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研究表明,中长跑运动员心脏功能改善最显著时期是少年阶段(一般在12~17岁)。在这个年龄阶段经过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心脏的增大可达到成年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水平,只是心肌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在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中,打好提高心脏功能这一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不断提高训练负荷量和强度情况下的幼年化,是现代高水平体育运动的趋势特点。在安排少年运动员尤其是15—16岁少年运动员训练时,往往没有考虑到,正是这一时期具有心脏发育正在完善的特点。因此,研究少年运动员心脏活动能力——心肌的收缩与放松机能——在年内周期训练中的变化是特别必要的。应该指出,如果说对运动员的心脏收缩机能的研究已经相当完善,那么对心肌放松机能的研  相似文献   

3.
少年运动员心功能对动静力负荷的适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少年耐力和力量运动员心功能在动力和静力负荷后各项指标变化的测定,讨论了STI、SV、SW、mW等有关指标的适应,进一步讨论运动员心脏心肌增厚的成因,并对运用运动员心脏作功指标及心肌耗氧指标探讨运动员心脏成因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80.8第三代神经类型测试量表”对福建省部分项目的380名少年运动员进行神经类型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所测羽毛球、排球少年运动员神经类型(1——4型)的百分率离于女篮球和乒乓球:体能类速度力量性项群除挑选1—4型外,还可多选择兴奋型运动员;所测技能类动员所含最佳型、灵活型、稳定型、安静与体能类少年运动员在人数比例上有显著差异,因此长的专项训练是否能使运动员神经类朝着符合该专项特点的方向发生一定的改变昵?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从最高运动成绩的一贯发展趋势中可以看出,不但要加大运动量和训练强度,而且要不断创新。更新了的训练内容和方向,可以加速少年运动员(尤其是15—16岁的少年)的提高过程。基于当前对少年的心脏活动规律研究得还不够的现实,我们决定对他们在全年训练过程中,心脏活动的变化—心肌收缩和舒张的机能进行研究。应当强调,如果说对少年运动员心肌收缩机能的研究已经很充分了的话,那么直到现在,可以说对心舒张机能的研究是很不够的。这是因为在测定心收缩期变化过程的同时,很难发现心舒张机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田径是各项运动的基础。我国田径近几年来虽有很大的进步,有少数项目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大多数项目仍有较大差距。为了迅速地改变这一状态,首先就必须抓好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与育材。于是我们对参加1981年徐州全国业余体校优秀少年田径运动员达标赛的302名选手的发育程度、形态、机能进行了调查,从中了解我国优秀少年田径运动员的现状,并通过初步分析,提出我们对少年田径运动员  相似文献   

7.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了558名10~16岁的少年运动员,结果表明少年运动员SAS均分为40.65±9.47,以SAS标准分50为划界分,16%的少年运动员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8.
一、不能过早使用杠铃,特别是大重量的杠铃 由于少年女子椎间软骨较厚,牢固性差,而肌肉力量又较弱,过早使用杠铃训练,对脊柱尤其是腰部易产生不良影响,经常压迫脊柱,可导致椎间盘营养不良性变化。其次,杠铃限制了运动速度,容易把肌肉练僵而失去弹性,影响运动员灵敏性和协调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去年七月在营口举行的辽宁省少年体操锦标赛可以看到,我省的女子少年体操运动员的训练有了可喜的进步,开始改变了我省训练粗糙,不求形体和体操意识美的缺欠,使我们看到了希望之所在。但男运动员,特别是男子少年乙组运动员,无论从难度、质量、编排等都给人每况愈下的印象。同参加比赛的人数逐年下降(见表1,2),单位逐年减少、技术水平无明显提高的势头,不能不引起全省体操工作者和各级体委的深切关注,急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10.
张建华  李涛 《福建体育科技》2003,22(2):24-24,33
本文通过对少年跨栏运动员 ,补充肌酸后的血红蛋白及运动成绩数据指标分析 ,结果显示 :合理补充肌酸可促使少年跨栏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及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根据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将皮格马利翁效应运用于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中,可以提高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自信心;有利于发挥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主体作用;建立良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关系,有利于提高少年运动员情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2.
研究对象:参加全国少年篮球比赛和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的502名少年运动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专家访问法、捺取指纹法、数理统计法。研究结果与分析1.我国优秀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皮纹特征(1)各型指纹分布:少年篮球运动员指纹以箕型纹(L)最多,斗型纹(W)次之,弓型纹(A)最少。篮球运动员双箕斗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高达40.94%的少年篮球运动员具有双箕斗。在诸种纹型中以双箕斗的结构最为复杂,研究认为它与人的智力高低、体质强弱、运动能力的优劣等有密切关系。(2)总指嵴线数(TFRC):统计表明我国优秀少年篮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13.
为使少年短跑运动员掌握合理技术,打好技术基础,不断提高运动成绩,结合少年运动员训练实际,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影响少年短跑运动员肌肉放松能力的生理机制、技术特点、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特点等进行理论与实践分析。指出肌肉放松能力对于少年短跑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技术训练的重要性,并提出培养少年短跑运动员放松能力的训练方法及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田径是各项运动的基础。我国田径近几年来虽有很大的进步,有少数项目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大多数项目仍有较大差距。为了迅速地改变这一状态,首先就必须抓好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与育才,于是我们对参加1981年徐州全国业余体校优秀少年田径运动员达标赛的  相似文献   

15.
第三届全运会游泳比赛胜利结束了。在这次比赛中有19人刷新17项全国成年组纪录、打破20项全国少年甲组纪录、14项全国少年乙组纪录和6项全国儿童甲组纪录,充分显示了我国游泳运动员、教练员学理论、大干快上的坚定决心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这次比赛也是对我国少年游泳选手的一次大检阅。参加成年组比赛的运动员中少年选手占46.2%。而打破成年组纪录的19人中,有16人为少年运动员。女子12个单项的纪录有11项是少年运动员创造的。特别令人可喜的是,一大批业余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贫血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在儿童少年运动员中发生率(39.5%)明显高于成年人(22.4%).此病不仅会影响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而且对身体有害.本文通过对儿童少年运动员运动性贫血发生机制和项目特点的分析,论述运动性贫血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础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调查了75名运动员的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发现运动员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础水平均高于普通青少年。运动员的这种心血管内分泌改变对增加心肌收缩性;调节冠状血管张力;改善心肌供血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参加1990—1991年冬训的104名中国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发现中国少年羽毛球队的平均贫血率为41.3%,明显高于优秀运动员,应予以重视,同时应加强集训期间的医务监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77—79年龄组17名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了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测定,结果表明游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远远高于一般儿童少年;证明最大摄氧量与无氧阈受不同生理机制制约,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能力主要表现在无氧阈方面的可提高程度。  相似文献   

20.
论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陆地专项能力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陆地训练应以全面身体训练为基础,以专项训练为主,用科学知识更新理念,改变陈旧的训练模式,才能为国家培养和塑造出更多的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