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12月14日,美国负责伊拉克战后重建的最高文职行政长官布雷默,当天在巴格达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宣布,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已经被捕。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桑切斯中将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军13日夜在提克里特采取了“红色黎明行动”,并逮捕了萨达姆。我作为驻外分社的新华社摄影记者,在处理完新闻发布会的图片稿后,看到CNN正在播放巴格达市民在市中心庆祝的画面,立即与我的同伴新华社驻外英文记者李骥志打车前往采访,“被迫”目击了一场巴格达广场枪战。  相似文献   

2.
摄影采访与文字采访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新闻采访的真实性、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时效性上,二者是相同的。在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方式、采访程序和报道形式上,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摄影采访报道不同于文字采访报道的地方有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到新闻现场去。无论是在韩日足球世界杯决赛的场地边,还是在伊拉克战争的枪林弹雨中,抑或是在SARS病区的ICU(重症监护与治疗病房)手术中,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摄影记者的身影;哪里正在发生着新闻,哪里就有正在拍摄的记者——不管那个新闻事件的现场有没有生命危险。摄影采访的现场…  相似文献   

3.
钱锋  王颖 《新闻实践》2010,(11):23-26
孔子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可我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到伊拉克去! 因为伊战七年,美军战斗部队要撤离,那里有我们读者非常感兴趣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交通工具太重要了!摄影记者是玩命的职业,因为他必须到达新闻事件现场,置身于新闻事件之中,他才能采访拍摄到精彩感人的新闻照片。洪灾前线,我们听的最多的话是: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解放军。这里,我也要补充一句话: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新闻摄影记者。事实上,在整个洪灾前线,所有的新闻记者,包括文字、摄影、广播、电视等媒体的记者,都是十分辛苦的,都有过危险的经历。但是相比较起来,摄影和电视记者辛苦程度要比文字记者大一些。因为他们要携带照相器材,采访拍摄必须及时到达新闻事件的现场,不到现场,或者晚到,是拍不到…  相似文献   

5.
正当各国驻伊拉克使馆人员、外国商人等纷纷撤离战云密布的巴格达之际,数以千计的新闻记者却义无反顾地涌进伊拉克,其中包括十几名中国记者。我们知道,还有一些中国记者为奔赴伊拉克正在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学习有关知识,整装待发。这是为什么?因为美国在海湾地区集结了20万大军,旨在推翻伊拉克现政权的战争犹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美伊战争是当前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是最大的新闻热点。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新闻记者;新闻记者时刻准备着,奔赴发生新闻的任何地方。作为军事记者,自然最关注的是军事新闻,无论是国内的或是国际的,…  相似文献   

6.
平时到部队采访,经常听到一些报道人员反映,发生在身边的事太平凡,不知道应该采访什么,找不到新闻写。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腿太懒、动脑少、手不勤。要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就必须多学、多思、多跑、多写。下面几段文字,就是我在宣传报道工作中的几点感受。  一、勤去基层边关,多到艰苦单位,哪里有新闻就在哪里出现  工作中,我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不跑找不到好新闻线索,不苦写不出好新闻稿件。近年来,为搞好本职工作,我上雪山、走高原、钻山沟,深入部队进行调查采访。哪里有新闻我就在哪里出现,不管有多大困难,…  相似文献   

7.
陈明 《青年记者》2004,(2):36-38
2003年12月14日,美国伊托克临时政府当局宣布在巴格达当地时间15:00(北京时间20:00)举行一个新闻发布会,在这个新闻发布会上将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宣布。由于美军前一天晚上在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老家提克里特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捕行动,更加上伊朗伊斯兰通讯社援引伊拉克库尔德人  相似文献   

8.
每天早晨都能看到底格里斯河毫无动静地在眼前流过,河的另一半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一处宫殿,据当地人说,没有人能活着游过对岸,因为你尚未游过中线,就有不知哪里的暗枪击中了你。 那天下午在湖畔,我看到了总统儿子乌代开着名贵的欧洲跑车在身边飞驰过去,我才意识到,只有底格里斯河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伊拉克。 底格里斯河上的大桥都被炸过,这次  相似文献   

9.
这是阿内特第二次遭解职。第一次是1998年,他因为宣称美军在越战中使用神经毒气被CNN解雇。这一次,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3月31日宣布解雇曾因报道越战和第一次海湾战争而名声大噪的记者彼得·阿内特,理由足他日前在接受伊拉克国家电视台采访时称美国的原定作战计划已经失败,而且美国内的反战呼声高涨已对布什形成挑战。因言遭责两度被解职 4月1日,在NBC的《今日秀》早间新闻中,NBC新闻部总裁夏皮  相似文献   

10.
郑宏 《新闻爱好者》2003,(10):22-23
3月20日北京时间10点35分,伊拉克防空警报拉响后一分钟,中央四套主持人鲁健播出第一条消息。10点41分,美军第一发炮弹在伊拉克炸响后5分钟,鲁健又播出了美伊战争的第二条新闻。就是这两条几乎和战争同步的新闻,刷新了中国新闻对国际重大突发事件反应速度的记录。在离中央电视台最近的梅地亚宾馆大厅,记者采访到了刚开完会的鲁健。鲁健是那种让人看了很舒服,又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央视主持人论坛里有网友说,一开始并不知道他是谁,第一眼感觉就是很对眼,很有个性的一位新闻主播。鲁健高高的个子有点像运动员,鼻梁上却架着银边眼镜,有着书生的…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是永远的追求,能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前提是要有好的新闻线索。那么,好的新闻线索从哪里来?如何得来?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新闻前辈告诉我,新闻记者要有能上天、能入地的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好新闻。在新闻采编一线工作10余年,结合多年的采访经验,笔者想谈一谈"如何发现好新闻"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2.
炮火纷飞的美伊战争之外,还有一场看不见炮火的战争在激烈进行,这便是“新闻战”。同真刀真枪的战争要付代价一样,“新闻战”也在付出代价。代价之一,便是美国大牌记者彼得·阿内特的被炒鱿鱼。阿内特是美国著名的战地记者,曾在越战和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做过卓越的新闻报道工作,并曾获普利策奖。就是这位大牌记者,在此次美伊战争中,因为实话实说,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国家地理杂志》同时宣布“解除合约”。被“修理”的不止一个彼得·阿内特。随美军采访的美国记者菲尔·斯麦克被美军赶出了伊拉克,原因是他的战地报道太具体,“危害了…  相似文献   

13.
我曾经采访过许多人,但是采访同行还是第一次。坐在我面前的这位年轻人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了。十二年前,当他还只有十三岁的时候,因为写了一部反映小学生生活的十五万字的小说,引起了天津新闻界的注意。现在,他又由于在一九八三年全国新闻测试中,以总平均九十二点三分的优异成绩取得第一名,又一次受到了同行  相似文献   

14.
记者和通讯员写稿,总希望在自己的稿子里能有几句生动的群众语言。那么,群众语言究竟从哪里才能得到呢?一是从报纸杂志上去找,二是作者关起门来编,三是在深入采访调查中采集。比较起来,我认为还是在深入采访调查中采集好,因为只有真正来自群众的好语言才生动。吴仁宝在带领华西  相似文献   

15.
名刊要览     
(1月9日)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伊拉克的新篇章美国迎来了进入伊拉克的第四个年头,驻伊美军指挥官们正在重新评估自己的战术,寻找训练伊拉克新军、加强安全的更好方法。不过抵抗分子仍然在美军控制区域外发展势力,美军从伊撤出这一整体战略的实施依然前景不明。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科技产品的种类变得越来越多,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广播电视是人们获取新闻非常重要的渠道,随着人们对新闻需求的逐渐增多,人们对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工作质量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采访是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要想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就要进行采访,进行采访也能够增强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但是由于不同的采访者之间存在差异,另外,采访的环境以及采访的条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就在考验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当中的应变能力,只有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才能够保障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够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这篇文章就针对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记者的“跑”是采访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完成好报道任务,在“跑”的过程中还必须解决往哪里跑以及“跑与看”、“跑与想”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纷繁迷离的现实社会,记者究竟应该“跑”向何方呢?我在几十年的新闻实践中寻到的具体答案有二。一是跑到群众中去。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其前途也在群众。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采访到有意义的新闻。范长江谈到他的采访经验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记者应该在群众中生根,应该到处都有朋友。现在有些记者去访问,有点类似办官差,  相似文献   

18.
传统意义上的采访,通常是哪里有新闻,就往哪里去。这种采访范围和采访方式使许多受地域和通讯限制的地区、领域和角落的新闻被埋没,这不能不说是  相似文献   

19.
此文原载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世界新闻报》今年6月9日第3版,本刊特予转载。美国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对新闻舆论的控制,充分暴露了美国自诩“言论自由”的真相。美军攻占伊拉克以后对伊拉克媒体的管束,是美国“言论自由”的又一次自我揭露。  相似文献   

20.
记得刚刚步入新闻界时,常常因为在采访中抓不住新闻线索而苦恼。每当看到一些老记者他们手头上掌握着写不完的新闻线索,我非常羡慕,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一点经验。首先,要到现实生活中去抓新闻线索。新闻寓于现实生活中,发现新闻线索,只有投身现实生活中,别无捷径。所以我平时只要一有空闲,就深入农村、厂矿,广泛进行调查研究,在这之中,的确尝到了一些甜头。记得有一次,我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