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课堂话语,是指其在特定的对话环境和语境当中,要求交流双方在参与交流过程当中采取最理想的交流方式来达到一定的交流目的教学活动。通过对英语课堂话语的认知语境的主要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及课堂话语的认知语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从而给出设计课堂话语认知语境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误解是由于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没有准确传达他的话语意义,听话人没有准确或全面理解说话人话语意义的言语现象.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运用关联理论及认知语境,结合实例分析了话语误解产生的原因,指出话语误解是在认知语境的选择、补足与扩展时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话语标记语作为话语分析中的重要语料,其主要功能之一是连接前后话语,使整个话语连贯并容易被听话人理解。本文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话语标记语FYI在英语口语实例中的情态、转承、开始/结束以及延续作用。  相似文献   

4.
认知隐喻理论是近年来隐喻研究的重要派别之一,主要从人们日常的认知思维角度研究隐喻性话语。本文围绕隐喻思维与隐喻性话语的关系,从原始人类神话思维的角度,论述了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观点;从思维和言语的关系的角度,论述了隐喻思维是在隐喻性话语中实现出来的观点;最后,简要论述了作为日常思维实现的隐喻性话语的表达与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5.
发话人所设置的语用预设都在他自己的认知语境范围内,但不一定在受话人的认知语境范围内;受话人所理解的语用预设都在他自己的认知语境范围内,但不一定在发话人的认知语境范围内.特殊会话隐涵是发话人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或意图,语用预设是发话人对他的说话语境和受话人的认知语境的一种假定,是实施其言语行为所必须满足的适切条件;分析、推导特殊会话隐涵必须借助上下文语境,而分析、推导语用预设有时不必借助上下文语境.从发话人表达的视角看,语用预设与特殊会话隐涵都属于话语的意外之意,都是根据一定的语用规则从话语中分析、推导出来的,二者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从受话人理解的视角看,二者的关系本质上是认知语境与认知目标的关系.从发话人生成话语的视角讲,语用预设决定着信息焦点的确定;从受话人理解话语的视角看,话语的信息焦点的确认决定着他对话语语用预设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话语标记语在交际中所起的认知语用功能作用远远大于它们所表达的概念语义作用。文章试图利用语料来探讨分析话语标记语and在交际过程当中所起到的认知语用的信息补充作用,言语行为的延缓作用,信息提示作用以及话轮转换的接续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夏爽 《华章》2007,(11):192
本文主要从第三人称代词"他"的回指用法入手,着重探讨了在现实生活中有关"他"的用法的特例.在深层回指理论基础上,对作为特例的话语分别从语境因素,话题在心理表征中的突出度,激活强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有关第三人称的回指问题不应局限于语言表层中明示出来的语言成分的关系,而应更多的考虑语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话语误解历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根据关联理论,话语误解主要是指听话者难以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交际意图,从而阻碍了交际的进行。从交际双方认知语境差异的角度入手,运用关联理论分析话语误解形成的原因,可帮助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话语误解。  相似文献   

9.
隐喻与话语衔接的关系问题是隐喻的话语功能研究的核心话题。从认知的层面看,隐喻表达式可以通过概念上的框定或组合在话语中产生各种语义关系和衔接方式。从语用的角度讲,语境因素对话语中隐喻表达的理解和组织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广义修辞学理论视域下,跨文化大众传播中的信息挑选与组织、传播发送与传播接受都是一种具有明确目标对象与清晰话语目的的跨文化修辞行为;修辞主要从三个层面参与跨文化大众传播:传播话语的选择与建构、传播文本的文体选择与修辞建构、传播主体的精神建构。从传播话语的时域影响而言,跨文化传播亦因传播者的精心修辞而产生久远而广泛的意识形态影响,常成为传播接受者的异域文化认知及集体记忆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从线性结构的定义,不同的线性结构会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话语线性结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白雪  梁润生 《海外英语》2013,(16):239-240
该文主要从线性结构的定义,不同的线性结构会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话语线性结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主观性是语言使用者主体意识的体现。作为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言语礼貌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性特征。交际者的认知、交际意图、意识程度及情感因素等主观因素,制约着他/她对礼貌话语的选择和对某一礼貌话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论文主要围绕《鸿门宴》内容展开详细探讨,从故事的前因后果来分析作者写作用意,从简略的话语当中探索其背后隐藏的深意,从一系列细节揣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剖析司马迁浓墨重彩的叙写该内容的缘由。  相似文献   

15.
艾青在中国诗人当中是独一无二的,他的诗论话语形态的一大特点就是现代品格,作为一名诗论家,他把一个诗人的智慧和思维融入其中,是独特的诗人型的诗论。  相似文献   

16.
借助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从语用和认知的角度对幽默话语进行分析。幽默话语形式的共同特征主要涉及到语境及言语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关联理论中的认知语境、最佳关联以及语用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话语误解现象广泛存在于言语交际中,认知语境对交际中话语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分析话语误解的成因,有助于我们减少误解,促进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对话语的语用宏观结构的把握在认知过程中非常重要。本文从话语和认知两个角度去研究话语的语用宏观结构,同时探讨语用宏观结构在话语处理及言语行为等认知过程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房红芳 《文教资料》2010,(22):39-40
传统语境观把语境视作静态的事物,是交际之前就确定的常项,交际双方被视为被动的参与者。认知语境观把语境视为动态的,在言语交际中是一个变量,以解释话语动态理解过程为主要目的。若将二者有机结合,能从宏观、微观、静态、动态的角度全面理解话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课堂话语的分析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大多数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分析了话语的交际与认知环境、话语关联与推理、话语实现的条件,讨论了情境信息、表达意向、表达对象、信息强度与语境效果之间的关系,并从话语关联角度探讨了寻求话语含义和关联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