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在充分分析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三岔湖滑坡体的成因机制。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三岔湖滑坡体滑坡在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基本稳定。根据实验及计算结果,设计采用抗滑桩+重力式挡墙的防治方案,应对滑坡体对项目工程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鄂坪乡集镇滑坡体于2006年始发生位移变形,严重危及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区域地质背景调研和滑坡体野外调查为基础,分析了滑坡体基本特征,并从多角度对该滑坡体的成因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余家沟滑坡在5.12地震后,滑坡体裂缝发育明显.根据勘察获得的该段滑坡的实际地质条件和滑坡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表明目前的滑坡体处于欠稳定状态,采取抗滑桩和排水的综合性治理措施.治理后滑坡处于稳定状态,达到了治理目的.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5,(21)
对于露天和井下联合开采的矿山,研究井下巷道布置与露天边坡相对位置关系以及边坡破坏后对井下巷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某露天和井下联合开采矿山,露天采矿结束后,南部边坡发生大型滑坡,影响到距离边坡较近的主斜坡道稳定性,文中分析了边坡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文中同时提出了采用湿喷混凝土+树脂锚杆+长锚索+挂网对井下巷道进行加固,用回填废石对滑坡体进行压坡脚的方式阻止边坡进一步破坏,均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论述了边坡滑坡体的工程地质体特征并对滑坡产生的机理和整治方案提出建议。1滑坡体概况该滑坡地段处于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层岩性为震旦系泥灰岩夹薄层状页岩,上覆少量第四系残坡积碎石混土、粉质粘土,厚0.5~1.0米。2010年8月5日大暴雨后,丹东至本溪高速公路管理桩号K158+500(老桩号K64+500)附近左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高密度电法和瑞雷波法结合运用于广东怀集某滑坡勘察中,通过分析滑坡体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对该段滑坡体的地层结构,以及滑床位置、大小、埋深等地质情况分析解释。结合勘察后期钻孔资料,验证了高密度电法和瑞雷波法调查滑坡体的可行性,为进一步认识滑坡和后期的勘察治理提供了地球物体依据。  相似文献   

7.
库岸危害以分布于库岸的滑坡体、堆积体的整体失稳破坏最为严重,因而对库岸滑坡体、堆积体作出稳定性科学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库枝堆积体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8.
抗滑桩在山区公路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丽水某高速的滑坡体治理为例,对抗滑桩的治理方案进行了技术分析,说明了抗滑桩在治理滑坡体中的优越性,并对滑坡的产生问题做了详细分析,指出抗滑桩在治理山区高速边坡问题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瓦窑湾滑坡体为研究对象,针对持续降雨向滑坡体内入渗渗流场的变化,利用二维有限元模拟软件Geo Studio中的Seep/w和Slope/w模块进行耦合计算,来对滑坡体进行渗流运动数值模拟和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瓦窑湾滑坡的坡表雨水入渗已成为控制该滑坡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随着降雨持续进行,基岩的浸润线较滑体的浸润线滞后,且在浸润线交界面处出现突变,滑坡前缘的1#次级滑块最先开始失稳破坏,研究成果为客观评价该滑坡在降雨条件下的稳定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库水位升降和降雨均会影响滑坡体内地下水位线的高度,从而也会影响滑坡体的整体稳定性,本文以某滑坡为例,运用包辛涅斯克(Boussinesq)方程研究了滑体中地下水浸润线随水库蓄水、降雨等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孟尧  钱俊锋  王永  朱晓亚 《科技通报》2020,36(7):58-62,80
滑坡体方量的准确计算是滑坡设计的重要前提,而DTM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空间分析技术。本文以长兴县煤山镇慈岗山南侧山体滑坡治理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DTM分析技术在准确计算滑坡体方量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测斜技术,观测和分析天荒坪大溪滑坡体的位移发展规律,并与稳定性计算相结合,揭示滑动后残余边坡体的工作状态,为滑坡体研究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对路桥建设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滑坡体基本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对雅安大仁烟滑坡体包括边坡施工、边坡锚固、排水孔设置等具体防治措施,最后,系统阐述了抗滑桩和挡土墙的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4.
对滑坡体的岩土工程勘察,其技术要求是查明滑坡范围、规模、地质背景、性质、危害程度,分析滑坡产生的主、次要条件和原因,判定稳定程度,预测发展趋势。本文主要研究了滑坡体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和测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南商城玉庄滑坡应急勘查与治理,查明滑坡体形成机制范围、类型,分析发展趋势;找出滑坡形成的条件和作用因素、滑坡的受力状况、滑带的强度变化规律、滑坡的破坏模式、发育阶段及其稳定性,计算滑坡体的推力,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与寻常滑坡体比较,古滑坡稳定性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山区开发建设中,极易因人为工程活动而激发复活,形成灾害。以甘孜州丹巴县章谷镇五里牌新区后山古滑坡为例,研究其成因及复活机制。通过区域地质调查、现场监测、工程地质勘探,分析古滑坡复活机制,结合室内外的物理力学试验,用反演法确定滑带土物理力学参数。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计算古滑坡体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开挖是古滑坡复活的根本原因,而强降雨是滑坡体变形破坏的主要诱发因素;滑坡体目前处于蠕动变形向滑动变形过渡阶段,整体处于欠稳定状态,但在暴雨、地震等因素下,滑坡可能加速滑动,整体失稳;其变形破坏模式为推移式。  相似文献   

17.
在路肩墙基础下或路肩墙前缘某指定截面设置抗滑桩,通过滑动面以下的有效锚固长度再通过桩的支撑作用来稳定滑坡,再兼顾系梁的连接,增强整体抵御侧向滑动的能力。也通过路肩墙的整体强度抵御滑坡体上荷栽对滑坡体的侧向受力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贵州大树茶7种1变种11类型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类均为二倍体2n=30。五室茶Camellia quinquelocularis 2n=30=24m+6sm;四球茶C.tetracocca 2n=30=22m+8sm;大理茶C.taliensis 2n=30=22m+8sm;秃房茶C.gymnogyna 2n=30=22m+6sm+2st与2n=30=20m+8sm+2st;假秃房茶C. gymnogynoides 2n=30=22m+6sm+2st与2n=30=20m+8sm+2st;榕江茶C. jungkiangensis 2n=30+20m+8sm+2st;茶C.sinensis 2n=30=20m+8sm+2st以及变种淡红花茶C.sinensis var.ruolla 2n=30=20m+8sm+2st;均属2A核型。染色体结构变异在茶组植物演化中起了重要作用。所划分的两大类核型,即m和sm类与m,sm,和st类是与其子房室数,即5室和3室相一致的。根据核型的不对称性程度、外部形态及生化分析,探讨了各种类的亲缘关系与系统演化途径,论证了茶组植物的原产地是位于滇、桂、黔毗邻交汇处的云贵高原,探讨了茶组植物的分类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周口店太平山西坡——171.0高地滑坡为例,对滑坡体周围的构造现象及特点观察分析,其目的是了解其形成机制,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来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通过实地野外观察测量得出如下结论:滑坡体是在复杂的构造背景下,主要受重力作用形成,其煤层开采,周口河侵蚀,雨水冲刷等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利用电阻率测深法确定滑坡体的几何界面形态及其埋深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