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伪满洲国》是一部区别于以往的历史题材小说,在人物塑造、写作立场、小说结构和语言运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伪满洲国》的突出特点在于逃离历史的喧嚣,回归本真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尤凤伟的《中国一九五七》以1957年的反右运动为视点。对历史运动中的个人处境与人性的变异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与揭示,展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通过这场特殊的历史运动,小说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也对历史境遇中的人性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迟子建以中短篇小说而名,长篇《伪满洲国》全方位多层面地反映了伪满时期东北地区的重大事件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小说通过小人物来说历史,以人物的命运及其心灵的展示作为情节之维,从而在众多历史长篇中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伪满洲国》的面世,标志着作家长篇创作的成熟。  相似文献   

4.
人性激活历史的出色文本-- 读《伪满洲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子建以中短篇小说而著名,长篇《伪满洲国》全方位多层面地反映了伪满时期东北地区的重大事件和人民苦难的生活,小说通过小人物来说历史,以人物的命运及其心灵的展示作为情节之维,从而在众多历史长篇中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伪满洲国》的面世,标志着作家长篇创作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张笑天是中国当代东北文学创作的重要作家之一,张笑天的历史小说成就卓越,他的小说在历史开掘中展示出人性复杂的一面,对当代东北地域文学乃至当代文学都具有深远持久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黑土地魂》人物形象的分析,探寻了伪满洲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6.
迟子建长篇小说《伪满洲国》是一部借由民间小人物展现历史复杂性与多元性的鸿篇巨著,小说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被置于后台,而民间大地上普通生命个体的生存韧力和人性光辉则是作家着力描写的对象。作者在表现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里民众所承受的巨大苦难与无情伤害时,始终坚持将人道主义关怀施与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她以绵密细致的笔触礼赞平凡生命的顽强与善良,力图使文本呈现出勃然的生机和希望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鲁彦周作为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的皖籍作家,长期以来坚持将自己敏锐的触角深深地探进历史的夹缝中,以历史言说人性,以人性诉说历史,对历史和人性进行深刻而持久的反思。其迄今为止的四部长篇小说《彩虹坪》、《古塔上的风铃》、《阴阳关的阴阳梦》、《双凤楼》表现出内在意蕴的一致性,即人性遭受神秘力量的戕害而扭曲异常,而人性的自赎和复归却也是经历心灵煎熬和斗争之后的必然,为我们清晰地展现出"戕害—扭曲—自赎—复归"的人性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从1977年《色·戒》小说的发表到2007年《色·戒》电影的上映,其引发的讨论一直与政治历史叙述有关。由对小说女主人公王佳芝的精神分析入手,探究张爱玲在小说中如何用"人性"书写瓦解政治历史叙述,继而探讨张爱玲的政治历史观。可以看出,"人性"书写是张爱玲对政治历史叙述的逃逸之路,是另一种政治性表现。  相似文献   

9.
《雍正皇帝》这部作品是二月河作品中最成功,也是作者风格最突出的一部,曾获茅盾文学奖提名奖。前不久,还被改编为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下面仅就作者处理历史题材与现代性,发掘人性,重新阐释历史,沟通历史与现实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既探求历史审...  相似文献   

10.
在内蒙古文学中,儿童文学是一个年轻的品类,然而,它同时也是一个最有活力、最富于时代精神、最能显示新的民族性格的品类.因为它是作家专门为各民族新一代人创作的文学,它在反映生活、评判是非、鞭挞丑恶、扬励正气、描绘英雄人物、激发奋斗精神诸方面.都有鲜明的现实取向.有适合于一代新人的独特、生动的表现方式.历史进入了新时期后,内蒙古儿童文学创作发展得很快,出现了一种以小说打头阵.童话、寓言、散文、诗歌齐头并进,多姿多彩的兴旺景象.在小说创作中,与反映当代现实作品相映衬的,是一股不可低估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潮.且不说杨啸的《鹰的传奇》三部曲,杨平的《向东方》等有较大影响的作品,一批后起的儿童文学作家如乔澍声、毕力格太、杨荫木 (塞野)、李廷舫、刘正华等实际上也是靠他们各自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在儿童文学界奠定地位的,即使是一些过去写儿童文学的作家.也写了这样的儿童小说,如张乃仁的《枪的故事》,李朝襄的《猎人一家》.这股潮流势头很猛.形成为新时期内蒙古儿童文学的创作主潮.其原因一是为我国儿童文学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革命历史题材的儿童小说创作在当代儿童文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二是日本鬼子曾将内蒙古东部广大疆土划入伪满洲国,又长期盘距西部绥远地区,妄图  相似文献   

11.
《天浴》是严歌苓文革叙事中直接以知青生活作为表现对象的短篇小说。作品紧紧围绕"天浴"这个核心意象,在两次"天浴"的叙事中贯穿了少女文秀的文革经历,将基于少女视角的"祛欲望"化的"天浴"以及政治与"性"交织下人性恶的裸露相互辉映,籍由个人的文革经历与命运浮沉呈现了极富象征与寓言性的人性与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把一般人不愿看也看不懂的史书《三国志》通俗化为易懂的历史小说。这部小说在让读者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让人认识了人性。这里通过几位典型人物形象分析了《三国演义》中体现的人性恶、人性善以及善恶的交战,总结论证其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中期之后,以理性为纲的新古典主义逐渐衰弱,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初见端倪。《墓园挽歌》是格雷最负盛名的诗篇,是世纪之交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诗歌过渡的重要诗篇。《墓园挽歌》不仅是格雷强烈个人情感的抒写,而且从死亡和哀思、无名和闻名以及自然人性3个层面将个人情感升华到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哲学高度。  相似文献   

14.
法布尔不仅是昆虫学家,更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诗人、歌者。其科学小品《蝉》以特有的视角和笔触,生动细腻地描摹了蝉的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吟唱了一曲关于自然、生命和人性的礼赞。文章语言精准、精妙、精深,字里行间浓缩了法布尔对生活的深厚感情、对生存的清醒认识和对生命的敬畏关爱。在昆虫世界里,他"以人性关照虫性,以虫性反观人性",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春节来临,我们代表《中史参》全体编职人员,向各位读者朋友鞠躬拜年!鼠年之喜,早已洋溢于《中史参》的里里外外。瞧!丰子恺先生的漫画《爆竹一声除旧》跃然于封面就足以叫人喜上眉梢,封二的一组鼠相漫画也出自丰子恺先生手笔,仔细琢磨《解放》《哀鸣》《拾遗》《老鼠做亲》《鼠救缢妇》《群鼠应声》《鼠母救子》画意,发现这鼠性竞个个心地善良人性十足,你内心也许会惊呼:何喜胜过人性之喜?!除旧迎新,猪走鼠来,说及人性一语,我们感慨万端。或许因为我们都是学历史的,俱知历史是研究人性或者人的学问,而历史教育则是通过历史教学,帮助学生长大成人的艺术,亦即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做好自己的艺术。历史教育在本质上说,其实就是一种引导学生领悟生活的艺术。这一艺术的北斗星,毫无疑问地是人性之真善美。可以说,聂幼犁等先生为修订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所做的  相似文献   

16.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 ,他的作品以生动的情节、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尾而著称。人性问题是他一生创作的主题 ,或讴歌“合乎人性” ,或批判“违反人性”。其中《麦琪的礼物》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高尚而又美好的爱与情 ;《警察和赞美诗》则讽刺了西方社会丑恶的生活现实  相似文献   

17.
薛忆沩小说《空巢》从人性复归的角度,以"一天"的叙事容量包含了对于文革历史的重新解读,在极简洁的笔墨中展现出特定历史下的人性变化。本文试从中国古代小说中"大团圆"的模式反观《空巢》,从而分析薛忆沩笔下历史因素下个人向家的复归、人性的再觉醒以及历史的重构这三个角度,从个人的觉醒表现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王安忆近期创作的小说《长恨歌》和《富萍》为例,解读王安忆潜在的历史叙述冲动对人性生存文本的偏离倾向。  相似文献   

19.
孙雅琦 《天中学刊》2012,27(3):99-101
《伪满洲国》对日本军人形象的描写突破了"鬼子"形象的模式化,同时刻画了亲切平和的日本平民形象,带有很大的独创性。当然,这样的创新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日本人"在《伪满洲国》中蜕变的原因,除了作者陷入了她惯用的"温情写作"模式之外,还与作者当下生活的文化背景和文学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有关。《伪满洲国》在日本人形象塑造上的突破与不足,都代表了中国文学对于日本人形象塑造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往往以生活在美国下层社会的小人物们为主角。他们虽然生活困窘,却难掩其人性的光辉。本文通过对《市政报告》以及《重新做人》两篇小说的解读,来分析欧·亨利对于其中主人公人性的刻画。在他们身上,善与恶的纠缠将人性的复杂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以自我牺牲为代价的结局又让读者体会到难以言说的人性之美。通过欧·亨利细腻的讲述,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于下层人民的同情,对于一个更为公正,更为人性化的美好社会的憧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