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立辉  栗冉冉 《现代语文》2006,(10):73-73,61
在新闻标题中,有一种辞格是很常见的——仿拟。所谓“仿拟”是指仿照一个现成的格式而临时新创的修辞方式,被仿的格式可以是词、短语、句子等单位。这种辞格的使用增添了新闻标题的表达效果。如:  相似文献   

2.
仿拟汉语新闻标题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集中探讨汉语仿拟类新闻标题的陌生化效应、标记性特征及其幽默诙谐、言简意丰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3.
仿拟修辞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仿拟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活动;对仿拟的认知解读包含着概念整合过程。从认知的角度,运用合成空间理论并结合语境、关联两个相关要素来描述仿拟概念整合过程中的一系列状态.从而把仿拟生成和推理的动态机制有效地揭示出来。对仿拟的认知分析与探索,一方面深化了修辞学研究。另一方面证明了合成空间理论对仿拟言语行为有着很强的阐释力。有助于人们对该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4.
仿拟是一种重要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认知行为。文章拟从认知角度出发,对仿拟中本体的选择、仿体的建构进行探讨,并指出只有在认知背景知识和现时语境共同作用时,人们才能对仿拟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题在新闻报道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提示作用。在信息时代,加强对英语新闻标题的仿拟辞格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简述英语新闻标题的特征,具体分析了英语新闻标题的仿拟辞格分类,并对其不同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仿拟既是一种修辞格,又代表了一种思维认知模式。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仿拟,能帮助学生掌握常用词、句、篇章的写作方法,轻松地运用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认知仿拟教学法是认知教学法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不同语篇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新热点。仿拟是互文性的一种表现,本文以传媒话语为对象分析了仿拟在传媒话语中的成因及应用,通过对仿拟的分析来解读、认知互文性理论。  相似文献   

8.
仿拟作为一种修辞行为,也是一种认知手段。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展开仿拟研究,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清仿拟修辞的认知规律,加深对仿拟现象的认识,为人们在更合理地运用仿拟手段提高言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做到语言形式与表现内容完美和谐的统一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仿拟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还是一种认知模式。联想是仿拟生成的心理基础,仿拟的表现特征是在联想的作用下形成的。求新求异、求美求雅、求简求便是仿拟生成和接受过程中的心理倾向。概念合成理论为深入认识仿拟意义构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从认知的角度观察、分析仿拟将有助于揭示其言语修辞行为的内在规律,深化修辞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相关理论在仿拟构成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仿拟是修辞格中的一种,使用广泛,探求它的理论基础很有必要。相关理论从信息处理的认知特点出发,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认知过程,即人们是通过相关的知识来推导进一步的新信息,从而理解话语,认识世界的。研究发现,相关理论在仿拟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具体在语音、语义和语篇等三个大的方面得到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