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牛学钓记     
冬春抛竿串钩好钓鱼:冬末春初之际,冰雪虽渐融化,但寒意犹存。休眠了大半个冬季的鱼儿,在饥肠辘辘的状态下,此时也蠢蠢欲动。但其活动的范围仍受水温的制约。水深的区域依然是它们的聚集之处,而不足1米的近岸浅水区,仍然是其不敢涉足的地方。钓者若选择此季作钓,用手竿显然鞭长莫及,惟有抛竿才能帮你实现将钓饵投到远处深水区的鱼儿聚集区,直探鱼儿的老巢(善于找鱼才会有好收获)。  相似文献   

2.
春分早、仲、暮三春。其间,鱼的活动随气温、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故春钓必须适时而变。 一变:早春气温低,钓法按冬季。 早春通常指公历2月初至3月初,农历立春至雨水。这期间,由于气温、水温都还很低,鱼儿几乎仍处于半冬眠状态,也不大摄食,尤其在上午10点钟以前,很难钓获。10点钟以后临近中午时分,随着气温、水温的略有上升,间或会  相似文献   

3.
《钓鱼》2007,(15)
众所周知,炎炎夏日,在有流动的水的地方钓鱼,鱼儿的咬钩率非常高,比如库塘的进出水口处,转动的增氧机的周围等等,雨打水面,风起波澜,也能使"死"水变"活",这就是鱼儿在风雨天疯狂咬钩的原因。在活动的水中钓鱼,水温适宜,氧气充足,因此鱼儿们也就像这活水一样非常活跃。  相似文献   

4.
三温是指气温、水温和鱼的体温。鱼的体温受控于水温,水温受控于气温。就钓鱼而言,三温中的关键是水温。因为只有鱼的体温与水温维持在“等温”范围内,鱼儿才能接受钓者发出的刺激,并作出进南和咬钩的反应。一、鱼类变温方法鱼类学家认为,大多数鱼类的体温略高于周围...  相似文献   

5.
王华良 《钓鱼》2007,(8S):28-28
众所周知,炎炎夏日,在有流动的水的地方钓鱼,鱼儿的咬钩率非常高。比如库塘的进出水口处。转动的增氧机的周围等等,雨打水面,风起波澜,也能使“死”水变“活“,这就是鱼儿在风雨天疯狂皎钩的原因。在活动的水中钓鱼。水温适直,氧气充足.因此鱼儿们也就像这活水一样非常活跃。  相似文献   

6.
5.铺地拖底钓 天气温闷,或水温低,鱼儿不爱活动,或水宽鱼稀等,可采用密集搜索的方法下钩找鱼。 拖底钓是使钓饵在移动中有停顿,在停顿中待鱼上钩。 水阔鱼稀,定点钓很难有收获,就要主动出击,下钩找鱼,在竿线所及的范围内,钓饵如铺地毯似地不漏过任何水底,边寻边钓。  相似文献   

7.
钟春  项俊 《中国钓鱼》2020,(4):26-27
春天,虽是常年钓鱼的黄金季节,但在早春期间,由于气温、水温还尚未完全达到最适合鱼儿生存的条件,所以,早春垂钓,尤其要注重以下五适五选,才能钓则多获。—、适应水温选天时.一年按二十四个节气划分,立春、雨水为早春。这期间,虽已进入春季,但去冬的小寒、大寒刚过,大地才开始复苏,气温还没多大变化,水温更无明显上升,鱼类仍处于半冬眠状态,少吃,少动,不易钓获。  相似文献   

8.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7,(3S):14-15
冬春抛竿串钩好钓鱼:冬末春初之际,冰雪虽渐融化,但寒意犹存。休眠了大半个冬季的鱼儿,在饥肠辘辘的状态下,此时也蠢蠢欲动。但其活动的范围仍受水温的制约。水深的区域依然是它们的聚集之处,而不足1米的近岸浅水区,仍然是其不敢涉足的地方。钓者若选择此季作钓,用手竿显然鞭长莫及,惟有抛竿才能帮你实现将钓饵投到远处深水区的鱼儿聚集区,直探鱼儿的老巢(善于找鱼才会有好收获)。  相似文献   

9.
孙美理 《钓鱼》2008,(14):44-45
一、夜钓天时与地利 夜钓天时。夏夜里钓鱼在钓时的选择上虽然与白天不同但我认为也有很多相同之处,总之不管在白天还是黑夜钓鱼,在钓时选择上都要选气压高的时段,气压高水中含氧量大,鱼儿活跃,觅食咬钩积极,钓者的钓获量相应就大。一般情况下选阴天、多云、小雨、晴朗白天的黑夜里钓鱼较好,这样的黑夜气温水温适宜鱼儿咬钩的条件,鱼儿活动范围大,较易中钩,对于一整个夜晚的最佳的上鱼时段为晚上7—11时和次日2—5时这两段时间。  相似文献   

10.
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鱼儿基本上还生活在深水中,只是短时温暖的气温和水温才诱使它们开口索食。因此,早春钓山塘首先.要追温,另外还要守钓。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1.
蒋清泉 《中国钓鱼》2012,(12):28-29
冰钓时,由于气温、水温都很低,鱼儿身体僵硬,活动不便,再加上诱鱼的饵料味道在低温下传递缓慢,所以短时间内(比如半天时间)靠诱饵是引不来鱼的。要想在短时间内钓着鱼、多钓鱼,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打冰洞,找到鱼儿藏身的地方;找不到鱼,说下大天来也钓不着鱼。特别是野钓,水广鱼稀,鱼儿又爱扎堆集体抵御严寒,想找到它们聚集之处,  相似文献   

12.
春末话走钓     
一、钓滩。滩指浅水区。春钓浅滩,春暖花开,浅滩在阳光照射下,水温上升比较快。这时鱼儿喜暖,深水区的鱼儿必奔浅滩觅食。在浅水区打饵下钩,必有所获。二、钓草。春末时节,天气渐暖,鱼儿开始进食,就会游到岸边浅滩有水草生长的地方找食,所以垂钓窝位要选在有水草生长的地方。诱饵打在岸边蒲草、苇草、杂草,明水中独草旁的背阳面。  相似文献   

13.
吕文罄 《钓鱼》2005,(2):30-30
“春钓跟着水温走,鲫鱼鲤鱼都满篓”,是则渔谚,它点明了春钓的关键在水温,只有“跟着水温走”,才能做到“鱼满篓”,实际情况正是这样。春,尤其是早春,气温、水温、地温都低,如果钓鱼不跟着水温走,是难有所收获的。因为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着环境水温而变,二者相差仅05℃~1℃,只有鱼的体温在适温范围内与水温保持一致,鱼儿才能正常活动与摄食。  相似文献   

14.
沙英峰 《垂钓》2001,(10):56-57
钓黑鱼要浮钓,最好用小活鱼为饵,找鱼下钩。这是我钓黑鱼的绝招,几乎是遇黑鱼必获,有极强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15.
春季是一年野钓的黄金时段,特别是3~4月份在草缝中找鱼下钩钓野鲫鱼,不但乐趣无穷,而且钓获颇丰。一、找鱼。春季,鲫鱼喜欢在近岸的草丛中觅食、嬉戏,由于上层水温较高,鲫鱼都集中在水的上层(此时,喂窝钓底都很难钓到鱼),很容易发现鲫鱼的踪迹。只要看到水中的草梗有轻微的晃动,或草边的水面有微小的波纹,下面肯定有鲫鱼  相似文献   

16.
春天,虽是常年钓鱼的黄金季节,但在早春期间,由于气温、水温还尚未完全达到最适合鱼儿的生存条件,所以,早春垂钓,尤其要注重以下五适五选,才能钓则多获。  相似文献   

17.
张兰舸 《钓鱼》2006,(1):43-43
有句渔谚说:“夏天鱼找饵.冬季饵找鱼”。在我国北方,进入冬季后,白雪皑皑,寒风凛洌。由于气温低,鱼基本处于半冬眠状态,身体变得僵硬,食欲也锐减,是一年最难钓鱼的季节。但如能选择好钓位,且钓饵对口,钓法得当,仍会有鱼吃钩。因此,冬季冰钓找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莫凡 《中国钓鱼》2000,(5):57-57
国外钓鱼模拟游戏有一个明显特点:钓鱼方式是见鱼下钩,有悖于国人撒窝下钩的传统。要开着钓艇四处游荡,寻找鱼群的踪迹,看见鱼才能下钩,而且令人奇怪的是鱼也照咬钩不误,钓鱼效果丝毫也不差,看来,国外的鱼实在太多,否则,会有那么傻吗?国内人口多,连鱼都被折腾得聪明了许多,基本不吃这一套钓法。具体地讲:《3D钓鲈高手》是一款蕴藏着巨大潜在内涵的重量级纯三维模拟游戏,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王砥平 《钓鱼》2008,(24):28-29
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鱼可钓,就是在银装素裹,草木枯竭的严寒冬天,也还是可以钓鱼的。 水温一般在15—25℃是鱼类存活生长的最佳期,超过30℃或低于4℃时,就不吃不动,这是鱼儿一般规律。进入寒冬,鱼类畏寒,普遍会进入冬眠,安全过冬。但其中还有许多鱼种,既冬眠也吃食,鲫、鲤就是其中主要一种,只不过冬季寒冷温度低,鱼儿活动范围小,主动觅食性差,钓取难度加大,但也并非难于上青天。  相似文献   

20.
李智 《钓鱼》2013,(5):37-37
随着万物复苏时节的来临,钓友们又将掀起一个?挥竿垂纶的热潮。钓谚云:春钓跟着水温走,条条鲫鲤钓满篓。由此可见,要想在早春时节满载而归,寻温施钓是重中之重。一、关注气温,看天出钓 在早春钓鱼,首选连续晴朗、气温相对稳定的天气出钓,或者温差较小的轻雾天、气温变化不大的阴暖天。垂钓的时间应控制在日出至日落这一时段,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不但感觉惬意,鱼类也较为舒适,愿意索食咬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