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表现在哪里?教育目的规定了通过教育、教学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教育目的不是哪个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任何一个社会或阶级的教育目的,实际上都反映了那个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为社会所决定。这就是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它主要表现在:1.教育目的被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决定于统治阶级的利益。例  相似文献   

2.
基于公共经济学角度的中等职业教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产品属性、以及中等职业教育给受教育者带来个体收益和教育的外部性进行了探讨,特别对具有外部性的个体收益和教育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考虑到义务教育阶段后继续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带来的教育间接成本给家庭和个人决策带来的影响。最后通过分析探讨了中等职业教育经费负担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外部性,是指教育的举办和产出除了达到国家和个人的教育目的外,还会给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带来经济、非经济的影响,但教育却不能向受影响社会固体和个人给予直接补偿或不必要补偿。教育的外部性具有正向性、多样性、持续性、不易量化性等特性。对教育的外部性进行界定、分类、归纳,可以更好地为解决教育外部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何谓课程效益众所周知 ,教育是生产力 ,是从事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产业 ,教育当然也要讲效益。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 ,课程是“为了实现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1〕概括地讲 ,课程效益就是学校的教育效益 ,我们所说的要提高外语课程效益实际上就是要提高学校外语教育的效益。课程效益是指受教育者和社会从课程中获得的效果和利益。课程给受教育者和社会带来的利益程度是衡量课程效益的标准 ,课程给受教育者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效果和利益越大 ,课程的效益就越高。课程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5.
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本质上是外部性制造者和外部性接受者之间的一种利益失衡状态,也就是法学上权利义务的失衡状态。经济法的实施常常给他人带来非自愿的成本或收益即外部性。经济法实施的外部性具有特定的内涵、发生机制及内在化途径,它根源于经济法的公共利益本位。矫正经济法实施的外部性的根本途径是使其内在化为外部性制造者的成本或收益。  相似文献   

6.
传统教育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个人价值,但是人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社会性),离开人的社会性,人类社会将会是一片散沙而无异于动物界.教育不能只重视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而忽视其社会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外部性,是指教育的举办和产出除了达到国家和个人的教育目的外,还会给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带来经济、非经济的影响,但教育却不能得到受影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直接补偿。对教育的外部性进行界定、分类与度量,找出适用于教育外部性内部化的措施,对于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功能,更好地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具有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教育符号崇拜是夸大和迷信表征教育对象或教育对象关系的标志或标记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的作用,将表征教育对象或教育对象关系的标志或标记的作用理想化和绝对化。在权力、利益的推动下,过分地强调教育符号给人们带来的能指价值,忽略教育符号的所指价值,把教育的功能置于功利主义的视角之下,过多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忽视教育的本体价值。教育符号崇拜表现为:对于名牌学校及名师的推崇;对确定性知识的笃信;对教育效率的过分的强调。盲目的教育符号崇拜会使得校际间的发展失衡,带来学生个体成长局限性。由于社会用人单位进一步强化教育符号化崇拜,使得教育符号被赋予更多附加的含义,教育符号所带来的权力、利益和资本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不公平问题。教育符号崇拜的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社会公众对教育符号以及对于精英的窄化认识;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多元化社会制度和选拔机制的缺失;教育符号自身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9.
教育不仅能给受教育者带来相应的经济福利,还能带来重要的非经济福利。而后者一直受到人们的忽略。认识并重视教育给受教育者带来的非经济福利,有利于"素质教育"获得更为清晰的内涵,有助于消解物质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益于客观地认识"教育之用"。教育作为非常重要的国家公共产品,应该回归其本来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情况下提出的一个老问题办教育是以学问为本,还是以社会为本,还是以人为本?换几种表达:办教育是为了求学术发展,还是为了求社会发展,还是为了求人的发展;办教育是为了满足学术的需要,还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还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在职业技术教育,这个命题有时还演化为是学科本位,还是能力本位,还是人格本位。在这里,学问或学术是一种文化的表示,社会有时成了国家的代名词,人就是指学习者或受教育者。这是一个老问题,构成教育的最基本的要素有教育者(代表着社会或国家的利益)、受教育者和教育或学习资料。他们构成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