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化清 《初中生》2008,(9):56-58
理发是一种古老的服务行业。在理发店的门上张贴对联亦源远流长。这些对联多紧扣行业特点巧妙构思,颇为有趣。有的对联或立意独到,寓意无穷,或一语双关,出奇制胜,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请看一家理发店对联: 操天下头等大事 做人间顶上功夫  相似文献   

2.
某理发店老板手艺超群,无奈地处偏僻,门可罗雀,生意艰难。一个书生为该店作了一副对联云:“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对联运用了“毫末、顶上”等模糊语言,利用特定的语境,辅之以转折、对比和双关等手法,产生了风趣幽默、耐人寻味的修辞效果,令人耳目一新,此联一出,慕名而来的络绎不绝,该店生意便兴隆起来了。这副对联就是运用模糊修辞撰写的古代广告。所谓模糊修辞,就是能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模糊言语的组合方式。模糊修辞在现代汉语广告大战中异军突起,极尽模糊言语之能事,屡屡为企业立下奇功。本文主要分析现代广告用语的模糊修辞手…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2003,(12)
上联:虽为毫末技艺;下联:却是顶上功夫。你认为这副对联贴在哪里最合适? (王军供稿) 2003年第10期“趣味竞答”参考答案在斜槽内一端的底部开一个长方形的孔。当螺钉  相似文献   

4.
张森凤 《高中生》2010,(22):51-51
不少到过山东孔府的游人,可能会记得孔庙大门的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但"富"字顶上没有那一点,  相似文献   

5.
理发自是一件小事,然而题在理发店的一些对联却是一语双关,别有情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习作中的细节描写"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就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细节描写不"精"的问题,教师可从充分利用教材,积极拓展积累,打磨写作技巧三方面进行指导,以使学生切实将细节描写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学习之友》2010,(7):64-64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寇的铁蹄践踏了中国的大片土地。但是,有侵略就有反抗,中国人不可侮。在抗日战争中,不少爱国者运用对联这一武器,动员人民,打击敌人,至今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潮阳县有一间理发店,当时曾在门前贴出这样一联:“日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颅!”对联以唤起国人同仇敌忾为主旨,又很切合理发店的特色,被时人视为妙作。  相似文献   

8.
学《春联》一课,拓展练习,鼓励孩子们课外学习并收集各类春联。等到课堂汇集交流时,发现可以赠送商店、农户、军营、敬老院、理发店等的对联都有,孩子们愣是说不出一副送学校的对联,我窄窄的小心眼里便有些不快,锁着了眉头,把手一挥:“中午回家继续找,我就不信找不到一副适合送学校、送老师的对联!”  相似文献   

9.
学《春联》一课,为了拓展练习,我鼓励孩子们课外学习并收集各类春联。等到课堂汇集交流时,发现可以赠送商店、农户、军营、敬老院、理发店等的对联都有,孩子们愣是说不出一副送学校的对联,我窄窄的小心眼里便有些不快,锁着了眉头,把手一挥:“中午回家继续找,我就不信找不到一副适合送学校送老师的对联?”  相似文献   

10.
【甲文】 人生如茶 王清铭 闽南的功夫茶历史悠久.泉州的朋友送我一套功夫茶具,小巧玲珑.茶壶上有行书的对联:"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相似文献   

11.
正细节描写,"虽是微末技艺,却乃顶上功夫。"同学们,一篇习作,如果能够生动、具体地抓住一个场景,描绘一个镜头,那么无需华丽的辞藻,无需刻意地挖掘,读者必然能够被吸引,被打动。那么,怎样才能练就细节描写的"非常功夫"呢?俗话说"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进行完美的细节描写,是离不开写好人物动作的。这里,我就来谈谈如何"浓墨重彩,写好人物动作",从而展现生动细节,丰富习作内容。  相似文献   

12.
张素娥 《成才之路》2011,(36):95-I0020
细节的魔力令人叹服,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那么,我们怎样认识细节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3.
不少到过山东孔府的游人,可能会记得孔庙大门的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但"富"字顶上没有那一点,"章"字下部"十"的一竖直通到上部"立"字。这既不是岁月风尘的磨蚀,也不是刀笔匠的疏忽,而是孔子后人特意关照工匠如此雕刻,寓意是盼望孔家永远"富贵无顶,文章通天"。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学(包括中职、中专)语文课本出现对联和涉及对联内容的并不少,但对联一直以来却是"身份不明"。其教学状况,用"可有可无""零星浮浅""几近空白"等语或可概言之。本文分析当前中学语文课本中对联的"地位",论及对联进入高考题、对联与语文教学等问题,提出中学语文适当开设对课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一、身边对联俯首拾初感知师: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特殊的"诗句",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或"对联"。说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对联。生:过年的时候,大门上贴过对联。师:嗯,那是专门为迎春而作的对联,有一个特殊的名称,叫——  相似文献   

16.
对联只有上下两联,要在此极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一个相对独立的韵味深长的意思,要求每一个字都发挥潜能,因此,炼字炼句炼意十分要紧。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到了一个作为联络点的理发店,看到了冯云山写的一副开张联:  相似文献   

17.
写文章讲究的是细节。细节描写看似闲笔,可有可无,其实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细节描写在古诗词中同样有极强的感染力,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相似文献   

18.
写文章讲究的是细节。细节描写看似闲笔,可有可无,其实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细节描写在古诗词中同样有极强的感染力,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相似文献   

19.
历来研究李白的学者,或对李白功夫置之不论;或一带而过,不作深究。而常人之于李白功夫这一观念,往往是印象式获取,未免武断,或推至有唐一代剑术第二的位置;或以为其捆风,予以谤嗤。尚未有较为系统地剖解。本系列论文对有关李白功夫的材料进行全面梳理,旨在探求李白是功夫高手的可能性元素。这虽非李白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也可填补李白研究的一项空白;又或可完成大众对李白功夫印象式观念的纠偏。本篇是李白功夫系列论文的第一篇,通过对李白"两"位师父的探讨,以及其与两位师父事实上的关系,来分析其是功夫高手的可能性元素。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东京有一家名为"新都"的理发店,每日顾客盈门,生意兴隆.这家理发店是靠什么来吸引顾客的呢?有好奇的人前去打探,竟然发现店里一直在"出租"女秘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