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郭歌 《考试周刊》2008,(7):193-194
本文以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为依据,对外宣政治文献翻译的实质、目的和译文的预期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目的和功能是此类材料翻译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文章认为翻译时应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选择有助于达到译文目的的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分析汽车商标翻译的原则和不同翻译策略产生的效果。认为汽车商标的翻译以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为中心,以彰显商品的特性、迎合消费心理为导向。为取得更好的译文效果,翻译时需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发挥译语优势,并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论认为,目的决定方法,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者功能所决定。在华语电影的幽默翻译中,为实现其预期目的,即在译语文化中实现原文的幽默效果,对不同类型的幽默可灵活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作为展现旅游景点风貌的一个媒介,涉外导游词的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功能目的论角度来看,翻译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也即翻译的目的性原则。涉外导游词的翻译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在导游翻译活动中,译者必须把“目的性”纳入考虑范围,仔细揣摩翻译在目标语境中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从译文语体、读者反应和译语文化三个方面出发,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陈隽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1):86-88,111
与以往传统的"等值论"翻译观不同的是,目的功能论强调以译文预期达成的目的为准则,通过各种翻译技法实现翻译的目的,即"目的决定手段"。文章以目的功能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实例分析,从企业外宣材料英译实践中常见的四种情况阐释了"删繁就简"这一翻译技法的适用性,力图证明在充分分析原文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删繁就简"是实现译文预期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运用"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法律翻译、法律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法律文本功能决定翻译策略、译文应传达立法意图、法律翻译以预期受众为中心"等语用原则对法律翻译进行研究,以实现"法律翻译的目的是创造同等法律效力的目的语文本"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7.
汉斯·威米尔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他指出翻译要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其理论包括三个法则:目的法则(Skopos rule);连贯法则(coherence rule);忠实法则(fidelity rule)。本文主要从目的论方面来指导旅游文本资料的翻译,提出目的论角度下的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取向,以实现译文预期功能为重点的翻译原则,并分析该翻译原则指导下的翻译策略在旅游文本资料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性法则与化妆品说明书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它认为翻译的实质是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目的论的首要法则"目的性法则"认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文本以目的论为依据,认为化妆品说明书的翻译应遵循目的性法则,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9.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认为翻译目的决定译文,也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因此能够为公示语的汉译英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为此,译者应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从实现语篇的预期功能出发,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和文化习惯,遵循简洁明了、互文性和尊重译语文化习惯等原则,灵活采取翻译策略,从而实现公示语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0.
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文化交际行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目的的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的过程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因此它对于交际目的明确的广告翻译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译者灵活运用翻译方法、选择翻译策略翻译广告提供了理论依据.广告翻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进行广告翻译.  相似文献   

11.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有其特殊的语言风格又有其明确的商业目的性,这就直接决定了其翻译绝不仅仅是文字之间的简单对应翻译。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成为广告翻译中的首要因素,而是否达到广告的功能和目的则是衡量终极译文的成败之标准所在。德国功能学派提出的"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手段,翻译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和目的为首要原则,即目的法则。由此,英文广告汉译时的增译策略在此理论的视角下得到了充分解读。  相似文献   

12.
"信"或"忠实"一直是传统翻译理论所追求的目标,奈达的翻译观也强调翻译要追求等效.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却强调翻译必须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和为实现商标译文的预期目的出发,旨在说明在商标翻译过程中,"信"并不是唯一最高的翻译标准,译者应灵活采用各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功能主义在当代翻译研究领域中的影响日益加强,根据功能主义的翻译观,翻译被看作是一种目的性行为,重在强调翻译所要达到的功能。作为功能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以此为标准,晚清维新派在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以特殊的目的完成了大量的翻译实践,成功地为封建社会晚期的中国输入了国外先进的社会制度和学术思想。其翻译行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实现了翻译的社会功能,因而是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浅析翻译目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目的论是从译文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一种解构主义理论模式,它以译文功能为取向,注重翻译的实用性。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性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译文文本的生产活动。在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和忠诚原则中,目的原则是首要的原则。本文简单介绍了目的论的一些基本内容,指出了它对翻译实践活动的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编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改写手段,可以帮助实现文本在目标受众中的预期交际目的和潜在文本功能。广告编译是以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为中心,由译者灵活地采用翻译策略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广告编译中常用的方法可归纳为增补法、删减法、合并法和调序法等。  相似文献   

16.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目的和功能是翻译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十七大报告的英译不仅牵涉到文化、语言和翻译问题.而且还涉及政治问题.因此.运用功能翻译理论来看十七大报告的英译,就是要在基本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选择有助于达到译文目的的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即可根据需要对原文的词汇、句法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7.
李晓梅 《海外英语》2011,(13):188-189
翻译是一种有意识的人类活动,威密尔借助行为理论将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目的原则是总体性原则,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具有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重大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翻译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因此,对于同一源文的翻译,不同的翻译目的可能有多个不同的译文,原文和译文也不完全对等。目的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突破了西方翻译研究泽者对原作的视角,原作不再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和有其确定的意义,而只是被看成是信息的提供者,译文被看作是语言交流的手段,译者可跟据目的相应的进行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本文以目的论为依据,分析了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性,尤其是中国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性,因为电影片名的翻译直接关系到中国电影在海外的推广,而电影片名翻译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并进一步指出,目的论强调目的原则是翻译的首要原则,并不是说要抛弃原电影,而进行随意翻译。还讨论了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并指出了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广告语篇是典型的信息型和号召型/祈使型文本,兼具信息传递和劝说消费者的功能,因此广告翻译要兼顾这两大功能,以实现广告译文的预期目的。功能目的论为广告译文实现这一目的提供了可行途径。译者在广告翻译中通过补充说明、删节、改写和文化意象转换等手段,可实现广告在译语环境中推销产品或服务、劝说消费者购买的最终目的。故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在理论上了解商业广告翻译的运作机制,对广告翻译实践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翻译功能理论为旅游宣传材料的翻译策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以旅游宣传材料的汉英翻译为中心,分析了旅游材料传递信息,吸引游客和对外宣传文化的功能,联系翻译功能理论相关的“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以译文为重点”的英译原则,并探讨删减、改写、增补等具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起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