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是指邓小平把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从政治角度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发展问题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现象,特别是对列宁关于“经济方面的政治”、毛泽东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观点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大师关于经济方面的政治观作一历史的、逻辑的考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正确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对于我们处理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从政治高度总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的政治观主要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毛泽东、邓小平政治观的继承和发展。“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政治观思想 ,反映了当代中国政治关注重心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政治观思想 ,揭示了在当代社会进程中 ,文化思想引导和智力支持已经成为社会能否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观思想 ,聚焦于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是江泽民政治观的基本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3.
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自由时间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础性内容,实践自由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核心内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最高体现。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角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增加人的自由时间、实现人的实践自由、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方面分别具有重要的激励功能、催化功能和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4.
赵刚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10):41-44,57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明确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渗透到四门必修课和形势与政策课之中,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要积极探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课堂讲授教学法和社会实践教学法。  相似文献   

5.
周荣华 《时代教育》2010,(2):101-101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观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证;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观对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观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是指邓小平把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从政治角度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发展问题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特别是对列宁关于“经济方面的政治”、毛泽东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观点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大师关于经济方面的政治观作一历史的、逻辑的考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正确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对于我们处理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从政治高度总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1990年“三八节”讲话中号召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所谓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就是无产阶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观察、分析妇女和妇女问题所形成的根本看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五点:1.妇女被压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2.妇女解放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观是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精髓和品质的看法。新的历史时期里,人们思想复杂化与意识形态多元化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与质量。因而摆正马克思主义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已是题中之义。掌握马克思主义观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坚持马克思主义观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是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指南。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有针对性,才能取得实效,党的事业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9.
对高兹劳动观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高兹的劳动观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定经济、政治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主要借鉴和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观与劳动观、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以及舒马赫等人的思想.认为高兹的劳动观演进过程为:前理论时期—存在主义时期—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时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时期—后马克思主义时期.  相似文献   

10.
基础与上层建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从纷繁複杂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中,第一次把物质的生产关系划分出来,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把政治、法律、宗教、藝术、哲学等观点,以及适合於这些观黠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作为在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築。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原理,第一次把社会学提到了科学的高度,为研究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客观的准则。它不仅对於研究和发现各个社会形熊的特黠与规律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於了解在过渡时期中由一个社会形熊向另一个社会形態革命变革的规律也有同样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