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类最好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只有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才能算是最好的教育。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外国语小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就是要告别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走进以学生为本、以每个学生全能发展为本,真正做到关注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化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之一:教育的全部秘诀就在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爱,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因为爱,让每个学生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因为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成长。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于永正老师说得好:"在教育的现实中,我们不允许不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爱学生,就是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用爱滋润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教育要着眼于未来。未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强调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揭示了素质教育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育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差异性。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活动的  相似文献   

5.
黄娇艳 《陕西教育》2009,(11):17-17
时代进步了,教育发展了,人们对当下的教育却不够满意,最为突出的是:学生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教师充满了职业倦怠和心理压力,家长、校长也很难侈谈幸福。当务之急就是要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回归到教育的原点:让每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个教师领略教育的趣味,让每个父母享受成功的喜悦,一句话:追求幸福教育。  相似文献   

6.
朱晓燕 《学周刊C版》2011,(11):110-110
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个体成长规律的教育.它充满了爱和人情味。在新课程改革中运用赏识教育.可以促进课堂和谐.使课堂充满乐趣。一是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快乐学习。二是将表扬和批评相结合.表扬要落到实处.批评要恰到好处.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三是讲究语言、行为和肢体语言的艺术.实现由自发赏识到自觉赏识的转变.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四是保持豁达宽容,让学生学会赏识,既懂得赏识自己.也知道赏识别人.  相似文献   

7.
由于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学生的个体素质是有差异的,因此学校要求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发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的锻炼身体,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学习.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以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采取单一、  相似文献   

8.
时代进步了,教育发展了,人们对当下的教育却不够满意,最为突出的是:学生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教师充满了职业倦怠和心理压力,家长、校长也很难侈谈幸福。当务之急就是要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回归到教育的原点:让每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个教师领略教育的趣味,让每个父母享受成功的喜悦,一句  相似文献   

9.
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做人。"这句话深深体现了大教育家对学生的爱和人文关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我们不仅要爱学生,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对于学困生,我们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因为课堂是所有学生的,不只是一部分优生或"精英"的,每个学生都应该学有所成。因此,笔者认为,要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学习,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才是教育的真谛。一、了解"学困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1.对症下药,开发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0.
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英语课活动的主人。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让英语课活起来,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部要充分调动主体自觉积极性,参与教育过程。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旨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课堂成为教与学多向交流的过程,促进每个学生的主体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敏  陈骁 《上海教育》2010,(19):46-47
教育不仅仅是民生之基,而且是最大的民生。松江区以基础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主要内容,从终身发展的不同年龄段来讲,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有四个不同的功能定位:第一,要教会学生成人;第二,要让学生成才;第三,要让学生成功;第四,要让学生成长。这四个“成”在整个松江教育中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教育应该随之成为一个享受的过程,学生、家长、教师均应从享受教育的过程与憧憬教育的未来中获取幸福感与归属感。教育幸福感是一个由学生、家长和教师构成,以学校为核心的社会心理体系。学校是教育幸福感获取的主要来源。学校要通过改变自己的办学理念、目标、行为等来让教育的参与者获取最大的幸福感。今年,我们确定了让每个学生获得发展的机会、让每个教师领略教育的乐趣、让每个家长分享成功的喜悦的办学目标,大力开展幸福感、归属感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陈雪莲 《生活教育》2014,(16):117-118
我的教育梦就是要唤醒每个学生的内心,让学生的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教育梦要从环境教育开始,从快乐出发,从行动中去实现。  相似文献   

15.
"全人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的教育理念,"全人教育"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合作力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所发展。可采用的策略有: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有归属感;精心选择合作学习内容,让每个学生都有探索欲;教师加强活动方法指导,让每个学生都有"方向感";运用师生合作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相似文献   

16.
公平教育的第一要义是给每个学生提供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其公平的含义不仅在于公平享有教育资源,更在于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如果我们只是片面强调每个学生都要公平享有教育资源,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则不是公平教  相似文献   

17.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发光体,成功的教育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合格公民,有用之材,而不是只让部分人成功。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学困生的教育和提高,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8.
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对教育教学的最好诠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差异来组织有序的教学,使得每个学生获得最大化的有效教育。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进行不同的教学,这样才能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获得最佳的发展。分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唯有进行分层教学,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才能为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杨露云 《考试周刊》2014,(50):69-69
<正>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学生的发展。学校的责任是创造能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让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教师是"伯乐",要善于认识每个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品读     
<正>课堂上,不能只是教师发光,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发光体。——语文课堂不能只是教师发光,还要为每个学会所能提供锻炼与提升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素养的用武之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发光体。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认为,教育改革要从育人的战略高度来看,更要跳出学科来看教育,中国的教育应当要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每位教师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