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0-2012年全省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国家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所全省平安校园创建先进单位江西省青年人才培养中心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实训培训基地江西省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培训基地江西省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基地南昌市赛会志愿者培训基地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省团校隶属共青团江西省委,是我省唯一一所从事青年人才培养、青年工作理论研究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创办于1952年,61年的风雨兼程,励精图治,学校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为共青团事业和青年工作战线培养了近5万名青年管理人才,也为国家和江西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一  相似文献   

2.
红色基因作为红色文化的遗传密码,是推动时代青年大学生践行爱国主义的力量源泉,具有很强的无产阶级性、民族性和科学性。将红色基因融入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能够丰富青年大学生爱国观教育内容、创新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延伸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对于培植青年大学生爱国情怀产生重要意义。红色基因融入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加强红色文化育人,拓宽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发挥活动育人功效,丰富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强化媒体宣传作用,创新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载体;落实实践育人功能,提升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3.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但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产生了网络依赖,在识字、书写、口语表达等方面出现了问题。提升青年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文章从青年大学生语文素养缺失的实际状况出发,分析青年大学生语文素养缺失的原因,探讨培养青年大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培养青年大学生对汉语、汉字的热爱,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鼓励大量阅读名著,提高教师修养等,为培育合格青年大学生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组织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教育引导、文化涵育、实践历练的重要作用,是青年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教育载体。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校学生组织要继续成为青年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就需要主动适应并融入社会和青年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强化并彰显其社会性,以"面向青年、依靠青年、服务青年、发展青年和成就青年"为组织定位和发展目标,不断提升其在青年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实现高校学生组织的健康、科学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青海教育》2011,(6):1-1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5月6日专程前往青海民族大学,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就当代青年学生的信念、责任与使命对全省大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  相似文献   

6.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因此,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年大学生的素质十分必要.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育大学生的爱心、诚心、进取心、平常心、淡泊心,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来统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凝聚青年大学生的力量、解答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困惑,是高校德育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的时代使命和政治责任,它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高校,深入青年大学生,并通过主旨讲话、高校座谈、回信青年等方式勉励青年大学生、寄语青年大学生,形成了习近平关于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的生成有其独特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主要包含理想论、使命论、品德论、奋斗论、创新论、实践论等内容要义;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创新发展,是党的青年工作理论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凝聚了磅礴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9.
关于青年大学生信仰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终极人文关怀.当前青年大学生所表现出的信仰新特征意味着纯理论与逻辑相结合的信仰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其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需要,对青年大学生非理性情感因素的关注使得信仰教育生活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合理引导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营造信仰教育情境、推进社会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帮助青年大学生选择、形成和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好的、科学的、积极向上的。但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出现了偏差。如何有效地加强青年大学生信仰教育,帮助和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1.
正5月4日,省委书记尤权、省长苏树林先后到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大学生创业基地调研,了解教学情况,看望师生,与青年创业者代表座谈,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青年致以节日问候。省领导杨岳、陈桦、叶双瑜、李红参加调研和座谈。5月4日,福建省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暨"身边好青年"青年典型分享会在福州举行。省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陈桦出席会议并讲话,杨江帆副书记参加会议。5月6日,由福建省文联、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的首届福建省大学生戏剧节暨海峡两  相似文献   

12.
青年文化是一种独立于主流文化存在,为青年群体所特有的亚文化形式。沉迷网络世界、追逐娱乐时尚、推崇流行话语是大学生中流行的青年文化现象,造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多元和大学生价值选择迷茫,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借鉴。为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借鉴和吸收青年文化中积极合理因素,对青年文化中消极因素采取疏导策略、创新策略和实践策略,提高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才,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青年大学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好青年大学生,使他们成才又成人,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而青年大学生中,依据我国的国情,贫困大学生则又成为高校青年大学生中的主要构成部分。人们对青年大学生较为关注,而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却较少。尤其是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度更少涉及。试图以工作的丽江师专为例,从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感、成功失败等方面细微的举动,从中分析产生这种行为举止的心理层次原因,进一步探究对贫困大学生的管理和引导举措,提出对策,希望能够引起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好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并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做到知法、懂法、用法,提高青年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帮助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我国建设法治社会打下坚实基础[1].本文深入分析了青年大学生心理、生理特征以及社会、家庭环境的改变,提出对大学生进行普法教育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全面开展大学生普法教育.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以街拍视频为代表的短视频快速发展与大学生网民人数的不断增多,短视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不仅稀释着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而且不断扭曲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鉴于此,在内容选择上,我们要创新创造出更多积极向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品内容,严厉规制不良社会思潮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在制度监管上,建立健全短视频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强化短视频平台自律意识;在思想政治上,做好短视频平台在青年大学生社会思潮、主流意识形态、青年亚文化、网络青年亚文化引领工作,防止他们在思想政治上误入歧途,最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以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来统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凝聚青年大学生的力量、解答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困惑,是高校德育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的使命和责任,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战斗中所孕育的伟大抗疫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伟大抗疫精神对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蕴,不仅丰富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内容,坚定了青年大学生的"四个自信",还强化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的认同教育,创新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青年人才聚集的中心,注重发展大学生党员,就是注重从青年和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高校是主阵地之一。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在高校,青年的价值观刚刚确立和形成,这一过程尤为关键。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大学生党员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他们能够更加适应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大学生党员在高校青年的学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正确的青年价值观,是大学生党员的使命与责任。  相似文献   

19.
研究剖析了青年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当前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的选择与培育,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青年观是指导大学生“三观”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邓小平的青年观可具体分为未来青年观、全面发展青年观、革命和建设生力军青年观,以此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