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协同创新是指在国家创新体系框架下,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及国际创新力量等创新主体,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行业和企业关键技术等而建立的协同创新体。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迫切需要通过协同创新提升创新能力。高校推进协同创新面临诸多困难。对此,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的引导和管理、构建协同创新模式和平台、培养领军人物等,增强自身创新能力,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如何推进新一轮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管理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探索了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体制和模式的创新,提出:(1)要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协同机制;(2)要实现政行企校四方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3)要实施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育人机制,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备高技能和高素质的技能大师和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传承知识、创新科技、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协同创新中具有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高校要通过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突破内部机制障碍,打破对外体制壁垒;推进校园文化创新,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担负起在协同创新中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基于创新型甘肃的特征,文章阐述了建设创新型甘肃必须有相应的区域创新体系作保证.高校作为甘肃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务并引领创新型甘肃建设,就要坚持为创新型甘肃服务的办学方向,着力支撑区域创新体系;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和汇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携手高水平科研院所.取得一批属于甘肃原创的突破性成果;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指导方针,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推进协同创新。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实现区域内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移动互联网下云技术共享网络基础平台为支撑,构建经管实验教学资源跨校共享体系,涵盖:"跨校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区"、"跨校专业实验室共享区"、"跨校教学监管共享区"、"跨校创新创业实践共享区"。最大限度整合高校实验教学优势资源,提升实验教学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效益,为高校实验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改革起到助推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双一流建设战略的背景下,分析了电子信息类双一流建设高校参与协同创新所具备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从政府政策、社会经济、法律制度、协同资源方面分析了外部因素在协同创新实施中发挥的作用,从学科建设、科技研发角度分析了电子信息类高校通过协同创新同时实现服务行业与学校建设,构建了电子信息类双一流建设高校协同创新的校地协同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共建模式、高校科技创新园区模式。  相似文献   

7.
周小丁  罗骏  黄群 《科研管理》2014,35(5):145-151
德国协同创新的成功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本文分析了体制、法律、政策与制度是实现高校与国立研究机构间协同创新的保障,归纳出德国校研协同创新的五种共性模式及三种个性模式。总结出校研公共研究机构之间协同创新的实现需要政府层面的导向与推动;校研机构间异质互补性机制是推动两大机构产生协同的内在动力;经费导向机制是校研协同创新良性循环发展的纽带;德国校研协同创新模式呈现出多层次与全方位的特征。最后,对我国校研两大体系的协同创新提出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刘雷 《内江科技》2019,(9):79-80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将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八八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四川省大力推动高校院所与地方开展协同创新。内江市委把市校(院)合作作为破解内江创新平台匮乏、创新活力不足、创新人才短缺的重要举措。本文对于开展市校合作的现状和措施进行思考。开展市校(院)合作是实现地方发展与高校院所科技和人才供给精准对接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高度契合当前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9.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理念。该文选取2000年至2021年间398篇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研究文献,运用文献计量方法进行研究。已有研究从多角度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关举措。今后将聚焦构建多方协同育人的新格局,推动育人主体协同,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改革。  相似文献   

10.
以22个湖北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例,从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三个维度剖析创新人才对高校协同创新网络嵌入机理,并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结果表明:湖北高校协同创新绩效整体情况表现良好;创新人才的结构嵌入和认知嵌入维度对创新绩效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而关系嵌入维度的作用相对较弱。最后,探讨了强化创新人才网络嵌入的战略举措,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大力推进跨区域协同创新与协调发展,成为重要战略路径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布局为标志,跨区域协同创新进入全面布局推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新时期.当前,我国跨区域创新发展形成四个层面的发展新格局,并不...  相似文献   

12.
人才集聚平台是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成为当前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从“人才高地”出发分析人才集聚平台的本质内涵和典型特征,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和三螺旋理论模型,构建主体层、空间层、制度层、目标层四个层面交互关联的人才集聚平台总体框架,明晰政府、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三大主体的协同创新功能以及空间布局、平台载体和人才发展机制的作用机理。通过国内代表性中心城市建设案例剖析,总结出人才集聚平台的四种运行模式。最后,围绕以更高站位谋划人才集聚平台发展格局、基于运行模式异质性推动多层次发展、改革人才发展制度集聚战略人才力量、重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政策创新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为人才集聚平台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创新主体角度来看,区域创新体系主要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创新三大部分。区域创新成效的关键就是三者之间的协同创新,然其协同基础就是三者创新水平现状。故本研究通过以区域创新三螺旋为理论框架指导,从高校院所、企业、政府与中介服务三大方面对山东省创新发展现状予以研究。发现山东省仍然是大企业带动创新驱动的模式,传统产业占比高;高等院校等知识创新资源力量强,但区域布局不均衡;政府与中介服务的政策与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创新硬平台投入大大高于软平台建设,应加大软平台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4.
面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和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的新形势,从创新基地、协同创新组织、分配机制改革、资源整合、绩效管理等方面研究地方科研机构的创新体系建设,分析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地方科研院所的发展实践,提出新时期地方科研机构战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2012年6月,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突出强调,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湖北。通过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建设创新湖北,必须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一、协同创新是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开展协同创新是地方高校破解发展瓶颈的战略选择,社会资本理论为推动地方高校协同创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文章从社会资本的内涵和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特点出发,阐述了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维度在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影响作用,指出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社会资本的缺失,最后把体制机制建设作为推动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落脚点,论述了建立有效联结机制、信任机制、沟通机制、激励机制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6)
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面向区域发展,在现有产学研合作基础上,结合区域产业经济特点,通过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促进校校、校所、校企、校地间的深度融合,建立面向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创新体系结构;研究校校、校所、校企、校地间的协同创新,打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的独特优势,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促进创新团队建设与创新能力提升,并为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发展突飞猛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新管理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实现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以后,全省科技系统积极行动起来,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对江西而言,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本文从加强科技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政府在推进科技协同创新中发挥的作用三方面阐述江西如何加强科技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创新驱动战略是从经济结构供给侧发力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根本途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制度保障,创新型企业是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主体力量。以通用电气创新发展历程为历史实证研究对象,分析其在长期可持续发展中演进和形成的创新机制,分析创新机制的构成要素,理解创新机制的运行原理及实际运行状况,分析企业创新发展与行业、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我国创新型企业建设、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构筑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