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音响档案是提供音乐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既具有抢救民间音乐遗产的价值,又为音乐院校教学、科研提供重要保证,是民间音乐传承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重视音响档案在民族音乐传承中的作用,并对其加以科学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革命战争时期延安作为革命文艺中心,出版了大量民间音乐出版物,其中最具代表性,学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广泛的,是1939年成立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大批书籍、报刊.马可、安波、吕骥、张鲁等音乐家持续开展了民间音乐采集、研究工作,对口头传承的信天游、郿鄠、秦腔等解放区所在地的民歌、民乐、戏曲等进行广泛采录、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大量民间音乐的相关出版物.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自成立后8年间,在民间音乐资料方面,出版10种民间音乐研究资料丛刊,还有编辑完成未出版的民歌集6部,这些都是延安音乐家的大量田野调查成果的汇聚,保存了大批鲜活的民间音乐资料.  相似文献   

3.
陶园 《兰台世界》2009,(8):16-17
音响档案是提供音乐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既具有抢救民间音乐遗产的价值,又为音乐院校教学、科研提供重要保证。是民间音乐传承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重视音响档案在民族音乐传承中的作用,并对其加以科学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应肩负传承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颖 《大观周刊》2011,(14):134-134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流行音乐和外来音乐的影响,我国很多传统音乐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印象,使众多口口相传 的民间音乐出现了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现状。长期以来,普遍认为传承和发扬地方音乐文化的任务是高等专业院校的任务,忽视了基础教育阶段传承地方民间音乐艺术的重要作用,这对拯救和弘扬民族文化事业极为不利。因此,传承和发扬地方民族音乐文化也应成为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活态民间音乐文化资源是指存活于民间的、鲜活的、发展的音乐文化资源。为记录和保存民间音乐文化,展现当下活态音乐的生存模式,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于2004年成立项目对活态音乐资源进行主动收集和保存。[方法/过程] 以中国音乐学院民间音乐资源建设项目为例,运用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等方法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民间音乐及与其存活相连的文化事项整合考察,并以录音、摄像等多种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结果/结论] 活态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建设是一项庞大的音乐文献建设工程,在特色资源建设、艺术实践、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任莉 《山西档案》2015,(2):102-104
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间音乐的整理和收集是实现其历史价值的重要保证。音乐档案这一新兴的档案门类,对民间音乐的保存和整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音乐档案的概念、分类及重要意义进行简单概括,进一步提出民间音乐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和相关办法。  相似文献   

7.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嵊州吹打"是浙江嵊州地区传承的一种优秀的民间吹打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已处于濒临消亡与蜕变的尴尬局面。笔者以为要更全面、更完善地保护与传承"嵊州吹打",必须从研究其音乐本体入手,以便保护者更了解、认识以及研究其全貌。文章旨在通过对"嵊州吹打"的旋律发展手法及其特点进行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总结与研究,以期对我国优秀民间音乐的传承有所帮助,对专业音乐的创作有所促进与启发。  相似文献   

8.
齐晓雪 《大观周刊》2012,(26):25-25
音乐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民间乐器是音乐传承的载体之一。本文通过对四川大凉山美姑彝族民间乐器,月琴、口弦、笛子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了彝族人民的民俗技艺。  相似文献   

9.
民族民间音乐,是指千百年来流传于民族聚居地区,在人民群众中有广泛深入影响,与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传统音乐艺术.其主要部分包括民歌、民间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等品种.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并高于真实生活,而且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民间音乐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化濒临消失或失传,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本文以东路二人台艺术继承与发展的途径为例,阐述了大众传媒对民间音乐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田野调查是记录、研究、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的重要一环,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两个难题:一是音准难题,即民间音乐的音准具有游移性,无法用固定律的音准概念来转化,造成了"失准"问题;二是记谱难题,即民间音乐具有写意性,难以完全用写实性的记谱方式来准确记录,造成了"失谱"问题。"失准"和"失谱"的状态不利于民间音乐的本真性、完整性和可解读性的保护和传承,这两个问题需要被关注,并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洪烨 《兰台世界》2014,(6):65-66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极具音乐才情的帝王,其在位期间扩建乐府,扩充了俗乐工作的专门机构,有力地促进了俗乐的传承发展;重视音乐人才,将全国各地民间音乐人才挑选到乐府机构,从事音乐收集、整理和创作工作,促进了俗乐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极具音乐才情的帝王,其在位期间扩建乐府,扩充了俗乐工作的专门机构,有力地促进了俗乐的传承发展;重视音乐人才,将全国各地民间音乐人才挑选到乐府机构,从事音乐收集、整理和创作工作,促进了俗乐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郭威  张磊 《出版广角》2021,(7):64-66
曲谱是一种流动的音乐文献,其既是音乐记录的手段,也是音乐表演及音乐传承的重要载体.音乐曲谱出版是音乐文化发展传播的重要路径,规范音乐曲谱出版对于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音乐编辑手册》《音乐曲谱规范》等曲谱出版类规范文献为研究基础,从音乐曲谱出版的核心内容、出版意义及存在问题等几个层面的内容进行梳理及思考,以期为我国音乐曲谱出版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娉 《兰台世界》2014,(11):155-156
本文在对康乾时期河南豫剧进行宏观概述的基础上,指出此时河南豫剧音乐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口头传唱、音乐柔美;受众广泛、娱乐性强;贴近生活、共同创作的特点,从而探讨出康乾时期河南豫剧音乐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康乾时期河南豫剧进行宏观概述的基础上,指出此时河南豫剧音乐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口头传唱、音乐柔美;受众广泛、娱乐性强;贴近生活、共同创作的特点,从而探讨出康乾时期河南豫剧音乐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林丹汗宫廷音乐始于"北元"时期,盛行于元代,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宫廷音乐体系。研究林丹汗宫廷音乐,有助于从不同侧面了解林丹汗宫廷音乐与民间歌舞的关系,为传承与保护宫廷音乐,推动林丹汗宫廷音乐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岳悦 《兰台世界》2014,(11):131-132
乐府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阶段,其中当时担任乐府"协律都尉"的李延年对此功不可没。李延年的乐府创作,注重对民间音乐的传承,注重对外来音乐的借鉴,注重对文化意识的突破,对汉乐府的兴盛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乐府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阶段,其中当时担任乐府"协律都尉"的李延年对此功不可没。李延年的乐府创作,注重对民间音乐的传承,注重对外来音乐的借鉴,注重对文化意识的突破,对汉乐府的兴盛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瞿小蕾 《大观周刊》2012,(28):46-47
苗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灾难深重和曲折迁徙的民族发展史练就了苗族人民刚毅的民族性格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也使得这个民族至今仍保持着充满生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可从说其音乐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湘西和黔东南是苗族人口分布最多的两个地区,集中体现了苗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特征;本文以民族音乐学理论为指导,对两地苗族音乐的异同作比较全面深刻的比较研究,对我们全面的了解苗族的历史,认识苗族音乐文化的内在结构和具体内容,为如何保护、传承和弘扬苗族音乐文化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盛行于江南的丝竹音乐作为一个具有江南地域文化的传统乐种通过不同的多种途径和社会层面传承至今,它经历了盛行、衰退,甚至濒临消失的过程,目前在政府的号召下正在对它进行挽救。笔者通过对江南丝竹音乐传承情况的调研,认为江南丝竹音乐同其他民间乐种一样,是在特定时空和生活状态中由某个群体所创造出的一种文化,它涵盖了这个群体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同与态度;它建立在一个"自足"基础上获得"自满"的生存状态中。因此,对它的继承不仅仅是技法上的问题,而且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