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丙戌仲夏的夜晚,在南京市文化艺术中心剧场,一派神秘之中寓意欢乐、洋溢阿拉伯风情的“笙歌燕舞”为这座“石头城”平添一道风景。由文化部、外交部和江苏省文化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阿拉伯艺术节南京分会场于6月27日在此开幕。“阿拉伯艺术节”是22个阿拉伯国家首次在中国联合举办的大型艺术节,也是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后中阿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艺术节的主会场设在北京,南京作为惟一分会场举办有多场阿拉伯歌舞艺术表演,集中展现阿拉伯国家传统歌舞和当代歌舞艺术的魅力。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江苏省长梁保华、文化部赵…  相似文献   

2.
古代阿拉伯人的“文学集市”李有观阿拉伯人在古代就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早在公元6世纪,他们就举行著名的“文学集市”。当时,在阿拉伯半岛游牧的阿拉伯人,每年定期定点举办集市。各部族人赶着良种马、骆驼和羊,带着椰枣、精制的武器和美丽的服饰等物品,从各地来...  相似文献   

3.
说起阿拉伯,人们会想象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也许想到的是幻想之中的天方夜谭,或是月光下的沙漠,还有可能是石油王国,诸如此类的形象一定会在你的心中掠过。不论是哪种想象都不能说它不对,可是阿拉伯富于变化,犹如绚烂多彩的阿拉伯绒毯,更象宝石那样发出迷人的光芒。阿拉伯人把阿拉伯划分成三种世界:第一是岩石嶙峋的阿拉伯,也就是说石头和多岩的地区;第二是黄沙茫茫的阿拉伯,不言而喻,这就是沙漠地区;第三则是幸福的阿拉伯,也就是土地肥沃、绿树成荫,宛如乐园一般的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尽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书法艺术是一座璀璨的宝库。对阿拉伯书法艺术深入研究,会为我们提供理解不同文化的途径,消除中阿两大民族文化上的陌生感。阿拉伯书法家在书法领域的天赋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门艺术令他们引以为自豪。在阿拉伯国家的各种建筑物上,各种颜色的石头巧妙地镶嵌在一起,构成精美的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众多的民族中,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的人民遍布于亚洲西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尽管他们各自居住的地域,国度不同,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待人接物的礼仪方式,却是全世界阿拉伯民族所共同的。阿拉伯人民很注重礼节,慷慨好客。当你有机会前往阿拉伯国家工作或是访问,在与阿拉伯国家各界朋友的接触中,你会深深感受到,阿拉伯人无论是在探亲访友的交谈中,或是宾客云集的公共场所,甚至在各种文娱、体育比赛活动中\,总是待人以礼,礼规甚多。除了握手、拥抱或亲吻等一般问候方式外,阿拉伯人对于远道而来的国宾,有…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和阿拉伯人民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像两条友谊的纽带,将中世纪竞放异彩的东人两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联系在一起。在长达二千多年的中阿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中,丰富多采的阿拉伯文学作品传入中国。中国对阿位伯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890年一1948年,1949年一1977年,1978年至今,每个时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三个时期相互衔接,依次递进。特别是自本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阿拉伯文学翻译活动掀起了一个新高潮,中国学者对阿拉伯文学…  相似文献   

7.
2014年8月5日至26日期间,由中国文化部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承办的第五届“意会中国——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活动”(下称“意会中国·采风活动”)暨海上丝绸之路舟山行活动相继在浙江省舟山市和北京市延庆县两地举办。此行采风团的11位阿拉伯知名艺术家来自黎巴嫩、科威特、伊拉克、约旦、突尼斯、苏丹、也门、科摩罗、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国家。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人姓名趣谈阎金城阿拉伯人很重视子女的命名,他们认为,姓名不仅是人们分清彼此的记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家庭门第及成员素质,因此许多阿拉伯人名都具有很好的含义,例如常见的男人名有:艾哈迈德(受称赞的)、萨迪克(诚实的)、赛义德(幸运者)、穆巴...  相似文献   

9.
阿拉伯国名的来历江于编译一个国家名称的演变通常是历史学家们喜欢探讨的课题,因为这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渊源和历史变迁。在中世纪,阿拉伯国家分为马什里克(Mashriq)地区国家("马什里克"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东方")和马格里布(Maghri...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数字与阿语数字阎金城什么是阿拉伯数字?随便请一位稍有文化的人回答这个问题,对方马上会不假思索地写出一连串的数码:"12345……"然后说:"瞧,这就是阿拉伯数字"。在我国,几乎所有学过汉语和数学的人都把这种数码说成阿拉伯数字。可是我自从学了阿语...  相似文献   

11.
林衫 《世界文化》2002,(6):33-34
千百年来,阿拉伯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顶着严风烈日,冒着沙漠风暴,将他们的骆驼带向远处山谷的绿洲。伴着星星点点分布的帐篷,袅袅的炊烟,还有给沙漠牧民带来的喜悦和希望的驼铃声,这一切几乎构成了人们印象中的阿拉伯沙漠景象。但在今日因石油而致富的经济条件下,这幅人与牲畜处于旷野的景象,已渐渐消失了。  相似文献   

12.
在法国的大城市中总能看到头围方巾、身着长袍的阿拉伯男女移民。这些移民多来自法国原殖民地和海外保护国。20世纪60年代后法属殖民地获得独立,大量原殖民地国家的移民留在法国并加入了法国国籍,尤为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人为多。此后,阿拉伯移民陆续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移入法国。目前,在约占法国人口总数8%的外国移民中大多数来自阿拉伯国家。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香水     
翠子 《世界文化》2001,(3):16-17
虽然巴黎被称为是世界香水之都,但最早使用香水的地区却是阿拉伯半岛。大多数人都认为居住在德国的意大利人尚马利法利纳是香水的发明人,因为他在1709年调配出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清香水,也就是有名的“古龙水”,香水才真正地降临到人间。而根据史料,包括古埃及法老时代的象形文字记载,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熟知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香水。当时人们使用香水已经非常普遍,一是用来香体,二是用来延缓皮肤的衰老。还有就是人们把各种香水勾兑在一起,充作防腐剂,来保存尸体。蒸馏器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从而香水最早的使用是在…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人,对茶情有独钟,酷爱喝茶这已为世人皆知。走进阿拉伯世界,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也无论在家中还是上班、旅游,几乎没有不喝茶的,饮茶对于阿拉伯人的生活来说其重要性仅次于吃饭,位居第二位。阿拉伯国家东起西亚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谚语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上古的蒙昧时代。它是阿拉伯民族的智慧、道德、习惯和艺术的伟大结晶,富有强大的生命力。阿拉伯谚语不但形象生动,言简意赅,耐人寻味,而且言词隽永,喻义含蓄,使人深省。阿拉伯谚语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其中不少反映出大漠游牧的  相似文献   

16.
刘武图文 《世界文化》2013,(8):I0001-I0004
一说到阿拉伯这个字眼,人们的眼前可能就会浮观这些影像:波斯湾、阿拉伯半岛、撒哈拉沙漠、神秘的驼队、高高的金字塔、穿着长袍的阿拉伯人、波斯地毯和银器、阿拉伯水烟和红茶等等,这些在《一千零一夜》《英国病人》《撒哈拉》《阿拉伯的劳伦斯》等电影中出现过的情景要是呈现在眼前,你会愿意错过吗?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初,一批风华正茂、英语良好、临床护理技术娴熟的中国护士小姐,满怀中国人民对阿拉伯人民的深情厚意,将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种子,播撒在阿拉伯人民的心田里。她们热忱工作,以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友谊之歌。救死扶伤奔赴科威特1991年3月初,科威特复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仅有挺拔秀丽的山峦,碧蓝清澈的湖水,更有那绿树葱笼的万里林海和烂漫芬芳的奇花异木。然而,亲爱的读者,您知道吗?在我们富饶的国土上,在这堆云叠翠,数不胜数的奇花异木药用植物中,还有一部分是来自西亚,北非乃至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呢!自古至今,草药不仅是人类防病、治病的重要药材,而且也是优良饮料、香料和保健食品的上等原料。此外,它还是联结中国同阿拉伯乃至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纽带。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同阿拉伯国家的药用植物交流,主要是通过商品贸易、使节互访、学者旅行以及…  相似文献   

19.
刘武 《世界文化》2013,(8):25-28
一说到阿拉伯这个字眼,人们的眼前可能就会浮现这些影像:波斯湾、阿拉伯半岛、撒哈拉沙漠、神秘的驼队、高高的金字塔、穿着长袍的阿拉伯人、波斯地毯和银器、阿拉伯水烟和红茶等等,这些在《一千零一夜》《英国病人》《撒哈拉》《阿拉伯的劳伦斯》等电影中出现过的情景要是呈现在眼前,你会愿意错过吗?因为拍摄纪录片的缘故,刘武有机会在三个月时间内驾车穿过阿拉伯半岛,渡过红海,  相似文献   

20.
沙特阿拉伯考古学家正在重新书写阿拉伯史;他们正在证实自己的祖国七千年前就出现在有人类定居的世界版图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