情有独钟的成长主题。小说在叙事线条并行和时间历时推进的聚焦中,通过对女主人公富有开拓精神形象的塑造,反映作者对工业文明的反抗与对农业文明的推崇,洞悉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变迁,文中成长历程的叙述、成长隐语使用、成长引路人的出现恰恰彰显了小说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题材批评法,运用成长小说理论分析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色》中所具有的成长小说特征,探索这部小说的成长主题,以期证明《紫色》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从而为读者欣赏这部小说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同时为国内外学者对成长小说的研究特别是黑人女性成长小说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女勇士》中,空间不仅是小说人物和事件的背景,而且与小说人物的命运相连,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是作品表现小说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女勇士》描述的空间意象较多,大致可分成对照分明的两组:井和房间等封闭的空间,象征着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和禁锢,被束缚的女性在沉默中丧失理智或者死亡;龙所象征的开放空间,既包含传统中国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更体现了跨越国界和种族的星球观。《女勇士》讲述了一个华裔美国少女如何突破种族和性别的樊篱,走出沉默,走向展现自我的广阔天地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6.
《蝴蝶梦》反映了叙述者在心理上、情感上逐渐成熟的成长过程,成长是其重要主题。小说作者在叙述方式上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自叙手法,人物设置上为叙述者的成长提供了三个反面引路人,同时在情节安排上也体现出具有象征性的成长仪式,使得《蝴蝶梦》的成长主题得到了有力的凸显。  相似文献   

7.
各种小说都有自己的模式,女性成长小说也不例外。以《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和《水与火的缠绵》为例,女性成长小说中的女性成长。作为成长对象的女性虽然各异但也有一定的共性。女性成长过程基本上都分为三个阶段:婚前的青春阶段,婚姻阶段,婚姻破裂及以后阶段。女性成长的方式主要为女主人公在与男性的关系、婚姻的关系和事业的关系中成长。成长的结果多是女主人公事业有成,心理独立,情感明晰。  相似文献   

8.
《马贩子的女儿》是英国二十世纪杰出小说家戴维德·赫伯特·劳伦斯的著名小说,被广泛认为是“劳伦斯式小说”的典范作品之一。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评析该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梅宝在与弗格斯的爱情中不断走向成熟的成长历程,阐释了劳伦斯小说中重复出现的成长主题,从而达到了对该小说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成长问题作为文学主题之一,在中外文学史上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成长小说特征显著,以描述人物成长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一个人或数个人成长经历的叙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历程。成长小说的源头在欧洲的德国和英国,歌德、笛福、乔伊斯等人为成长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其发生新变并取得长足发展却是在美国,在此过程中美国黑人作家功不可没。随着美国女权运动的兴起,加之一代代女作家的努力,美国女性成长小说开始趋于繁荣,《紫色》的问世便成了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成长是一个复杂而又古老的话题,是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古至今,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涌现出大量的成长小说。《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黑人成长小说,奶娃情感的成熟和男性意识的觉醒构成了作品的成长主题,同时该作品从以下几个方面凸显了其成长主题:主人公的边缘身份、成长契机和成长象征仪式。  相似文献   

11.
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和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分别是各自时代展示女性精神成长的优秀作品。用成长小说的视角来比较和考量这两部小说,会发现"成长"这一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化,可以看到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某些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的代表作之一《鸡蛋的胜利》以大胆尝试多重叙事视角、视角转化以及幽默的写作风格等艺术特点,突出了成长小说主题:从无知到经历再到成熟。安德森的成长模式不同于美国传统成长小说的一般主题模式,而是从想要成熟的懵懂少年到经历变故,最后看透现实而陷入困境和困顿的一种无奈状态。成长小说《鸡蛋的胜利》从叙事视角、主题表达以及新成长模式三个方面彰显出安德森在美国成长小说领域的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第五代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在亚裔美国文学与文学评论领域里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小说《唐老亚》(DonaldDuk)描述了美国华裔青少年唐老亚在春节期间对华裔美国人历史的探索和对自我文化身份认同的转变。该小说在文体上属于成长小说的范畴。从成长小说的视角对《唐老亚》的成长主题、成长领路人和成长仪式进行分析,探讨唐老亚的文化身份建构过程。对美国华裔青少年的成长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龙娟 《现代英语》2023,(11):54-57
从古至今,关于简·奥斯丁作品的研究不计其数,但将其作品放在成长小说理论的视域下进行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研究。文章将以奥斯丁的第一部小说《傲慢与偏见》作为分析文本,引入成长小说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探寻奥斯丁代表作品所具有的成长小说主题和特征,为奥斯丁小说传统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婚礼的成员》是20世纪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一部长篇力作。作为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继续以美国南方小镇为背景,把叙述的焦点放在了一位刚满12岁的青少年女性身上,探讨人们的精神隔绝和人性的孤独。基于此,将该小说置身于女性成长小说这一特殊的文学亚类中,从成长环境、成长领路人以及成长仪式三个基本要素出发,通过细读文本,探讨麦氏作品中女性成长的孤独这一主题,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该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李超 《文教资料》2011,(36):91-93
对成长的思考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通过主人公卡夫卡独特而坎坷的成长历程,思考人类自由灵魂的成长之路。本论文以成长小说理论为切入点,对《海边的卡夫卡》的主题进行分析,论证其是一部成长小说.并分析了主人公卡夫卡不同寻常的灵魂成长之路.最终阐明村上春树对成长的独特理解和小说中成长所具有的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17.
运用成长小说理论分析简·奥斯丁代表作《曼斯菲尔德庄园》中所具有的成长小说特征,探索这部小说的成长主题,以期证明此书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从而为读者欣赏这部小说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8.
《伊坦·弗洛美》是伊迪丝·华顿的一篇突显成长主题的中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经历了迷惘、诱惑、反抗、逃离的成长过程,并从中获得了顿悟。本文将探讨该小说是如何运用成长小说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展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的。  相似文献   

19.
《女勇士》是汤婷婷的重要作品。小说描写了一个华裔女孩在美国的成长经历,揭示了华人在美国社会面临的性别、种族和文化矛盾。本文探讨了《女勇士》中主人公从天真的报复幻想到寻求相互理解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作者试图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找到女性自身位置的勇气和信心。  相似文献   

20.
《黑暗的心》中主人公马洛的非洲之行是其自我精神探索的过程,作者用原型批评理论解读马咯的思想成长历程。重构小说的成长胡型。通过对《黑暗的心》情节结构的分析,探讨了以马洛的成长为线索的深层结构,从而有助于读这篇小说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