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子政务全球透视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电子政务发展的背景和意义1.1 信息技术在政府中的应用和发展过去五十年间,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主机和小型机(20世纪50—70年代)、微机加局域网(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和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三个阶段。信息技术在政府中应用的早期沿着两个方向发展,即办公自动化和政府信息系统。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微机加局域  相似文献   

2.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综述   1.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从 60年代中期开始,麻省理工学院就以幼儿园儿童为实验对象,进行 LOGO语言的教学实验,在 1985年制定的《 2061计划》中将中小学阶段应获得的基本科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 1987年美国学校计算机的设置率已达 95%, 1998年开始实施使全国中小学加入互联网的“网络年”计划,要求在 2000年使教室和图书馆入网率达到 100%。美国是根据地方分权原则来安排信息技术课程的,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方式大致有三种:部分学校没有…  相似文献   

3.
<正>一、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概况1.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80年代中期,是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CAI阶段)。这一时期主要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  相似文献   

4.
综观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途径,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初、高中阶段独立开设信息技术课,另一种是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其它学科课程中去,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其它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国多采取第一种模式,90年代中期以后,不少国家开始探索采用第二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面向21世纪世界各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综览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一、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课程行动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从60年代中期开始麻省理工学院就以幼儿园儿童为实验对象,进行LOGO语言的教学实验。进入90年代美国对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小学电脑教育是实施“电脑认识”计划,它要求小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功能和计算技术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主体是计算机技术。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程序语言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阶段,由于历史因素的限制和计算机学科发展过程的惯性影响,人们将计算机理解为单纯的计算工具,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也就留下了“偏离”的烙印: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以直接应用为主体的操作技术教育形成了第二阶段的计算机教育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文化教育的开展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了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气候。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发生了三次重大转变,形成了四个历史阶段,即“常识”课程阶段(从改革开放至80年代中后期)、“科学”课程阶段(从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科学领域”课程阶段(从90年代后期至今)、“做中学”课程阶段(从2001年至今)。无疑,探究其变革历程,对当前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国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的政策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IT到ICT: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走向英国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在中学开设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课程。但那时计算机课程仅限于孤立的学科知识教学,并没有对其他课程的教与学产生影响,甚至计算机课程教学自身也主要采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学方式。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其他学科教学的渗透与影响日益显现。凡·维特先生于1986年最早创立“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 “信息技术”这个新名词。“信息技术”概念的内涵区别于“计算机科学”,其范畴广阔并重视操作应用。1988年,撒切尔政府颁布教…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课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计算机操作教程演变过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就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式方法作出了指导性意见:信息技术课程教材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发生了三次重大转变,形成了四个历史阶段,即"常识"课程阶段(从改革开放至80年代中后期)、 "科学"课程阶段(从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科学领域"课程阶段(从90年代后期至今)、"做中学"课程阶段(从2001年至今).  相似文献   

11.
经过“计算机文化论”、“计算机工具论”、“文化论再升温”、“信息文化观”几个阶段的发展,尤其是伴随《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称《标准》)的出台及实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转向了文化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文化教育转向是理论认识的结果,也是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以计算机和通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缩短了“未来”与“现实”的距离,信息技术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从 20世纪 90年代初就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计算机进入课堂的浪潮此起彼伏。去年 10月,国家教育部又作出了 5~ 10年内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现“校校通”的决定,并再次强调教育是科技与经济增长的媒介,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时代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我们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教育,目的就是通过计算机教育的各种活动,创造一个计算机教育的环境,以…  相似文献   

13.
信息文化概念辨析与信息技术教育逻辑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全面地理解“信息文化”与“信息素养”的概念内涵具有现实意义 ,将直接影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从第一阶段的“计算机课程”到第二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设计都存在一定的偏颇 ,缺乏全面深刻的系统理念与辩证意识。对我国现行的信息技术教育逻辑体系进行深入的宏观研究与缜密的细节思考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信息技术课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计算机操作教程演变过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就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式方法作出了指导性意见:信息技术课程教材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现在比较认可的观点是信息技术教育要经历五个阶段,本文将以这五个阶段的发展为线索,结合天津市信息技术教育,回顾和反思过去,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未来谈一些看法。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此时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是要求使用者自己编制相应的应用程序,输入并运行后才能得到问题的结果,因此这个时期的计算机教育理论基础是前苏联著名学者伊尔肖夫在1981年提出的“计算机将是人类的第二文化”的观点。教学以学习计算机语言和程序设计为主,特别是广泛进行以…  相似文献   

16.
“任务驱动型”教学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可见,以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区别以往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沿革与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计算机教育的课程设置问题尽管计算机的出现是在1946年,但是,那时它主要是一种用于科学计算的高级设备。直到60年代,计算机才开始进入中小学。到了70年代中期以后,微型机的出现与应用,使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开始在中小学普及。(一)学术界的讨论从计算机进入中小学教育一开始,学术界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小学是否要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程,它们的目标与内容应该是什么?几十年来,学术界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念不断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观点。1.计算机文化观。最早讨论计算机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学者提出,计算…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步深化,最近十几年关于信息技术与教学的重点课题研究就反应了这一递进关系:“八五”期间,课题主要研究“应用电化教育,优化教学过程”;“九五”期间,主要研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十五”期间,主要研究“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域式发展”。从上述课题的研究方向,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教——学——整合”的发展路线。而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主要经历了对学生进行课程练习、课程辅助软件为主体单机自学模式、以自制课件(积件)为主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和网上教学模式等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一、英国中小学ICT教育简介 英国IT(Information Tcchnology)学科起源于计算机科学学科,20世纪60年代英国中学开设了计算机科学课程。80年代后期IT学科课程体系进一步发展。90年代以后,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科学知识本身,开始强调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应用  相似文献   

20.
《教育导刊》2009,(7):F0002-F0002,I0001
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自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就以计算机为教学辅助工具,成为全国首批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基地,1997年被评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五”期间,该校进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阶段,97%的教师能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班班有网站,科科有资源,被评为广州市普教系统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当前该校进入信息资源有效共享与应用阶段,开启远程教育教学视频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