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国难民窜扰新疆始末黄建华,马文华史学界对杨增新的研究,可称得上是硕果累累,但对杨增新妥善处理1916-1919年俄国哈萨克、柯尔克孜、维吾尔、回等族难民窜扰新疆事件,史学界还没有深入的研究,有鉴于此,笔者拟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对俄国难民事件的发生、发...  相似文献   

2.
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在农业、纺织业方面采取了"开渠垦荒"、创办纺织公司等振兴实业的措施,为新疆近代社会经济和棉纺织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杨增新振兴农业和纺织业的举措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1928年7月7日,新疆都督杨增新被戕,引发新疆乱局.这一偶然性事件为南京国民政府统合新疆提供了一个契机.随后,国民政府就经略新疆之人选引发了一场风波,白崇禧卷入其中.从国民政府试图统合新疆的历程来看,面临着三重困境:一是自身力有不逮,无法掌控新疆局势;二是所得人选的个人心境;三是来自新疆地方政府的反应.但从结果来看,显然实现了多赢的效果:中央政府获得了新疆地方的高度认同;新疆地方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授权,维护了统治的合法性;白崇禧则掌握了舆论上的主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收集了在国内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杨增新的代表性论著和论文。认为对杨增新的研究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对杨增新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感,有待学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对杨增新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杨增新的研究对当代治理新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增新是云南蒙自人,中华民国第一任新疆督军。1912-1928年治理新疆期间,他为维护祖国统一和稳定新疆作出了历史性的杰出贡献。杨增新作为一位民族英雄是当之无愧的。此外,他的政绩和工作、生活作风都显示出某些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之后,杨增新接替袁大化主政新疆,其执政之初便面临着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难题,为了稳定社会局面巩固统治地位,杨增新采取了一系列吏治改革措施,对当时和以后的新疆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增新、冯玉祥之间的矛盾和新疆“三七”政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增新、冯玉祥之间的矛盾和新疆“三七”政变罗绍文杨增新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二十八日出生在云南蒙自县莫别村一个世代书香之家.此人以青年进士入仕,赴甘肃任知县。旋中日战起,宁夏将军锺泰任其为全军营务处兼带一营,从此兼习武事,后调新疆。民国以降,...  相似文献   

8.
杨增新在甘肃王夏刚民国时期统治新疆十六年的新疆督军杨增新,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西人新疆以前,曾在甘肃任职十八年,其问职位虽不显赫,离甘时仅为候补道员,但他在甘肃的政绩,曾为当时的一些人所肯定。陕甘总督魏光焘在杨增新任河州知州期问,就向清廷奏举...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的新疆学校教育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由于地处边陲 ,民族杂居 ,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于内地 ,历史上文化教育的情况也是如此。民国以来的二三十年代至 4 0年代 ,教育情况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特别是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 ,在当时苏联的影响下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新疆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突出的发展。一、杨增新、金树仁时期的新疆教育1 91 2年 ,杨增新主政新疆后 ,一度不重视教育的发展 ,借口财政困难 ,起初不愿恢复关闭的学堂 ,后虽恢复 ,但经费不足 ,到 1 91 5年时 ,全省教育经费只有 4— 5万两。即使已有的学校 ,也是设备简陋 ,教员薪俸不足糊口 ,学务废弛。当时全省…  相似文献   

10.
杨增新禁鸦片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增新(1864—1928年),字鼎臣,云南蒙古人,自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担任新疆都督、主席、省氏、督办等职,独揽新疆军政大权达十一七年之久.对于这个封疆大吏的评价,新疆史学界发表不少文章,或褒或贬,说法不一.本文不打算对其一生活动做全面评述,仅就禁鸦片一事、略谈些看法.不对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杨增新主政新疆17年期间,制定了闭关自守、愚民、弱兵等一系列“无为而治”的治新政策,一方面使新疆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另一方面又使新疆人民长期禁锢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经济文化长时间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2.
杨增新在甘肃任职十八年,与甘肃教育发展有关的活动主要是其署理河州知州和担任甘肃新式学堂总办期间进行的。杨增新在河州积极兴办教育,重修和新建三所书院,开办义学,一时之间河州文风大盛。担任学堂总办时,筹备并负责甘肃文高等学堂、师范馆和武备学堂,甘肃的新式教育由此逐渐取得发展。正确认识杨氏在甘肃办理旧式教育和新式教育的活动,对进一步认识杨增新在新疆实行的文教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后,杨增新接替袁大化出任新疆首任都督.在主政新疆期间,他实行无为而治的内政政策,新疆发展缓慢.但在外交方面,为维护国家利益他坚持平等对话的原则,解决了一系列与俄(苏)间的外交难题,较好地维护了国家的权益.  相似文献   

14.
兴起于中东、中亚的“双泛”思潮于20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新疆地区.1912年至1928年主政新疆的杨增新为维护新疆地区的稳定进而巩固自己在新疆的统治,对内加强民族团结、改良政治和加强对宗教活动管理,对外加强防范外国势力利用“双泛”主义思潮煽惑新疆穆斯林群众,这些以防为主、内外兼施的措施在预防、抵制和处理“双泛”思潮在新疆传播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也使得新疆在他主政的十七年间保持了当时全国罕见的相对稳定局面,为新疆各族人民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杨增新,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曾督署新疆十七年,使近代新疆保持了长期的稳定,其在政治上、外交上的成就,在当时堪称独树一帜,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和分析。科举入仕杨增新,字鼎臣,又字子周,1864年生于云南蒙自县莫别村的一个官宦书香之家。祖籍江苏上元,其远祖奉朝命到云南任官,侨居建水,后嗣迁至蒙自莫别村。祖父杨重介,岁贡生,父亲杨纪元,道光丙午举人,为官云南楚雄府儒学教授,后因地方动乱,返乡(蒙自)办学。杨增新幼承家学,深研经史,熟读兵书,抱负远大,常以汉朝班超投笔从…  相似文献   

16.
三、金树仁时期的新疆教育一九二八年七月七日,杨增新被刺身亡,行刺的主谋人樊耀南及其同党,很快地又被改务厅长金树仁一网打尽并全部处死。杨增新死后,接替其掌管新疆军政大权的是金树仁。金树仁在当时新疆政界及百姓的眼中远不如杨增新、樊耀南、阎毓善、徐谦等人有治事才干。他为人处事利欲熏心,在生活上又十分颓废。他任用的一批大小官吏非亲即故,而这些人又只知升官发财,欺压百姓。虽然金树仁在上台时,曾许诺要在吏治、军队、财政、工商、文教等方面进行一番整顿和发展。但由于他本人的治事能力低弱,下属人员的腐败,再  相似文献   

17.
杨增新上任新疆总督时,面临着新疆复杂而严峻的政治军事形势,内忧外患:当时新疆政局动荡不安,伊犁革命和农民起义直接威胁着其政权的稳定,军队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等社会矛盾交集在一起;经济落后,财政出现严重的危机;沙俄和外蒙叛军接连侵犯新疆.为了稳固其统治,缓和社会矛盾,缓解财政危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促进新疆社会的发展,扬增新实行"安内抗外"的军事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杨增新统治时期,新疆的石油工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与辛亥革命前相比没有太大的起色,第二阶段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给新疆石油工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新疆石油工业在此阶段出现了春天。第三阶段则由于苏联国内形势稳定,石油产品又大量输入新疆,所以新疆石油工业迅速衰落。  相似文献   

19.
杨增新主政新疆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有利于近代中国西部的开发与发展;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反思,揭示其给予今天西部大开发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新疆有着悠久的养蚕织绸历史,但丝织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发展缓慢。直至清末,左宗棠和赵贵华大力倡导农民栽桑养蚕,养蚕织绸风气遂大开,丝织业成为南疆一大利源。民国时期,杨增新提倡振兴实业,盛世才实施发展工业的三年计划,国民政府后派蚕丝专家赵鸿基来疆发展蚕业,这都有力地促进了新疆丝织业的蓬勃发展,这段时期新疆丝织业发生了质的飞跃,蚕桑丝绸进入到现代化科学养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