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张保华  彭家法 《科教文汇》2011,(26):73-73,84
"买单"和"埋单",目前媒体使用十分混乱,以"买单"作为规范更为合理。从语源讲,"买单"和"埋单"都是粤方言中的词,选用哪一个进入普通话都是合理的;从读音方面说,"买单""埋单"声调不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异形词;从意义讲,"买单"表意范围大于"埋单";从表意明确这个方面说,"买单"便于人们理解;从通用性方面说,"买单"使用更为广泛。因此,就目前来看,规范的用法应是"买单"而非"埋单"。  相似文献   

2.
陈定宏 《内江科技》2008,29(4):43-44
本文将"的"分为三类:动态助词、结构助词和语气词,并分别从语义、句法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认为从句法结构上看,"的"字短语其实是由定中结构"X 的 Y"省略中心词Y而成的;而从语义角度看,"一般实词性词语加上‘的’都用来指称事物";并主要分析了焦点结构句"是……的"的表达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3.
李扬 《科教文汇》2008,(9):175-175
作为计数单住的量词“个”,使用中发生泛化,在一些特定表达中,“个”已不再作为量词,表现出了助词词性。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个”在不同表达结构中的不同作用,对“个”从量词到助词的使用情况进行梳理,以期对“个”的使用特点作一个阐述。  相似文献   

4.
岑泽丽 《科教文汇》2007,(2X):47-47,50
“却”、“倒”、“但是”在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它们都有转折意味,“但是”所表示的转折程度比“却”、“倒”强。“却”、“但是”多用于书面语,“倒”一般用于口语中。“却”、“倒”的句子多表示说话人持不同主观态度的语气,“但是”只表示说话人对事态的客观叙述。  相似文献   

5.
陈林 《内江科技》2012,(12):27-28
通过汉日语"吃"的隐喻表现探讨了两种语言中"吃"的意义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各自的语义扩展模式,揭示了两者各自的内部结构。汉日语"吃"在表现形式和意义扩展上有共性,也有一定差异。在表现形式上,两者都可以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只是在语序上存在差异。其次,日语中的"吃"也具有很强的造词能力,如"食い残す"(吃剩)、"食い尽くす"(吃光)、"食い入る"(吃进),这和汉语中表示变化、消失、趋势等动词相似。另外,日语的"吃"词尾富于变化,通过词尾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意义。而汉语的"吃"如果想实现不同的意义,一般要改变和其搭配的词语。在意义扩展上,汉日语"吃"的主要意义扩展都由生活依赖及生活状态、生存竞争等隐喻而来。从整体上看,语义扩展模式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只是在具体意义的扩展上还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6.
武玉丽  王坤 《科教文汇》2009,(7):259-260
在山东临沂方言中,虚词“来”与“去”有很多不一样的用法,主要从趋向意义对语法意义的影响,充当时体标记,作为语气词三个方面论述了临沂方言中“来”与“去”作为助词用法上的区别,通过唐宋以来文献材料中对“来”“去”使用的考察,证明了“来”、“去”是近代汉语用法在临沂方言中的保留。  相似文献   

7.
马晓菲 《科教文汇》2012,(20):159-159,165
中日语言中都存在温感形容词这样一个体系,且这些词或多或少都有语义扩张现象。本文以"あつい"和"热"为例,对这种语义扩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比喻手法较系统地整理了"あつい"和"热"各个义项之间的扩张过程,旨在为中日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提供若干思路与实例。  相似文献   

8.
白晓虎 《科教文汇》2012,(2):6-6,19
"80后"和"90后"是被社会普遍议论的两代群体,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大学校园里,"80后"辅导员面对"90后"的大学生,其工作内容和方法势必要进行创新探索。本文分别对"90后"大学生特征和"80后"辅导员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探索"80后"辅导员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宣磊 《科教文汇》2013,(29):135-135
要日语复合格助词“に对しこ”与格助词“に”的意义用法,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替换使用。然而“こ”又具有独特的谈话功能,研究二者替换情况,有语复合格助词“に对しこ”的学习,也有助于掌握格助词独特的谈话功能。类,一对复有对于语具汇助词独特的谈话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从"间性"视角审视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发现学生、教师、教务人员之间,具有"主体间性"动态关联。通过开发利用教学技术"媒介间性"功能,建构"文化间性"教育资源环境,有助于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体系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1.
王郦玉 《科教文汇》2010,(31):17-19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高校中的师生群体正悄然发生变化。当"90后"步入大学之后,尤其是遇到了刚刚将身份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80后"辅导员之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对象、实施主体、途径和手段都随之悄然改变,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把握住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特点,发挥"80后"辅导员的长处和优势,适应"90后"大学生的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是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值得探讨和关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册"改"件"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也是一项重要改革,适应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是促成由"件"代"册"的直接动因,故有其生成的迫切性和必然性,再加由"件"代"册"的诸多优势所存,相信在今后的人事档案工作实践中会显示出其巨大的优越性。在肯定其可行性和优越性的同时,也应做好解决由"件"代"册"存在问题的思想准备,尽快适应由"件"代"册"这一新的管理模式,以促进人事档案事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就人事档案实施"册"改"件"的必要性、迫切性和优越性作以剖析,使人事档案的管理尽快纳入到"册"改"件"的范畴中。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稳步实施,四大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有所增强,成绩显著。在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文章认为各区域应继续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富民"为着力点,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创新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培育区域新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四大区域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5.
郭旭 《科教文汇》2011,(28):96-96,119
提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吃"的文化意义的阐释和语法结构的探讨,在宏观方面,可以看出"吃"统摄中国社会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16.
董雪松 《科教文汇》2008,(16):170-170
“帮”、“群”、“伙”都属于非定量集合量词。本文通过对近义词“帮”、“群”、“伙”具体使用情况的考察。从语义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辨,从而得出这组同义词在使用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徐锦堂  欧海燕 《科教文汇》2010,(19):24-26,33
"三自一导"大学教学模式分为"教师主导"与"学生自学、自教、自评"两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若干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环节。"三自一导"教学模式不仅能大大增进课堂活力,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始终确保学生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还极大增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另外,"三自一导"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模仿性,可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郑巧斐 《科教文汇》2010,(13):74-75
本文探索"了"在对外汉语中的分级教学,试图以结构的形式描绘出"了"的句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句到语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根据留学生使用"了"时产生的偏误,罗列出了谓语动词后不能用"了"的8种情况,希望能让学习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以阿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掌握“了”字的使用方法是一大难点。因为在汉语中,动态助词“了”有多种用法,其在语法和语意上的功能也与阿语相应的结构不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阿拉伯国家的汉语学习需求日益增加。为帮助以阿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中文,国际中文教师需要从偏误分析入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一、动态助词“了”的用法综述语言学界多数学者认同“二分说”的观点,认为现代汉语“了”可以分为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助词“了2”两类。其中,动态助词“了”一般用于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实现。(一)中阿动态助词(“体”范畴的对比)“体”范畴用来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情况。汉语没有通过显性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主要靠一些附在动词或动词词组后面的辅助词来体现,如动态助词“了”。阿语通过一些语法手段,如添加代表时态的标志来体现,只改变词形,不改变词汇的意义。汉语中极少存在这样的“语法标志”。  相似文献   

20.
魏文宣 《科教文汇》2011,(4):92-92,119
物理学科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初级中学阶段,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常常会有"探究"这一栏目,它实际上就是物理课程中的物理实验。社会上普遍认为理工科是男生的强项,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教学更应是男生的地盘。在这两性不平等教育的重灾区,实施有效的教育平等策略,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