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浩然 《收藏》2014,(10):96-103
在中国画坛,有一对杰出的漫画家父子兵——丁悚和丁聪。丁悚人称"老丁",故丁聪在画漫画时常署名为"小丁"?小丁蜚声漫坛,众所周知,老丁却被现代人逐渐淡忘。其实早在民国期,老丁(图1)就已流光溢彩、大名鼎鼎了,随意翻开民国时期的老画报、老杂志,很多的封面、插图、漫画都出自他的手笔.  相似文献   

2.
王俊人 《桥牌》2012,(9):8-8
6月底,有友人告知我老丁病重住院的消息,心中曾默默祈祷,愿老丁逢凶化吉,度过劫难,早日康复。然而,世事难料,天不佑才,老丁未能战胜病魔,还是离我们匆匆而去。老丁是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我党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但我和老丁的相识与政治无关,而是缘于桥牌,回忆过去,往事点点滴滴,依旧是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3.
吴圻 《新体育》2007,(9):52-52
老丁认为,小丁这两年的起伏其实也是正常现象,某种程度上是2005年那个(中国公开赛)冠军拿早了,改变了一些正常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吴浩然 《收藏》2014,(8):72-80
沈泊尘是"五四"时期颇有影响的美术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漫画家中的佼佼者,被叶浅予称为"一十年代的漫画大师"。他比丁聪的父亲丁悚成名还早,比中国任何一位漫画家的绘画题材都丰富。不仅沈氏漫画为世人所重,其戏剧人物画、新新百美图也不拘旧法,开一代新风。最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创刊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专业的漫画杂志《上海泼克》,连出4期,为中国漫画的发展开启了新篇章。由于沈泊尘成名太早,且又早逝,其生平和艺术几乎被历史湮没,世人知晓者甚少,存世书画作品更是难得一见。然而这些都不影响他在中国漫画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半夜挖蚯蚓     
杨天举 《垂钓》2002,2(5):57-58
老丁,在明钢保卫科工作。4月22日夜11时,刚了结一件案子,顿感轻松。别人都回家睡觉去了,他却来了钓瘾,操起铁锹就去挖蚯蚓。手电光柱引路,老丁来到厂外一阴沟边,费了好大劲才挖到二十几条。他到家吃了碗热汤面,背起钓具就走,边走边说:“最好的休息还是钓鱼.这叫积极休息。”老丁的妻子只好“放任自流”啦!  相似文献   

6.
绝不破例     
本期给大家介绍的是2007年的最后一盘棋。自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之后,丁伟就被媒体冠以“龙飞虎”的称号,使他在国内平添了不少人气。此番在名人战中老丁突然爆发,最后关头连克胡耀宇和孔杰两位苦手,高调进入决赛。然而面对古力把守的最后一道关口,丁伟显得后继乏力。一上来就连遭两记闷棍,0比2落后于对手,最后阶段名人战移现永城进行,老丁背水一战。  相似文献   

7.
于学岭 《新体育》2013,(2):100-100
在上海的城隍庙附近的方浜中路上,有一家“老上海茶馆”。这不只是一个品茗休闲的绝佳去处,还是一个“博物馆”。在此可以看到许多收藏了多年的关于旧上海的物件。20世纪30年代的冰箱、缝纫机、明星海报、书本封面,以及店内的陈设,都是纯老上海的东西,为其赢得了“上海历史收藏博物馆”之称。来到茶馆门前,  相似文献   

8.
我与新教师     
有人说“朋”字是两弯清朗的月,因为彼此明亮,才能成为“朋友”。1996年6月我从芜湖师专体育系毕业,被分配到贵池区一所农村职业高中,从此开始了从教生涯。第二年学校又分来一位大学体育本科生小丁。由于年轻的原因,我们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在生活上,我们彼此照料;在工作上,我们取长补短。学校体育工作也在我和小丁的默契配合下搞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为此,我们俩多次受到学校领导的表彰。1998年9月的一天,校长找到我和小丁谈话,说教研组长杨老师要退休了,想从我们俩中间提一个当教研组长,希望我们采取自荐方式。对于我们两个血气…  相似文献   

9.
上海的天空飘起零星小雨,空气一下子湿润了许多,有了微微的寒意。我的导师——上海体育学院邱丕相教授带领我、傅文生,还有武术系的两位学生一起驱车前往上海和浙江交界的一个小镇——枫泾镇。雨中的枫泾镇有些朦胧,飘浮着历史和文化的氤氲。这里,不但有闻名全国的道教胜地施王庙,还有富寓江南韵味、依水而建的古戏台。漫步古镇,在散发着古朴原色的农民画中我们看到了古镇人朴诚与灵便的创意;从丁聪漫画纪念  相似文献   

10.
冠军辅导班     
《新体育》2012,(2):15-15
著名斯诺克选手丁俊晖。在备战比赛之余抽空到自己的微博上与网友互动,许多专业、准专业、甚至入门级球迷看准机会,纷纷向他讨教技艺,于是“小丁斯诺克辅导班”红红火火地开张了——  相似文献   

11.
翻看近几年关于丁俊晖的报道似乎出现最多的词语便是“爆冷”与“一轮游”了。下面让小编给大家总结一下近几年小丁同学遭遇爆冷的赛事吧。  相似文献   

12.
李锦瑛 《收藏》2006,(9):102-103
在10年“文革”史上,“上海人民公社”是一个短命的临时权力机构,仪仅存活了18天。笔者专题收藏了一些与“上海人民公社”相关的纪念章、老报刊、美术摄影作品、文献资料等,从中可以窥见这个“文革”怪胎的只鳞片爪。  相似文献   

13.
李震宇 《垂钓》2009,(9):61-63
在上海方言里,让一样东西带点分量往下落,这个动作叫做“蹴”。所以钓黑鱼时把钩带饵砸进水里,不叫钓黑鱼,叫臌黑鱼。如果有人说去钓黑鱼,老钓客就会笑笑,说这人是个菜鸟,道行不深的。  相似文献   

14.
丁俊晖夺冠是个热点新闻,随后某媒体从小丁嘴里挖出的“读书无用论”,则成了更热的新闻,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但究其根源,这些言论大有混淆视听之嫌。  相似文献   

15.
丁珮(丁珮小姐一再强调她的名字应是“丁珮”而不是“丁佩”),或许是李小龙在人世上看到的最后一个人。33年前,一代传奇、集万千敬爱于一身的李小龙猝死在女友丁珮家中,震惊世人。全世界的龙迷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把对李小龙的爱化作了对丁珮的怨。  相似文献   

16.
漫画赏析     
在2000年1月的《中国钓鱼》上,发表了我的处女作《博斯腾湖冰钓欢》,讲述了前年博斯腾湖冰钓的情形。而今年冰钓更为火爆,可用“疯狂”来形容。因为在零下七八度的湖面上竟有钓友为及早打窝而彻夜不归的,这其中当然有我这个“钓狂”。一夜,数名“钓狂”挺立在寒冷的冰面上,自然就犯了老毛病,聊起了“钓鱼经”,在谈到湖中有无大鱼时,一位年纪稍长的钓友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  相似文献   

17.
老上海心目中的“邮政总局”——四川路桥邮政支局忽然紧闭大门,并贴出《告用户书》:“为配合市政府外滩源改造工程,提升上海邮政对外服务水准。根据市邮政大厦改造指挥部的装潢方案,将我局营业大厅改造成远东第一大厅,恢复其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18.
为庆祝《垂钓》杂志创刊100期,《垂钓》论坛管理员“钓鱼老顾”、上海版区版主“昌盛渔具”、“vipiaoda”、“风风”和“乐周”于2008年12月7日在上海松江泗泾地区自发组织了一次《垂钓》钓友论坛上海版网友联谊活动。活动分两项内容:上午8点~12点自由垂钓(鱼塘由网友“1220”免费提供);午餐后进行钓技交流和联谊。此次活动得到论坛网友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9.
周萌 《新体育》2004,(4):58-59
阳春三月,中国拉力车坛的“精锐之师”云南红河雄凤拉力车队参加了新赛季首站“佳通轮胎杯”上海拉力赛。 红河车队派出了三部三菱、一部富士战车参赛,车手包括2003年“飞车王”、香港车手陈自华和邓宝莲,人称“阿甘”的马来西亚车手简子雄与中国领航员丁建平,“新人  相似文献   

20.
李想 《钓鱼》2006,(18):70-70
智钓“大鱼” 最近,小丁单位家属楼出现了一件怪事。放在自家门前皮鞋常常不翼而飞,偷的全是品牌鞋,丢鞋是件小事,可常常因此害得邻里之间相互猜忌,彼此产生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