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是中学化学重点实验项目之一,而现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关于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影响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因为钠被铝箔包裹,而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氢氧化钠能与铝箔反应生成氢气,干扰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这一结论。二是气体不易收集。实验过程中钠与水反应时会移动,脱离铝箔,从而失去控制,浮出水面,导致生成的气体无法进行收集。三是存在安全隐患。在用  相似文献   

2.
娄善平 《化学教学》2002,(10):9-9,12
笔者在试用高中化学新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著 ,2 0 0 0年 3月第 2版 )的过程中 ,发现学生实验“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三 ,P .170 -P .172 )存在缺点较多。笔者将这些缺点及改进方法简述如下 ,与教材编写者及诸位同行商榷。1 改进方法1.1 钠块与水反应收集氢气的实验 (“一、3”)(1)原实验方法 :(见教材 )。(2 )原实验方法存在的缺点 :①钠块连同包裹的铝箔在反应过程中易上浮而发生爆炸。原因是钠块上浮后 ,反应放出的热量不易及时地从铝箔内散发 ,导致铝箔内的钠块及产生的氢气燃烧而爆炸。②做过该实验…  相似文献   

3.
高中化学钠与水反应这一实验中,由于不可排除铝的存在,无法肯定收集到的氢气是钠与水反应所释放。鉴于此,建议为了保留原有实验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可用几层纱布或塑料(刺孔)等材料来替代铝箔,改进了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4.
在试题中设置隐含条件,已成为考查学生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隐含条件在试题中通常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隐含在关键的语句之中;隐含在特殊的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等,所以我们必须从题图、关键词语、特殊的状态和变化的过程人手进行隐含条件的挖掘.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隐含条件的概念及挖掘隐含条件的七种方法:从定义与性质中挖掘隐含条件;从类比中挖掘隐含条件:从联系中挖掘隐含条件;从数形结合中挖掘隐含条件;从推理中挖掘隐含条件;从公式中挖掘隐含条件;从联想中挖掘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6.
初中的物理题目,往往存在隐含条件,这些隐含条件可隐含在题目的已知条件、物理过程、物理图像、定律应用范围及答案中.如果能及时挖掘这些隐含条件,就能够越过“思维陷阱”,突破解题障碍,提高解题速度.那么,怎样快速、准确地找出这些隐含条件呢?有以下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解数学题离不开已知条件,然而不少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并没有明显地列出来,而是隐含在题目中,称之为隐含条件.一般来说,初中数学题中的隐含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8.
具有隐含条件题归类与例析山东沂南二中(276300)夏立先具有隐含条件题是学生出错较多的一类题.由于题目中的一些条件不是直观的而是隐含的,这些条件往往不易被发现战者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出现错误·现将这类题归类、分析如下:一.反应的隐含例:常温常压下...  相似文献   

9.
<正>隐含条件是指数学问题中哪些较为隐蔽,存在且不显露的解题条件,或者要利用已知条件推理得到的解题条件。隐含条件与数学问题难度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如果隐含条件深,则数学问题难度较高,反之则亦然。因此,对高中数学解题中隐含条件进行深入挖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对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在比对中挖掘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10.
物理习题中隐含条件的存在,明显增加了题目的难度,本文阐述了高中物理习题中隐含条件的分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许多数学问题的设计,往往将部分条件隐含在题目之中,若不注意挖掘,就会给解题带来困难.为此,本文把初中数学中常见的隐含条件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2.
一、提出问题用扎满针眼的铝箔包裹住钠后放人水中,铝箔和生成的氢氧化钠真能反应吗?在我们学习完人教版必修1金属及其化合物后,  相似文献   

13.
目前市场上用来包装香烟、糖果或其它食品的“锡纸”随处可见.“锡纸”除了纸基以外,实际上是铝箔.如果收集起来,可用它代替铝箔或铝片进行许多化学实验.现举几例:1.铝的燃烧将一小块“锡纸”卷成卷,在一端插入一根火柴,点燃火柴燃至快要熄灭时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见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反应后生成白色固体.2.跟酸或碱的反应将“锡纸”剪成约2×2cm的方块,团成绿豆粒大小的小球置于试管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即可制取氢气.铝箔可完全反应留下纸基,效果十分理想.3.钠跟水的反应钠跟水反应并需收…  相似文献   

14.
隐含条件的挖掘能有效检验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并利用隐含条件是顺利解答物理习题的关键.下面对有关问题作分类例析. 一、条件隐含于物理概念中 物理概念是解决问题的依据之一,有些题的部分条件隐含于相关概念的内涵中,于是,可从概念的内涵中挖掘出隐含条件. 例1图1表示的是交流电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此交流电的电流有效值为(). A. 5 B.5A C.3.5A 解:本题主要考查交流电有效值的概念.交变电流有效值的定义是:在一个周期内,交流电流i通过电阻R产生的热量Q与恒定电流I通过同一…  相似文献   

15.
江玉安 《化学教学》1999,(12):40-40,41
三年前,我对中学教材中的一个化学问题有了一些饶有趣味的认识.引起我兴趣的化学问题是碱金属那一章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为了验证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课本中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把钠块用铝箔包好,用针在铝箔上戳几个小洞,然后用镊子夹住,用排水集气法在小试管中收集气体,然后检验该气体.我发现从该实验中可以引入很多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引出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技术.但遗憾的是,我们的教材对实验技术向来不加说明,更不要说对实验技术进行一番深入的讨论了.我认为实验技术跟实验原理一样重要,实验技术对实验…  相似文献   

16.
命题者为了更好地考查学生敏捷而严密的思维能力,常常在题干中设置一些隐含条件若对试题中的文字表述不作深入剖析,很可能会使思路误入歧途,得出与实际不相符合的答案。如何挖掘试题中的隐含条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就隐含条件的类型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的已知条件并没有明显给出,而是隐含在题目中。在解含有隐含条件的物理问题时,找出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如何找隐含条件呢?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从已知条件中找隐含条件有些物理题目中的必要条件就隐含在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中。例如“眼睛能看清茶物”就隐含着视角为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隐含着合外力为向心力;“冰水混合物”隐含着温度为OC,等等。2在物理过程或现象中找隐含条件某些物理题所描述的物理变化过程常有其特定的规律,而运动规律就是这道题的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18.
杨映碧 《甘肃教育》2007,(9X):55-56
一、从物理概念中挖掘隐含条件 物理概念是解题的依据之一,不少物理题的部分条件隐含在相关的概念中,于是可以从分析概念中去挖掘隐含条件,寻求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课中“铝箔的燃烧”实验,采取如下方法:把2cm×5cm的薄铝箔卷成筒状,内部裹一纸片,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点燃纸片,立即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放一些细沙,装置如图1),可见铝箔在氧气里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和耀眼的白光。  相似文献   

20.
罗华 《广东教育》2005,(10):15-16
三角函数中有这样一类问题,在已知条件的背后隐含着某些约束关系,看不到它,问题可能增解。对此,不少同学无所适从或心有余悸。常有同学提问:有什么便捷方法让隐含条件真真切切“浮出水面”呢?本文介绍用单位圆揭示隐含条件、剔除增解的办法,同学们不妨试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