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地区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状况给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主动适应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加速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实现高技能人才紧缺瓶颈的突破.为此,本文从高技能人才的内涵、紧缺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科技的迅猛发展、企业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高技能人才逐渐由传统的操作技能型向新式的复合技能型转变,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面临着新的挑战,企业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也面临着新的要求。本文介绍了高技能人才“N+Y”评价体系在中国石化集团管道储运公司的实践情况,探讨了高技能人才评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机制,建立和完善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等对策,对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培训》2012,(4):6
2012年我部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全面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中长期规划为统领,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龙头,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管理政策,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全面推动政府人才工作科学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以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力度。深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启动会,启动2012年项目实施工作。组织开展技师培训项目、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组  相似文献   

5.
高技能人才评价的创新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企业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高技能人才逐渐由传统的操作技能型向新式的复合技能型转变,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面临着新的挑战,企业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建立什么样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怎样科学地评价高技能人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为此,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以下简称“管道公司”)以中国石化集团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为契机,  相似文献   

6.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技能人才评价则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对高技能人才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着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为此,科学释析这些概念是高技能人才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7.
加快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除需要科学的培养模式外,还需一套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与之相适应。本文以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为切入点,研究高技能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探析指标体系的变现方式及评价结论的形成,对企业人才的选择和国家正在进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林 《中国培训》2007,(11):22-23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但长期以来,高技能人才评价跟不上社会需要,严重制约了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因此,必须加快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拓宽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  相似文献   

9.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提升铁路站段生产技能和班组生产管理水平的关键力量,而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则是各站段的薄弱环节。本文从站段业务的沟通、技术的引领、操作的示范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提出了高技能人才在生产一线应具备的职业技术能力、现场应变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总结出了站段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四项措施为: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实现动态管理;重视高技能人才的企业地位,实施其技术上的引领;建立现代高技能人才制度,开拓其职业发展途径;规范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评价方式,完善其培养与评价制度四项措施。希望通过此项措施的运用,能为铁路站段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针对西部人才需求实际,提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引领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对策。文章指出,要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职业教育集团,注重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质量与评价     
健全与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不仅是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确保高技能人才质量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因此,大家在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时,特别要注意评价制度的重要性所在。另外,要注意研究高技能人才工作评价制度与高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关系,只有在确保高技能人才工作质量、效率的前提下,才能确保高技能人才的质量。讲到高技能人才质量,至少涉及两大要素:一是制定评价的标准及其指标体系;二是依据评价标准指标进行评价。没有标准,培养和评价都没有依据,也谈不到质量高低。关于这一点,大家越来…  相似文献   

12.
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特性更多的表现为专用性人力资本。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是高技能人才的市场价值存在"偏离",从而使投资风险加大;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的错位和一些体制性障碍也加剧了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根据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特征建立合理的技能人才人力资本评价体系,并合理配置政府、各类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的资源,形成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本投资的多元分担模式,进而构建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是缓解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特性更多表现为专用性人力资本。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是高技能人才的市场价值存在"偏离",从而使投资风险加大;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的错位和一些体制性障碍也加剧了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根据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特征建立合理的技能人才人力资本评价体系,并合理配置政府、各类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的资源,形成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本投资的多元分担模式,进而构建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是缓解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特性更多地表现为专用性人力资本。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是高技能人才的市场价值存在"偏离",从而使投资风险加大;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的错位和一些体制性障碍也加剧了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根据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特征建立合理的技能人才人力资本评价体系,并合理配置政府、各类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的资源,形成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本投资的多元分担模式,进而构建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是缓解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北京轻工技师学院作为国家第二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深化校企合作,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可借鉴的成功范例,发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辐射、引领与示范作用,促进规模化、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发展,促进我院高技能人才基地培训质量和培训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前老工业基地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一类人才是伴随经济发展新出现的中坚力量,如何对其进行评价是目前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一方面由于“高技能人才”属于灰领阶层,不同于白领和蓝领。本文针对其特殊的工作性质与内容,分析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行为视角;另一方面由于老工业基地的学校是满足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输送渠道,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存在一个评价对接的问题,因此,本文又提出一个新的评价方式——校企联合评价,在分析其行为的内涵与特点和规律性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技能人才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行为视角校企联合评价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在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的确定的研究中,采用了问卷调查法。  相似文献   

17.
论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快 《成人教育》2009,29(6):45-46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评价存在评价机构数量不足,评价标准、评价办法、评价手段不成熟等问题,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等环节没有形成有效联动,导致评价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从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出发,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多样性阐述高技能人才评价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提出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瓶颈,国家把高技能人才确立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而有了"高技能人才"与"高职高技能人才"之说."高技能人才"、"高职高技能人才"两者看似相同,实则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试从两者概念内涵、培养途径、考核评价三方面加以厘清,希望对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及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高技能人才是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培养高技能人才是职业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和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不能脱离于企业。本文通过陕西工业技术学院、西北工业学校多年来在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成功做法,说明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瓶颈,国家把高技能人才确立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而有了“高技能人才”与“高职高技能人才”之说。“高技能人才”、“高职高技能人才”两者看似相同,实则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试从两者概念内涵、培养途径、考核评价三方面加以厘清,希望对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及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