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62年,前女排世界冠军苏联队以15比零的绝对优势战胜中国女排,周总理、贺龙副总理聘请日本教练大松博文训练中国女排;当贺老总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接见大松博文后,曾对我们在场的记者说:“三大球不上去,我死也不瞑目,今后你们要多拍些中国女排的照片啊!”十年浩劫结束后,女排的球艺有了突破性的提高。1980年9月中国女排以三比零的成绩战胜世界女排冠军日本队,大大鼓舞了中国人的士气。1981年10月30日我又随同中国女排姑娘们一起前往东京参加  相似文献   

2.
我以为短新闻不一定要有导语,有以下理由和根据。一、众所周知,导语是让读者或听众一接触开头就大概了解整篇新闻主要信息。这对长新闻尤为重要。然而本来只有二、三百字甚或百字以下的消息,读者瞄几眼顷刻就能看完并获知新闻全部事实内容,却让导语象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似地横在前面,碍眼费心,效果反而不好。比如: (题目)世界青年女排赛半决赛中国队负于苏联队 (导语):据新华社布拉格8月3日电第六届世界青年女排锦标赛今天在这里举行了半决赛,中国队同苏联队交锋,以2:3失利。  相似文献   

3.
病句逆伦     
外国人看汉语,都觉得其妙无穷。比如关于中国女排战胜古巴女排的消息,有的报纸的标题是《中国队大胜古巴队》,有的报则标以《中国队大败古巴队》云云。初学汉语的外国人会奇怪:中国队究竟是胜了还是败了?其实,那前一个标题的意思是“中国队大大地战胜了古巴队”,后一标题意为“中国队大大地打败了古巴队”,都说得通。就语法来讲,前一个为主动句,后一个是使动句,犹如分别说“我胜你”和“我使你败”一样。如此弯弯绕,别说外国人,就是没学过汉语语法的国人,有时也弄不明白,所以文人们给大众写文章,还是老实一点)L为好。类似…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周刊》2005,(44):72-72
11月20日,第四届女排大冠军杯结束,中国女排连负巴西、美国女排之后连续战胜韩国、日本和波兰女排,最终以3胜2负的成绩获得第三名。  相似文献   

5.
近来新闻导语模式化有了一些突破,引用的导语就是新出现的一种。引用恰当,既简洁又说明问题,能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一是引用古诗句。例如,1986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上的《中国女排教练班子产生》的导语: “千呼万唤始出来”。中国女排的教练员班子悬了两个多月之后,终于产生了。李耀先任主教练,董传强和程蜀琦做他的助手。这里引用了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诗,突出了广大读者对女排新教练人选急切关注的心情,通俗易懂,恰到好处,使导语如一块磁铁,  相似文献   

6.
邵锦梅 《青年记者》2017,(20):46-47
女排夺冠:《人民日报》头版“女排梦”报道 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重新登上了世界排球的巅峰,这对于中国竞技体育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次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大篇幅报道了中国女排夺冠的历史性时刻,本文将《人民日报》头版对中国女排夺冠的报道简称为“女排梦”报道.① “女排梦”报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适合表现竞技体育特有的图片报道形式,因为竞技体育是展示运动员身体美的比赛形式,视频、图片等报道形式更具有视觉的冲击力,也更能够深化报道的主题.《人民日报》头版以“中国女排王者归来超越金牌不忘初心”为题,对中国女排夺冠的瞬间进行了图片报道,配以简单的消息报道:“当地时间8月20日,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图文点透了报道主题.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人们一直称道“倒金字塔”的新闻写作手法,老师这样讲,学生这样学,编辑、记者这样写,多见不怪,习惯成自然.笔者认为,再好的新闻写作方法,也不能当成固定模式到处硬套.为了打破这种传统写作模式的束缚,穆青同志曾作过不少尝试,并提出了“新闻的散文式”这一想法。其实,新闻的散文式就是叙事体的写法。荣获1984年全国好新闻二等奖的《女排奏捷》的报道,就采用了叙事体导语:“当中国女排的张蓉芳最后一击,中国队以3比0将美国队打败后,在现场观战的中国代表团顾问荣高  相似文献   

8.
手头的两家晚报,报道同一件事,内容和处理方式大不相同,读来颇为耐人寻味。在本届世界杯女排赛中国队八连胜以后,下一仗将遇到强手巴西队。此时中国女排真正到了一个关口:对巴西、古巴和美国的三仗,必须胜一场方能确保中国女排拿到进军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第一批入场券,而对这三个队,哪一个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简讯     
9月15日至22日,辽宁省丹东日报受市委、市政府委托,举办了“鸭绿江全国记者采访周”活动。应邀参加的有来自二十八家新闻单位的记者。截至10月9日,他们已在丹东日报《外地记者看丹东》专栏里发表文章三十六篇,有的准备回去后继续写。通过这次采访活动,对促进丹东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何惠民孙云德)长春日报编辑部,根据9月14日凌晨二时中央电视台转播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亚军决赛实况,写了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的消息,刊登在当天报纸头版头条,同时,还配发了评论和电视屏幕照片。这条新闻比用新华社稿提前了一天。(长总) 9月中旬召开的中南地区煤炭系统报纸协作会  相似文献   

10.
去年11月17日,辽宁丹东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中国女排以三比二战胜日本队,夺得世界冠军的新闻。这条新闻不是来自新华社的电讯稿,而是综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消息。  相似文献   

11.
曹仁义 《中国广播》2004,(10):29-32
中国女排在相隔17年后,2003年11月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界杯女排赛中再次夺得世界冠军。国人为之振奋。正当人们很想了解这新闻背后的新闻,很想了解女排队员、教练员及有关人士夺冠后的心情、感受的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一档直播节目《中国女排再创辉煌》(简称《再创辉煌》)。此时,中国女排刚从日本大阪赛场回到驻地,  相似文献   

12.
1986年9月14日早晨七点钟,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队战胜古巴队夺得冠军的决赛刚刚过去三个小时,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报摘”节目里便以头题播出了一篇录音报道,及时报告了决赛的情况,并有一段激动人心的录音。那“嘭嘭”的击球声,爆如雷动的喝彩,宋世雄绘声绘色的解说,以及发奖式上嘹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等,一下把人们带到了激烈紧张、活泼又庄严的赛场。许多人感到奇怪:比赛现场远隔重洋,连中央台也只是发了口播新闻,河南广播电视新闻中心的记者这么快就推出  相似文献   

13.
7月3日晚,在俄罗斯进行的总统杯女排赛决赛中,最后一局,中国女排顽强挽救八个赛点,以3:1击败老对手荷兰队,成功卫冕。赛后,媒体们又开始了“重拾女排精神”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张明辉  夏辉 《新闻窗》2009,(5):86-87
宋词以情胜重风韵,导语以意胜重切入。如何选用好标题与导语,是每一名新闻工作者撰写好新稿件的首要前提。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受众群体,快速准确地了解最新发生的新闻,妙用新闻导语,是快捷告知大众真相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女排一直是国人关注、世人瞩目的一支世界冠军队伍。她们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勇于创新、夺取冠军、为国争光的精神,一直教育、鼓舞着全国人民。女排精神是国人的骄傲。因此,全国各地媒体在宣传中国女排不同时期、不同赛事中.有着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报道。作为中国女排“娘家人”媒体——《闽南日报》的记者,我以“特殊感情、特殊理解、特殊行动”报道中国女排。20多年来,本人采访、跟踪、报道中国女排的稿件有390多篇33万多字,其中获省级以上新闻奖19篇(次)。中国女排重新夺回世界杯冠军,本人报道中国女排的通讯《陈忠和“综合”出世界冠军》也夺得“冠军”——2003年度福建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时事新闻一等奖、中国女记者(编辑)新闻奖一等奖,再次实现本人心愿:女排报道也要拿金牌。  相似文献   

16.
新闻美断想     
(一)一九八四年全国好新闻评选中传出一桩趣闻:上海青年报送评的一篇社论,竟然是两张照片!这篇名之为“图象社论”的“社论”,刊登在该报一九八四年八月十日头版头条,在“中美女排队员为什么都哭了?”的赫然大字标题之下,仅有一句引言和一句话:“‘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对照这句话,请想一想——奥运会中美女排决赛,中国女排夺得‘三连冠’。当电视屏幕映现出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六日,中国女排首次捧起了世界冠军的金杯.这一喜讯,振奋了全国人民.人们从体育健儿的拼搏和胜利中,看到了国魂、民气,看到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一时间,“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热潮遍及神州大地.作为女排主力队  相似文献   

18.
在那个急需"精神标本"的时代里,"女排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7月3日晚,在俄罗斯进行的总统杯女排赛决赛中,最后一局,中国女排顽强挽救八个赛点,以3∶1击败老对手荷兰队,成功卫冕。赛后,媒体们又开始了"重拾女排精神"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女排奋力拚搏,七战七捷,又夺“世界杯”,全国人民莫不欢欣鼓舞。欣喜之余,将有关赛事的新闻重新浏览了一遍。一条并不显赫的报道令人瞠目:随中国女排赴日参加世界杯赛采访的各报记者竟达三十多人! 掩报而思,浮想联翩。报道球赛,记者们是努力的。特别是中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女排奋力拼搏,七战七捷,又夺“世界杯”,全国人民莫不欢欣鼓舞。欣喜之余,将有关赛事的新闻重新浏览了一遍。一条并不显赫的报道令人瞠目:随中国女排赴日参加世界杯赛采访的各报记者竟达三十多人!掩报而思,浮想联翩。报道球赛,记者们是努力的。特别是中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